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制度期末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依法履行公职是从职能上对公务员规定的条件,也是公务员最本质的特征。
2.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而非在野党。
3.公务员包括政党机关工作人员,这是有中国特色的公务员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
4.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实行“两官分途”。
“两官”即政务类公务员和事务类公务员。
5.党政机关干部的职务全部实行委任制。
6.现代公务员制度最早起源于英国,至今已有150年的历史。
7.功绩制体现了“任人唯能”和“奖优罚劣”的思想,实现了担任政府职位“机会均等”的原则,有利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公务员的积极性。
8.按照我国现行干部管理体制,综合性的公务员管理机构,即党委组织部门和政府人事部门。
9.公开原则是实现平等竞争的前提,也是落实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保证。
10.公务员管理的平等主要是机会均等。
11.监督约束与激励保障并重,是公务员制度的一个基本原理,也是公务员管理的本质特征之一。
12.公务员的公务行为通常是指公务员行使职务权力、履行职务职责的活动。
13.公务员一经任用,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被免职、降职、辞退或者处分,这被称为公务员的职务和身份保障权。
14.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的核心意义是对于宪法的忠诚。
15.公务员在执行公务时,认为上级的决定或者命令有错误的,可以向上级提出改正或者撤销该决定或者命令的意见;上级不改变该决定或者命令,或者要求立即执行的,公务员应当执行该决定或者命令,执行的后果由上级负责。
16.根据公务员义务的履行方式不同,可分为作为和不作为义务,公务员义务绝大部分都是作为义务。
17.公务员在法律上的义务权利关系就是公务员法律关系,公务员法律关系产生之时就是公务员义务权利产生之时。
18.公务员的权利与义务与一般组织成员的权利与义务相区别的显著特征是其具有明显的法制性。
19.对公务员权利义务的确认,是公务员行使行政职权,执行国家公务的有效保障。
20.实行公务员制度的国家,公务员一般享有政治权利、经济权利、培训教育等权利。
21.公务员一经任用,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被免职、降职、辞退或者处分,这被称为公务员的职务和身份保障权。
22.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的核心是对于宪法的忠诚。
23.公务员在执行公务时,认为上级的决定或者命令有错误的,可以向上级提出改正或者撤销该决定或者命令的意见;上级不改变该决定或者命令,或者要求立即执行的,公务员应当执行该决定或者命令,执行的后果由上级负责。
24.世界各国尽管在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历史文化上表现出一定的差异,但在公务义务的规定上却表现罗高的一致性。
25.公务员遵守纪律、恪守职业道德,就是要严格遵守公务员从事公务活动应当遵守的纪律要求与道德准则。
26.我国从实际管理需要出发,自建立公务员制度开始就实行以职位分类制度为主的分类管理制度。
27.公务员分类制度首创于美国,是管理科学理论发展的产物。
28.职位包括职务、职权、职责三个要素,职务是职位的核心要素,是人和职位有机结合的基本单元,是职权与职责的结合。
29.公务员职务序列包括职务名称、职务层次两个基本要素。
30.我国根据公务员是否承担领导职责,将公务员职务分为领导职务与非领导职务两大类型。
31.行政执法类职位主要集中在公安、海关、税务、工商、质检、药监、环保等政府部门,且只存在于这些政府部门中的基层单位。
32.公务员领导职务序列是各类公务员的共有职务序列。
33.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是国家级副职层次的领导职务。
34.领导职务中的县处级正职与非领导职务中的调研员职务层次相同。
35.兼有职位分类与品位分类色彩的国家,级别与职务是确定公务员工资待遇的两个基本要素。
36.我国设置统一的级别序列,作为平衡比较各类职务序列的标尺37.在我国,职务与级别的对应关系是“一职数级,上下交叉”。
38.我国公务员级别划分“向基层倾斜”,越是级别低的职务对应越多的级别。
39.办事员和科员职务职务对应的级别最多,都分别对应了9个级别。
40.我国在人民警察、海关、驻外外交机构等特殊领域还设置了公务员衔级制度,以便在特定的工作场景下能够迅速辨识身份,理顺指挥关系,完成工作任务。
4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考试录用政府官员的国家,起始于我国隋朝的科举制度。
42.现代意义上的文官制度产生于19世纪的英国。
43.公务员录用的适用范围首先应当限于担任非领导职务的人员44.德才兼备是我国公务员录用.制度需遵循的标准。
45.公务员录用的方法,必须充分贯彻和体现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
46.公务员考核的对象是已确定公务员身份的人员。
47.我国公务员法规定,定期考核结果作为调整公务员职务、级别、工资以及公务员奖励、培训、辞退的依据。
48.我国公务员考核的重点内容是工作实绩。
49.客观公正是考核公务员必须遵守的首要原则。
50.纵观各朝各代,唐代应是我国考核制度比较完备的发展阶段,其考核内容是“四善二十七最”。
51.对公务员的考核结果应当以书面形式通知公务员本人。
本人如果对考核结果有异议,可以按照规定申请复议复核。
52.从性质上讲,公务员的培训是一种继续教育,是进行智力开发的重要手段。
5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我党一贯坚持和倡导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公务员培训的方向和宝贵经验,是党的思想路线在干部培训工作中的运用和体现,也就是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54.公务员的培训是指各机关根据经济、社会和行政管理的需要以及职位的要求,按照有关规定,对其所任用的公务员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各种形式进行政治和业务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和训练。
55.对新录用公务员的培训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工作实习,二是专门的培训教育。
56.职务任免包含任职、免职两个方面的内容。
57.委任制是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一种任免方式,也是我国任免公务员的主要方式。
58.一般说来,选任制制能较好地反映公民的意愿,体现民主管理的原则,并且有利于克服官僚主义。
59.在我国,对公务员职务任免的权限,主要依据我国政治制度的组织原则和公务员的管理权限来划分,具体体现在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中。
60.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是我国行政机关公务员中非政府组成人员的任免机关。
61.我国采用聘任制制,为机关吸引优秀的人才特别是专业技术人才开辟了一条合法的渠道,为使用辅助性、操作性的人员提供了一种灵活、便捷的方式。
62.机关聘任公务员应当在规定的编制和工资经费限额内进行。
这是实行聘任制的两个前提条件。
63.机关聘任公务员不是通过发布任职决定或者任职通知,而是采取签订聘任合同的方式。
64.人事争议,也称人事纠纷,是指具有人事关系的单位与其所属工作人员之间,因执行人事政策法规,或履行聘任合同(聘用合同),持不同的主张和要求而产生的争执。
65.一个以政府人事部门为依托设立的处理事业单位人事争议的仲裁委员,是按行政层级设立的。
66.公务员晋升职务的必备条件,也称为基本条件,是侧重对公务员素质方面的要求,主要包括拟任职务所要求的思想政治素质、能力要求等。
.67.考试晋升是西方各国较为普遍采用的晋升方法。
68.我国公务员晋升职务采取的是考核晋升,强调功绩晋升的原则。
这也是我国公务员升降制度的一项基本原则。
69.“竞争上岗、公开选拔”是我国选拔任用公务员的重要方式,也是公务员职务晋升的重要途径。
70.在我国公务员制度中,降职不是行政处分,而是一种公务员任用行为。
71.公务员法则明确规定,奖励的对象是公务员和公务员集体。
72.从我国对公务员的要求来看,强调精神奖励,防止产生拜金主义思想。
也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公务员奖励制度区别于西方公务员奖励制度的鲜明特点。
73.定期奖励是指以年度为单位的周期性的奖励,并且是以年度考核为基础的。
74.按照奖励的具体授奖标准,对在工作中表现突出,取得优良成绩的,应当给予嘉奖。
75.按照公务员奖励审批权限,嘉奖、记三等功,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市(地)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批准。
76.申报奖励时隐瞒严重错误或者严重违反规定程序的,应当撤销奖励。
77.公务员纪律的法定性特点,表现在公务员纪律的内容、违反纪律的标准、调查处理的程序、处理的依据都必须由法律法规来明确规定。
78.散布有损国家声誉的言论,组织或者参加旨在反对国家的集会、游行、示威等活动的行为是违反了公务员的政治纪律。
79.一般认为,惩戒是纪律与处分的合称。
80.开除是公务员处分的最高形式,也是最为严厉的制裁方式。
81.降级是指降低公务员工资级别的纪律制裁方式。
82.公务员法规定的处分期间,警告为六个月;记过为十二个月;记大过为十八个月。
83.除受到开除处分的情况外,公务员受到其他处分的,都可以依法解除处分。
84.受到降级或者撤职处分的公务员至少二十四个月之后才能解除处分。
85.解除公务员处分的机关应是做出该处分决定的机关,有权撤销处分的是原处分决定机关的上级机关。
86.公务员交流是指机关根据工作需要或者公务员个人愿望,通过法定方式变换公务员身份或者职位,从而形成机关内部、机关之间或者机关与外界的人员流动的人事管理活动与过程。
87.交流适用的范围主要是公务员队伍内部以及公务员队伍与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之间的交流。
88.调入是公务员考试录用外的另一重要的“入口”,是公务员交流制度的重要交流形式。
89.调任是公务员队伍以外的工作人员调入有关机关担任公务员领导职务或助理调研员以上非领导职务,以及公务员调出机关任其他公职。
90.转任只限于公务员内部,是在机关具有公务员身份的岗位之间的交流。
91.对担任省部级正职以下的领导成员,可以通过转任的形式,在公务员内部的领导职位之间有计划、有重点地实施跨地区、跨部门交流。
92.挂职锻炼不仅适用于中青年公务员,而且适用于所有年龄段的公务员。
93.在挂职锻炼期间,公务员不改变与原单位的人事行政关系。
94.公务员回避制度是世界上许多国家所采用的一种保证行政公正实现的基本制度。
95.我国早在西汉就出现了任官亲族回避之例。
96.我国古代回避制度,从东汉至清末历时1800年,这种制度在整顿吏治、防止官员营私舞弊等方面起过不少作用,后来为许多国家所采用和借鉴。
97.公务员亲属关系回避的范围是指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和近姻亲关系。
98.公务员地域回避是指为了避免亲属关系、宗族关系等影响公务员公正履行职务而对公务员在亲属比较集中的地域担任某些职务作出的限制。
99.公务回避是一种防范公务员在执行公务时因私情而不能公正履行职责而采取的带有强制性的措施。
100.公务员回避的决定程序是公务员本人或利害关系人提出回避申请的,机关需进行审查。
101.公务员的工资、福利、保险都是公务员依法享受的待遇,其中,工资是公务员最基本的收入,保险是风险保障性的收入,福利是提高性和弥补性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