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第1课时导学案1.作家作品白居易(772—846),太原人,出身于仕宦之家。
因其祖、父俱在河南做官,所以居家河南。
白居易出生时,李白已逝世10年,杜甫也去世2年。
时代需要大诗人,白居易适逢其时。
作为一个诗人,他的成就极大,可以说名动朝野,甚至妇孺皆知。
大概因为他青少年时期的颠沛流离和以后的数次被贬,多为外官,经历极广,对社会有较深刻的了解,才使他得以成为千古不朽的大诗人。
白居易是中唐的主要倡导者,主张“”,并将这一主张付诸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
他的早期政治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对人民苦难寄予了深切的同情。
用词尖锐,主题鲜明。
作品主要有《白氏长庆集》,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2.背景简介这首诗写于唐宪宗元和元年十二月(807年1月),唐宪宗即位之初,有志改革弊政,朝政出现一线希望,但他骄奢淫逸,宫中多内宠。
为了能放肆淫乐,他竟然久久不立皇后,白居易作此诗也为了。
3.字音识记①云鬓.()②马嵬.()③龙驭.()④衾.寒() ⑤鼙.鼓() ⑥骊.宫()⑦玉扃.() ⑧钗擘.() ⑨回眸.()⑩霓裳.() ⑪临邛.() ⑫仙袂.()4..词语解释①可怜..光彩生门户:___________________②尽日君王看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③云栈萦纡..不能去:_____________________ ..登剑阁: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到此踌躇⑤天旋地转回龙驭..星河欲曙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耿耿5..名句赏析请赏析“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6.简要梳理这首诗的层次结构。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7~8题。
野人送朱樱杜甫西蜀樱桃也自红,野人相赠满筠笼。
数回细写①愁仍破,万颗匀圆讶许同。
忆昨赐霑门下省②,早朝擎出大明宫。
金盘玉箸无消息,此日尝新任转蓬③。
【注】①写:这里指将樱桃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
②赐霑:即霑赐,受到赏赐之意。
门下省,杜甫当年任左拾遗,属门下省。
③转蓬:随风飘转的蓬草。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西蜀樱桃也自红”的意思是西蜀的樱桃也自然地垂下鲜红的果实,其中的“也”字暗示出作者所经历的时空变化。
B.“数回细写愁仍破”是说尽管作者十分细心倾倒樱桃,但仍恐碰破,樱桃如此娇嫩的弱点,给诗人增添了一丝哀愁。
C.“万颗匀圆讶许同”一句中“万”字写出了樱桃数量之多;“讶许同”是说这么多樱桃大小如此相同,让人惊叹。
D.以时间词为标识,全诗可分作三层:前两联——“今日”,第三联——“昨日”,第四联——“今日”。
8.结合全诗的内容,分析“此日尝新任转蓬”一句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6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
游襲阳怀孟浩然白居易楚山碧岩岩,汉水碧汤汤。
秀气结成象,孟氏之文章。
今我讽遗文,思人至其乡。
清风无人继,日暮空襄阳。
南望鹿门山,蔼若有馀芳。
旧隐不知处,云深树苍苍。
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以山水发端,赋中含兴,铺绘出襄阳山水地貌的独特气势,正是青山绿水的灵气孕育了孟浩然的诗作。
B.诗人诵读孟诗,感怀其人,由感怀其人,而旅次襄阳,以追寻孟浩然遗踪。
全诗文字清淡简朴,颇有孟浩然气韵。
C.诗人南望鹿门,望得深沉、悠远,山林青翠,蔼蔼芬芳,以壮阔清丽之景将孟浩然的诗风更高一层地表现出来。
D.诗歌由彼及此,由景及人,衔接过渡极为自然,字句之间深蕴对孟浩然的景仰钦敬之心,全无萧瑟悲凉之态。
10.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来表达对孟浩然的追怀之情的?请简要分析。
(6分)第2课时导学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深闺.(ɡuī)回眸.(móu)玉扃.(jiōnɡ)马嵬.(wéi)B.霓.裳(ní) 骊.宫(lí) 鼙.鼓(bí) 仙袂.(mèi)C.云鬓.(bìn) 花钿.(tiàn) 萦纡.(yū) 龙驭.(yù)D.衾.寒(qīn) 临邛.(ɡónɡ) 钗擘.(bò) 霓裳.(chánɡ)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凝脂回眸缓歌慢舞九重城阕B.绰约鸳鸯含情凝睇云栈萦圩C.鹧鸪阑杆虚无缥缈临邛道士D.仙袂玉扃银屏迤逦逍遥容与3.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御宇..凝脂:白嫩而润滑的皮肤..多年求不得御宇:皇帝的宫殿 B.温泉水滑洗凝脂C.椒房阿监青娥..下黄泉碧落:道家称天界为碧落..老青娥:青春的美好容颜 D.上穷碧落4.下列句子中,所用的修辞方法不同的一项是( )A.六宫粉黛无颜色B.缓歌慢舞凝丝竹C.温泉水滑洗凝脂D.梨花一枝春带雨5.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只“一笑”就能生“百媚”,足见杨贵妃的绝顶美艳与万种风情,展示了她的魅力之不可抗拒。
B.“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写唐玄宗沉湎美色,这正是他日“长恨”的外因。
C.“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三千”与“一身”形成对比,突出了杨贵妃得宠专房,独占君心。
D.“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写出了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之至,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影响。
二、课内精读(25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6~9题。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6.试分析画线语句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及作用。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选段是从哪些方面来反复渲染诗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寻觅之情的?(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选段表现了唐玄宗什么样的心情感受?(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选段中,作者运用了哪些方法来刻画人物的内心情感?(8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三、课外拓展(20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0~11题。
精卫词王建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10.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启全篇。
B.诗的第三、四句设想,若有一天海水枯干,海中的鱼龙也会陷入困境。
C.第五至第八句着力描写精卫填海的艰辛,不仅奔波劳碌而且遍体鳞伤。
D.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与白居易的《观刈麦》一诗相近。
11.一般认为,诗最后两句的内容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
(7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13题。
放言五首•其五白居易泰山不要欺毫末①,颜子无心羡老彭②。
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
何须恋世常忧死,亦莫嫌身漫厌生。
生去死来都是幻,幻人哀乐系何情。
【注】①《庄子》:“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泰)山为小。
”②颜子:即颜回,早卒,死时年仅三十余岁。
老彭:老子和彭祖,相传都是长寿之人。
1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前两联写几种事物和前人事迹,后两联写人生道理,二者紧密关联,脉络清楚。
B.颈联写何必恋生忧死,也不要嫌弃自己,厌恶人生,写出了诗人的人生态度。
C.最后一联进一步说明了生死的自然规律,同时也流露出了作者些许的消极情绪。
D.诗人用具体的艺术形象表现抽象深奥的哲理,议论说理平白浅近,通俗易懂。
13.诗的颔联有何含意?蕴含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