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考数学 常见题型 平面向量与三角形的“心”
高考数学 常见题型 平面向量与三角形的“心”
4.已知非零向量
A→B
与
A→C
满足(
A→B |A→B|
+
A→C |A→C|
)·B→C
=0且
|AA→→BB|·|AA→ →CC|=12,则△ABC为(
)
A.三边均不相等的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等腰非等边三角形
D.等边三角形
答案 D
解析 由|O→A|=|O→B|=|O→C|知,O是三角形的外心,排除 答案A,B.
由N→A+N→B+N→C=0得出N必然为重心. ∵P→A·P→B=P→B·P→C,∴(P→A-P→C)·P→B=0. ∴C→A·P→B=0,∴CA⊥PB,同理,AP⊥BC. ∴P为△ABC的垂心,故选C.
3.在△ABC中,若动点P满足C→A2=C→B2-2A→B·C→P ,则
2.三角形各心的向量表示 (1)O 是△ABC 的重心⇔O→A+O→B+O→C=0; (2)O 是△ABC 的垂心⇔O→A·O→B=O→B·O→C=O→C·O→A; (3)O 是△ABC 的外心⇔|O→A|=|O→B|=|O→C|(或O→A2=O→B2 =O→C2);
(4)O 是△ABC 的内心⇔O→A·(|AA→→BB|-|AA→ →CC|)=O→B·(|BB→→AA|-|BB→ →CC|) =O→C·(|CC→→AA|-|CC→ →BB|)=0.
B.内心
C.重心
D.垂心
答案 D
2.已知O,N,P在△ABC所在平面内,且|O→A|=|O→B|= |O→C|,N→A+N→B+N→C=0,P→A·P→B=P→B·P→C=P→C·P→A,则点O, N,P依次是△ABC的( )
A.重心、外心、垂心 B.重心、外心、内心 C.外心、重心、垂心 D.外心、重心、内心 答案 C
P点轨迹一定通过△ABC的( )
A.外心
B.内心
C.重心
D.垂心
答案 A
解析 2 A→B·C→P = C→B 2-C→A 2=( C→B - C→A )·( C→B +C→A )= A→B·(C→B+C→A),即2A→B·C→P=A→B·(C→B+C→A),∴A→B·(2C→P-C→B -C→A)=A→B·(B→P+A→P)=0.∴以B→P,A→P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 的对角线互相垂直.∴点P在线段AB的中垂线上,故选A.
题型二 将平面向量与三角形垂心结合考查
例 2 点 P 是△ABC 所在平面上一点,若P→A·P→B=P→B·P→C
=P→C·P→A,则点 P 是△ABC 的( )
A.外心
B.内心
C.重心
D.垂心
【解析】 由P→A·P→B=P→B·P→C,得P→A·P→B-P→B·P→C=0, 即P→B·(P→A-P→C)=0,即P→B·C→A=0,则PB⊥CA.
题型四 将平面向量与三角形重心结合考查 例 4 点 P 是△ABC 所在平面内任一点.G 是△ABC 的 重心⇔P→G=13(P→A+P→B+P→C).
【证明】 ∵P→G=P→A+A→G=P→B+B→G=P→C+C→G, ∴3P→G=(A→G+B→G+C→G)+(P→A+P→B+P→C). ∵点G是△ABC的重心,∴G→A+G→B+G→C=0. ∴A→G+B→G+C→G=0,即3P→G=P→A+P→B+P→C. 由此得P→G=13(P→A+P→B+P→C). 反之亦然(证略).
平面向量与三角形的“心”
三角形的“心”的向量表示及应用 1.三角形各心的概念介绍 重心: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的交点; 垂心:三角形的三条高线的交点; 内心:三角形的三个内角角平分线的交点(三角形内切圆 的圆心); 外心:三角形的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三角形外接 圆的圆心).
根据概念,可知各心的特征条件.比如:重心将中线长 度分成2∶1;垂线与对应边垂直;角平分线上的任意点到角 两边的距离相等;外心到三角形各顶点的距离相等.
同理O→P2·O→P3=O→P3·O→P1=-12. ∴|P→1P2|=|P→2P3|=|P→3P1|= 3. 从而△P1P2P3是正三角形.
对点训练
1.若O为空间中一定点,动点P在A,B,C三点确定的
平面内且满足(O→P-O→A)·(A→B-A→C)=0,则点P的轨迹一定过
△ABC的( )
A.外心
A.外心 C.重心
B.内心 D.垂心
【解析】 因为|AA→→BB|是向量A→B的单位向量,设A→B与A→C 方向上的单位向量分别为e1和e2,又O→P -O→A =A→P,则原式 可化为 A→P =λ(e1+e2),由菱形的基本性质可知AP平分∠ BAC,那么在△ABC中,AP平分∠BAC,故选B.
注意 向量 λ(|AA→→BB|+|AA→ →CC|)(λ≠0)所在直线过△ABC 的内 心(是∠BAC 的角平分线所在直线)
题型一 将平面向量与三角形外心结合考查
例 1 若 O 为△ABC 内一点,|O→A|=|O→B|=|O→C|,则 O
是△ABC 的( )
A.内心
B.外心
C.垂心
D.重心
【解析】 由向量模的定义知O到△ABC的三顶点距离相 等,故O是△ABC的外心,故选B.
同理PA⊥BC,PC⊥AB,所以P为△ABC的垂心.故选 D.
【点评】 本题考查平面向量有关运算,及“数量积为 零,则两向量所在直线垂直”、三角形的垂心的定义等相关 知识.将三角形的垂心的定义与平面向量有关运算及“数量 积为零,则两向量所在直线垂直”等相关知识巧妙结合.
题型三 将平面向量与三角形内心结合考查 例 3 O 是平面上一定点,A,B, 是平面上不共线的 三个点,动点 P 满足O→P=O→A+λ(|AA→→BB|+|AA→ →CC|),λ∈(0,+∞), 则点 P 的轨迹一定通过△ABC 的( )
题型五 将平面向量与三角形四心结合考查 例 5 已知向量O→P1,O→P2,O→P3满足条件O→P1+O→P2+O→P3 =0,|O→P1|=|O→P2|=|O→P3|=1,求证:△P1P2P3 是正三角形.
【证明】 由已知条件可得O→P1+O→P2=-O→P3,两边平 方,得O→P1·O→P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