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题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题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题(总分:120.00,做题时间:18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65,分数:65.00)1.大脑皮层上的枕叶是()中枢。

(分数:1.00)A.听觉B.视觉√C.言语D.感觉运动解析:2.当铃声由中性刺激物转化为食物的信号刺激,意味着动物建立了()。

(分数:1.00)A.反射B.反射弧C.条件反射√D.无条件反射解析:3.人的意识既能够主动地去认识世界,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改造世界,这种意识的基本特征是()。

(分数:1.00)A.意识的能动性√B.意识的觉知性C.意识的社会制约性D.意识的前进性解析:4.感应性是生命的标志,物体具有感应性只表明其有生命,还不能确定其有心理。

心理发生的标志是有()。

(分数:1.00)A.物质反映形式B.刺激感应性C.信号性反应√D.生物反映形式解析:5.人们在生活中养成的习惯、技能以及生活方式等,在生理机制上都是()。

(分数:1.00)A.强化B.条件反射C.第一信号系统D.动力定型√解析:6.正在上课,一位迟到的学生突然推门而入,这时引起大家的注意是()。

(分数:1.00)A.不随意注意√B.随意注意C.有意注意D.随意后注意解析:7.同一感受器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所发生的感受性的变化现象是()。

(分数:1.00)A.感觉适应√B.感觉对比C.感觉相互作用D.联觉解析:8.物体按特定速度或加速度从一处向另一处作连续性位移而引起的知觉是()。

(分数:1.00)A.似动知觉B.动景知觉C.真动知觉√D.自主知觉解析:9.神经元是由()组成的。

(分数:1.00)A.细胞体、树突和轴突√B.细胞体、细胞核和神经纤维C.细胞、突起和纤维D.细胞核、突起解析:10.把注意保持在同一活动上的时间是指()。

(分数:1.00)A.注意的广度B.广义注意稳定性√C.狭义注意稳定性D.注意的转移解析:11.长时记忆系统对来自短时记忆系统的信息的加工是()。

(分数:1.00)A.物理特性编码B.表象(形象)编码C.言语听觉编码D.语义编码√解析:12.一个人对具有先后顺序的活动的记忆,一般很难言传的记忆是()。

(分数:1.00)A.陈述性记忆B.情节性记忆C.语义性记忆D.程序性记忆√解析:13.根据言语描述或图形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新形象的过程是()。

(分数:1.00)A.有意想像B.随意想像C.创造想像D.再造想像√解析:14.人对客观事物采取怎样的态度,是以某种事物是否满足或符合自己的()为中介的。

(分数:1.00)A.动机B.态度C.需要√D.感觉解析:15.与受暗示性和独断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

(分数:1.00)A.独立性√B.果敢性C.坚定性D.自制力解析:16.某学生遇到难题时,会仔细思考,甚至连喜爱的动画片也不去看,表明该生具备哪种品质?()(分数:1.00)A.独立性B.果敢性C.坚定性D.自制力√解析:17.人生观和世界观属于下列哪个选项的范畴?()(分数:1.00)A.个性倾向性√B.个性心理特征C.情感过程D.意志过程解析:18.与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兴奋型相对应的气质类型是()。

(分数:1.00)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解析:19.巴甫洛夫根据实验结果把高级神经活动划分成()等类型。

(分数:1.00)A.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B.兴奋型、活泼型、安静型和抑制型√C.内向型、外向型、中间型和特异型D.甲状腺型、垂体腺型、肾上腺型和性腺型解析:20.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指()。

(分数:1.00)A.人生全程心理发展并不是以相同的速率前进的√B.各个心理发展水平不同C.各个体心理发展方向不同D.各个体心理发展阶段不同解析:21.心理缓慢发展变化阶段是()。

(分数:1.00)B.童年期C.青春发育期D.成人期√解析:22.皮亚杰创造性地将谈话法、观察法和实验法综合运用以研究儿童心理,这种方法是()。

(分数:1.00)A.测验法B.作品分析法C.临床法√D.问卷法解析:23.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孩子会打洞。

”这种观点的实质是()。

(分数:1.00)A.遗传决定论√B.环境决定论C.二因素论D.相互作用论解析:24.他是日内瓦学派的创始人,他的认知发展理论在发展心理学中受到普遍重视,他的地位和影响至今仍然难以替代。

这位心理学家是()。

(分数:1.00)A.皮亚杰√B.艾里克森C.维果斯基D.班杜拉解析:25.儿童将已获得的感知运动图式内化为表象系统,并具有了符号功能,开始能够运用语言或符号来代表经历的事物。

这属于皮亚杰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

(分数:1.00)A.形式运算阶段B.具体运算阶段C.前运算阶段√D.感知运算阶段解析:26.我们常说:“学生不但要掌握知识,而且要获得技能。

”此处的“知识”概念与信息加工心理学的()大致相对应。

(分数:1.00)B.陈述性知识√C.言语知识D.程序性知识解析:27.小学生在英语课上学习“书”的英语单词“book”。

按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这里的学习属于()。

(分数:1.00)A.表征学习√B.概念学习C.命题学习D.发现学习解析:28.下列属于影响迁移的个人因素有()。

(分数:1.00)A.认知结构和态度√B.智力和学习环境C.年龄和学习材料D.学习目标和态度解析:29.正强化是指()。

(分数:1.00)A.呈现一个刺激以增加一个反应发生概率的程序√B.呈现一个刺激以降低一个反应发生概率的程序C.撤销一个刺激以降低一个反应发生概率的程序D.撤销一个刺激以增加一个反应发生概率的程序解析:30.耶克斯一多德森(Yerkes-Dodson)定律表明,较难课题的动机适宜强度()。

(分数:1.00)A.较强B.较弱√C.中等D.无规律可循解析:31.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的知识称为()。

(分数:1.00)A.感性知识B.理性知识C.陈述性知识√D.程序性知识解析:32.适合自由回忆学习研究范型的例子是()。

(分数:1.00)A.记住中国各省名与相应省会名B.记忆电话号码C.记忆外语单词D.记忆班级同学名字√解析:33.一个朋友告诉你,他刚才做了心理学实验的被试:“真奇怪,我们做了一个问卷,看了一部电影,又做了同样的问卷。

”从这些描述中,你可以得出他是在()。

(分数:1.00)A.后测控制组设计中的控制组中B.前测一后测控制组设计的实验组中√C.前测一后测控制组设计的控制组中D.后测控制组设计中的实验组中解析:34.为了考察三种刺激条件下,被试反应时之间是否存在差异,一研究者分别选取5个年龄段的被试各3个,来考察三种刺激条件下被试反应时的差异,此种设计为()。

(分数:1.00)A.完全随机设计B.随机区组设计√C.析因设计D.嵌套设计解析:35.下列心理学陈述中,哪一个是操作性定义?()(分数:1.00)A.智力是在智力测验中获得的分数√B.攻击是对另一个体的失控的敌意C.测验法是用标准化量表测量个体的个性特征的方法D.以上都不是解析:36.在不同实验条件下,正确解决问题的被试数一样,但很可能在()上发现实验条件之间的差异。

(分数:1.00)A.解决方案的质量B.解决问题的时间C.问题解决的潜伏期D.以上都是√解析:37.下列说法中不属于访问前准备工作内容的是()。

(分数:1.00)A.一切可用的记录工具,如:录音机、照相机、纸笔等B.知识和心理方面的准备C.交通工具√D.被访问者的合作解析:38.反应时实验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反应速度和()间的反向关系,这使得我们必须在它们之间做出权衡。

(分数:1.00)A.反应强度B.反应准确√C.反应频率D.反应组织解析:39.Posner等人应用减数法反应时实验确定了某些短时记忆信息可以有()两个连续的阶段,这是认知心理学上的重大发现。

(分数:1.00)A.视觉编码和语义编码B.视觉编码和听觉编码√C.听觉编码和语义编码D.图像编码和声音编码解析:40.如在一个实验中,对红光信号灯按A键,对绿光信号灯按B键,对蓝光信号灯按c键,对白光信号灯按D键,共四个刺激和四个对应的反应,那么记录到的反应时是()。

(分数:1.00)A.简单反应时B.复杂反应时C.辨别反应时D.选择反应时√解析:41.首先提出加因素法实验逻辑的是()。

(分数:1.00)A.汉弥尔顿B.斯腾伯格√C.霍克基D.唐德斯解析:42.()实验一般不考察被试的判断标准,而只测量被试的辨别能力。

(分数:1.00)A.迫选法√B.有无法C.多重决策法D.评价法解析:43.有可能产生动作误差的心理物理学方法是()。

(分数:1.00)A.平均差误法√B.阶梯法C.恒定刺激法D.最小变化法解析:44.某个单峰分数分布的众数是15,均值是10,这个分布应该是()。

(分数:1.00)A.正态分布B.正偏态分布C.负偏态分布√D.无法确定解析:45.I类错误的概率α和Ⅱ类错误的概率β有以下关系()。

(分数:1.00)A.α+β=1B.随着α的增长,β也会增长C.α/β=常数D.如果α非零,那么β也非零√解析:46.对于以下哪种情况我们应该拒绝虚无假设?()。

(分数:1.00)A.已有研究证明其是错误的B.所得结果是由随机误差造成的可能性很小√C.所得结果是由随机误差造成的可能性很大D.研究者确信该变量对于改变人们的行为是无效的解析:47.如果从一个正态分布中,将上端的少数极端值去掉,以下哪个统计量不会受到影响?()。

(分数:1.00)A.均值B.中数C.众数√D.标准差解析:48.一个()测量在相同的条件下会得到相近的结果。

(分数:1.00)A.有效的B.准确的C.连续性的D.可信的√解析:49.欲比较同一团体不同观测值的离散程度,最合适的指标是()。

(分数:1.00)A.全距B.方差C.四分位距D.差异系数√解析:50.现有8位面试官对25名求职者的面试表现作等级评定。

为了解这8位面试官评定的一致性程度,最适宜的统计方法是计算()。

(分数:1.00)A.斯皮尔曼相关系数B.积差相关系数C.肯德尔和谐系数√D.点二列相关系数解析:51.在一个二因素组间设计的方差分析中,一位研究者报告A因素的主效应是F(1,54)=0.94,B因素的主效应是F(2,108)=3.14。

你能由此得到什么结论?()。

(分数:1.00)A.因素的主效应比A因素的主效应大B.此研究是2×3的因素设计C.研究中有114个被试D.这个结果报告一定有错误√解析:52.一个单项选择测验有48道题,每题有4个备选项。

用α=0.05单侧检验的标准,至少答对多少道题成绩显著地优于单凭猜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