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学期政治期末测试试卷及答案1、根据此次探测获取的虹湾图像,通过综合分析月球地形地貌、光照等数据进一步确定该地区是否适合“嫦娥三号”月球软着陆,为安全着陆做好技术准备。
这表明()A.客观条件受意识能动作用的制约B.实践是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C.分析与综合是统一的科学思维方法D.创造性思维能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2、一个成功者与一个空谈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成功人士能通过实践把头脑中的观念变成现实的存在。
这表明,实践具有()A.直接现实性B.客观物质性C.自觉选择性D.社会历史性3、今年,报考普通高校不再受年龄和婚否的限制,这不仅体现了我国高等教育已在向大众化发展,而且体现了终身教育的思想,说明我国正在向学习型社会迈进。
活到老、学到老,已不仅是一种美德,而且是一种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这种变化所蕴涵的哲学原理是()A.正确认识只有在同错误认识的不断斗争中获得B.认识的任务是要透过现象达到本质C.认识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D.改造主观世界离不开改造客观世界4、人类力量的源泉在于团结协作,人类只有精诚合作、协同作战,才能共享成功,才能推动社会不断进步。
这其中的哲学依据是()A.人类实践活动具有客观性B.人类实践活动具有能动性C.人类实践活动具有社会性D.人类实践活动具有历史性5、为落实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近年来,世界各国在减轻贫困、饥饿、疾病、住房不足以及环境退化等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
这表明()A.实践具有客观实在性B.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C.实践具有相对独立性D.实践具有历史局限性6、有人学习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用挖土机挖,用汽车运呢?这种观点主要错在否认了()A.实践的客观性B.实践的历史性C.实践的能动性D.实践的客观性7、美国宇航局利用一枚火箭在月球表面撞出直径大约100英尺的大洞,科学家通过测量,发现了大约25加仑水蒸汽以及水冰。
这一发现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09年十大科学发现之一。
这说明()A.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反过来认识又推动了实践的发展B.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了人类认识的发展C.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D.实践能够把认识和客观事物加以对照8、“造烛为照明,求知为运用。
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收获。
”这句话告诉我们()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9、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首先在问,其要在行。
这蕴含的哲学道理有()①人民群众的要求都是合理的②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③实践是认识的最重要来源之一④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A.①③B.②③C.③④D.②④10、三峡大坝最高蓄水位选择为175米是充分论证之后得出的结果。
从1950年开始,蓄水方案经过无数次的反复勘察、规划、论证,最后用了40年时间最终确定。
三峡大坝蓄水方案的形成过程说明()①认识是实践的目的和归宿②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③认识具有无限性、反复性和上升性④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A.①②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1、中国人对太空有着独特的情怀。
从古代的“把酒问青天”、“嫦娥探月”到今天成千上万的观看日全食,太空将渐渐被我们所熟悉。
这说明()①认识是发展的,人们的认识随着实践能力和水平的发展而发展②每一个人的认识能力都是无限的③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④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2、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人口问题已不仅仅是“人数”问题,而主要是“人的全面发展”问题,要更加重视提高人口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国家人口思想的变化说明认识具有()A.客观性B.规律性C.反复性D.无限性13、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这就是说:()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②只要敢于反对权威,就能树立创新意识③要敢于否定,树立革命的批判的精神④要不唯上,不唯实,抛弃旧有的知识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4、2010年,1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了2011年经济工作,指出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
自1997年至今,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情况,我国的货币政策经历了从“稳健”到“从紧”再到“适度宽松”又回归“稳健”的变化过程。
这一过程体现的认识论道理有()①一切从实际出发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③认识是变化发展的④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A.②③B.①④C.③④D.①③15、楼市牵动人心,房价今年是否会上涨还是会下跌?对此业内人士莫衷一是。
这给我们的哲学感悟是()A.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B.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C.真理和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D.人们立场、方法不同,对同一对象认识不同16、2010年楼市“疯狂”,“房价将继续上涨,房价将彻底崩盘,房价将深度调整”,业内人士莫衷一是。
这说明()A.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B.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C.真理和谬误的界限是不容混淆的D.认识的形成受主客体因素的影响17、作家萧伯纳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另一是得到你心爱的东西。
学者周国平则说: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寻求与创造,另一是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体验。
这体现了()A.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B.寻找真理性认识就是寻找人生的真谛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D.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具有主观性,往往因人而异18、2011年3月11日日本北部海域发生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导致核泄漏,损失惨重,引发人们思考。
“预测”是地震科学的最高境界。
通常情况下,预测的时间段要跨越10年至30年左右,但对生活在这一地区的普通人来说,这种模糊预测法显然远远不够。
这表明:()①大自然的变动规律无章可循②人类仍不能准确掌握地震下一次“发脾气”时间③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④世界上还有很多神秘领域是人们无法认识的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9、2011年3月11日,9.0级大地震使日本海底大面积升降,产生的重力差引发了海啸,损失惨重。
“准确预测”是地震科学研究的最高境界,但这种预测目前还做不到。
这告诉我们()①人自然的变动规律无章可循②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③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④世界上还有很多神秘领域无法让人们认识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0、有人认为,一个人的渊博知识,一是来源于亲自实践,二是来源于学习书本知识。
这一观点:(A)①认为认识既来源于实践又来源于书本②否认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③是认识论中的唯心主义观点④符合辩证法的普遍联系的观点⑤肯定了学习书本知识的重要性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⑤C.②③④D.①②④21、在全国各地的一片“涨”声之中,“物价”登上了“2010最受关注的十大焦点问题”之首。
下列古语中,与漫画寓意相同的是()A.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审时度势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D.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22、韩愈有诗:“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下列选项中与“草色遥看近却无”所包含的哲理相同的是:()A.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B.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C.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D.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23、中国新闻出版总署2010年12月下旬要求进一步规范出版物文字,规定在汉语出版物中,禁止随意夹带使用英文单词或字母缩写等外国语言文字。
此举引起国内外媒体热烈关注,并引发网友争论。
上述规定引发争论说明()A.人们对同一事物不可能产生相同的认识B.人们对同一事物往往产生不同的认识C.对同一事物,真理只有一个D.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具有社会历史性24、传统的“木桶理论”认为,木桶的容量取决于最低的那块木板。
但创新的“木桶理论”认为,如果把木桶倾斜放置(向最长的木板倾斜),木桶的容量则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
从哲学上看,这说明真理()①是客观的②是具体的③是因人而异的④是有条件的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25、我国坚决打击制售假人民币的行为。
有这样的说法:如果没有假币,货币不会这么精美,如果没有盗贼,锁也不会那么完善。
下列说法中,与此说法所蕴含的哲理相同的有()①道高一尺,魔高一丈②行百里半九③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④吃一堑,长一智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26、(2010年高考•江苏卷29)下列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哲理相同的是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B.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C.欲知山中事,需问打樵人D.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27.(2009•北京,35)生活在河里的小鱼听说陆地上有一种动物叫奶牛,于是向青蛙询问奶牛的长相。
青蛙说:“奶牛体形很大,四条腿站立,头顶上长着一堆尖尖的犄角,身上布满黑色斑点,喜欢吃青草。
”于是,小鱼脑海里生成了奶牛的形象。
小鱼脑海中的奶牛形象及其生成过程说明()A.没有亲身实践就不可能获得真知B.感性认识是丰富、生动和正确的C.认识的形成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D.感性认识有必要上升到理性认识28、(2011西城模拟)2010年10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胜利召开,全会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
《建议》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
我国就业形势一方面就业难,另一方面用工难。
这“两难”是政府、企业和劳动者的困惑。
能否清除认知障碍,平衡利益矛盾,决定着政府、企业和劳动者能否和谐共“舞”。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紧紧抓住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根据材料说明我们党在制定《建议》的过程中体现了哪些认识论道理?(8分)29、[2011•山东卷]“十二五”时期山东省委、省政府将进一步推进转方式调结构,努力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
材料为进一步推进转方式调结构,2010年10月,山东省委组织专家分赴全省17市进行了实地调研。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新问题,山东省委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和群众的建议,深化了对转方式调结构的认识。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关系的知识,分析山东省委开展调研工作的合理性。
(8分)30、材料一: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人们呼吁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发展观是人们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