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抽测八年级历史试题本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由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故选A。
2. 1860年焚掠圆明园的外国侵略者是A. 英法联军B. 俄美联军C. 美法联军D. 英美联军【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火烧圆明园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是英国和法国,美国和俄国是帮凶,因此,焚掠圆明园的是英法联军,A项符合题意;俄国和美国没有出兵,BCD三项均不符合史实,故选A。
3. 1853年,太平天国正式建立政权的地点是A. 金田B. 永安C. 武昌D. 南京【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金田起义是天平天国运动开始的标志,时间是1851年;永安是建立政权组织的地点,时间是1851年;武昌是天平军3年西征后取得成果中提到的地点,时间是1856年;南京是太平天国占领南京后,改为天京作为天平天国的都城,D项符合题意。
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4.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A. 兴中会B. 强学会C. 同盟会D. 共进会【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兴中会是孙中山建立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强学会是戊戌变法期间,为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建立的学会,不属于政党;同盟会是孙中山联合其他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建立的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C项符合题意;共进会也是同盟会成立前的革命团体之一。
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5. 辛亥革命爆发于A. 1910年B. 1911年C. 1912年D. 1913年【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辛亥革命革命的首义是武昌起义,武昌起义的时间是1911年,B项符合题意;ACD 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6.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A.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B. 黄埔军校的创建C.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D. 北伐战争的开始【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国民党“一大”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成为国共合作的基础,因此,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A项符合题意;黄埔军校的创建、北伐战争的开始、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均在国共合作之后,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
7. 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始于A. 秋收起义B. 南昌起义C. 井冈山会师D. 辽沈战役【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秋收起义和南昌起义都是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武装起义,从时间上看,南昌起义在秋收起义之前,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B项符合题意;井冈山会师是创建红军的开始;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中的大决战;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8. “十四年抗战”的起点是A. 九一八事变B. 西安事变C. 七七事变D. 淞沪会战【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45年抗战胜利,九一八事变时间是1931年,西安事变时间是1936年,七七事变的时间是1937年,淞沪会战时间是1937年8月,经计算可知,“十四年抗战”的起点是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
9.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A. 戊戌变法B. 辛亥革命C. 新文化运动D. 五四运动【答案】D考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0. 哪次会议把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A. 中共一大B. 遵义会议C. 八七会议D. 中共七大【答案】D........................11. 在谈到道光皇帝(1821—1850年在位)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的比其他皇帝墓都要矮小时,龚书铎教授说:“是因为在他手上打了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
这里所说的“土地”是指A. 广州B. 香港岛C. 台湾D. 辽东半岛【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道光皇帝在位时发生了鸦片战争,中国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
故题文所说的“土地”是指是指香港岛。
故B符合题意;广州是开放的通商口岸,不是丢失的土地。
故A不符合题意;台湾、辽东半岛是在光绪帝在位时割让给日本。
故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 柳亚子在《题太平天国战史》一诗中写到: “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
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
”其中“煮豆燃萁”是指A. 金田起义B. 永安建制C. 天京事变D. 天京陷落【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煮豆燃萁指的是内斗,手足相残,在天平天国运动期间,类似的事件指的是天平天国的内乱——天京事变,C项符合题意;金田起义是太平天国运动开始的标志,永安建制是建立政权组织,天京陷落是天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标志。
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重点理解煮豆燃萁的意思,并结合太平天国运动发展史实,分析出天平天国运动中的类似事件。
13. 李鸿章说:“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
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
”基于这一思想,李鸿章创办的近代企业是A. 轮船招商局B. 继昌隆缫丝厂C. 福州船政局D. 江南制造总局【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题干强调“必先富”,属于洋务运动“求富”口号,在求富口号下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其中李鸿章创办的民用企业是轮船招商局,A项符合题意;继昌隆缫丝厂是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福州船政局和江南制造总局是军事工业。
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14. 下图为八年级学生学习中国近代史某一战役后作的一幅漫画,此漫画反映的是A. 黄海海战B. 威海卫之战C. 辽东之战D. 丰岛海战【答案】A【解析】根据漫画和所学可知,图中的致远舰要撞沉的吉野号是日本军舰,这一场景发生在黄海大战中,A 项符合题意;威海卫战役是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辽东之战是陆地战役,不是海战;丰岛海战是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标志战役,系日军袭击清军的运兵船,而不是致远舰。
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15. 孙中山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袁氏推翻民国,以一姓之尊而奴视五族,此所以公认为敌,义不反顾。
今是非已大白于天下之人心,自宜猛厉进行,无遗一日纵敌之患,国贼即去,民国始可图安……”这一檄文旨在A. 反对袁世凯刺杀宋教仁B. 要求袁世凯取消帝制C. 彻底推翻袁世凯的统治D. 抗议袁世凯解散国会【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袁氏推翻民国,以一姓之尊而奴视五族”可知,孙中山第二次讨伐袁世凯的原因是袁世凯推翻民国,复辟帝制,“国贼即去,民国始可图安”体现了发表讨伐袁世凯的目的是推翻袁世凯的统治,C项符合题意;题干与刺杀宋教仁无关,A项排除;题干不是要求袁世凯取消帝制,而是要推翻袁世凯的独裁专制统治,B项排除;题干中也没有提及袁世凯解散国会的内容,D项排除。
故选C。
点睛:解题时围绕“以一姓之尊而奴视五族”来判断袁世凯的独裁专制之举,通过“国贼即去,民国始可图安”来分析讨伐袁世凯的目的。
16. 2015年是新文化运动100周年,各地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
小李同学参加新文化运动发源地举行的庆典活动,他需前往下图中的哪一地点A. ①B. ②C. ③D. ④【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地图中②是上海,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中的地点均不是上海,不符合题意,故选B。
17. 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遂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想,由空想而实际行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
”材料中所说的“世界的革命思想”指的是A. 维新思想B. 三民主义C. 马克思主义D. 民主和科学【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维新思想是戊戌变法中宣传的思想,A项排除;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B项排除;马克思主义是俄国十月革命后传入中国,并且在新文化运动后期开始广泛宣传,在五四运动过程中也被广大青年知识分子所接受的新思想,C项符合题意;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D项排除。
故选C。
18. 看到“1921年”“上海”“嘉兴南湖”“开天辟地”“焕然一新”等关键词,你能联想到的历史事件是A. 五四运动B. 国民革命运动C. 抗日战争D. 中国共产党成立【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可知,1921年发生在上海和嘉兴南湖的事件是中国共产党一大,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而党诞生的意义是中国历史上开天劈的大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D项符合题意。
五四运动时间是1919年,国民革命运动的时间是1926—1927年,抗日战争的时间是1931—1945年,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
19. “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
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的伟大传奇。
”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A.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B. 巧渡金沙江C. 吴起镇会师D. 四渡赤水河【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红军长征有关知识的认识。
1934年10月,由于红军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长征。
一路上敌人围追堵截,红军拼死英勇冲杀,冲过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后,红军人员损失过半。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长征胜利结束。
所以此题选A。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红军不怕远征难20. 1937年2月,国民党召开五届三中全会,讨论调整对中共和对日政策,确定了停止内战,与共产党重新合作的方针。
直接促成这一政策的事件是A. 红军长征胜利会师B.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C. 台儿庄战役的胜利D. 国民政府西迁重庆【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西安事变得到了和平解决。
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因此,直接促成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是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故ACD不符合题意,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考点定位】人教版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难忘九一八21. 曾任侵华日军驻北平武官今井武夫在他的回忆录中说:“1937年6月,在东京政界的消息灵通人士之间,私下盛传着这样的谣言:‘七夕的晚上,华北将重演柳条湖一样的事件。
’”材料表明日军在精心策划A. 九一八事变B. 八一三事变C. 华北事变D. 卢沟桥事变【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