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长恨歌导学案答案

长恨歌导学案答案

《长恨歌》导学案课前A一、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与元稹并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唐德宗贞元年间(800)中进士,由校书郎累官至左拾遗。

他关心朝政,屡次上书言事,遭权贵忌恨,被贬为江州司马。

后历任苏州、杭州刺史,很得民心。

官终刑部尚书,世称白香山。

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肯定诗歌的教育意义和政治作用。

他与元稹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揭露时弊。

他的诗分为三类:讽喻诗、感伤诗、闲适诗。

其讽喻诗如《新乐府》、《秦中吟》,深刻反映了时政弊端与民生疾苦。

具有伤感色彩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其诗善于叙述,语言浅显,流传广泛。

2、写作背景(参照课下注释1)本诗取材于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

这首诗创作时间是元和元年,当时诗人正在山西、周至任县尉。

这年冬天,白居易与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说起了当地流传已久的唐玄宗与杨贵妃悲欢离合的故事,大家都为之唏嘘不已,王质夫举着一杯酒来到白居易面前,说:“这种旷世之事,如果没有文笔出众的人来记录、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磨灭,从世上消失。

你深谙作诗之道,情感丰富,你试着为这个故事写一首诗,如何?”白居易于是写下了《长恨歌》,陈鸿同时写下了一篇传奇《长恨歌传》。

白居易的意图不仅在于对史诗有感而发,而且还想以此惩戒那些祸乱朝政的人,让将来的统治者引以为戒。

3、李、杨的爱情故事。

(见补充资料)背诵:杜牧《过华清宫绝句》(其一)、李商隐《马嵬》(其二)(二)字词积累1、给下列词语中加线字注音回眸.(móu )凝脂.(zhī)云鬓.(bìn)骊.宫(lí)鼙.鼓(pí)城阙.(què)千乘.(shèng)花钿.(diàn )萦纡..(yíng yū)旌.旗(jīng)龙驭.(yù)踌躇..(chóuchú)马嵬.(wéi)悄.然(qiǎo)耿.耿(gěng)霜华重.(zhòng)衾.(qīn)临邛.(qióng)绰.约(chuò)玉扃.(jiōng)参差..(cēn cī)珠箔.(bó)仙袂.(mèi)迤逦..(yǐlǐ)飘飖.(yáo)凝睇.(dì)人寰.(huán)擘.(bò)2、解释词语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统治天下)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专宠)姊妹弟兄皆列士,可怜..光彩生门户。

(可爱,可羡)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

(美貌的女子,此指杨贵妃)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皇帝的车驾)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任马前行)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美好轻盈的样子)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纵横)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凝视)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用手分开)课后A(一)整体感知1、用简洁的语言完整地复述故事情节。

参考:经过几十年的励精图治,玄宗开创了开元盛世,从此天下太平,但玄宗也开始贪图享乐了。

从各处招来美女,其中以杨玉环为最,于是千方百计暗度陈仓让其成为自己的妃子。

之后俩人沉溺欢爱。

但好景不长,由于玄宗长期荒废朝政,导致地方叛乱,杨玉环也因此而被迫处死。

在之后的岁月里,玄宗极度思念自己的爱妃。

回到京城之后,找来道士为杨招魂,在蓬莱仙山见到了朝思暮想的杨玉环,两人重温旧梦,但遗憾的是两人终究不能在一起天长地久,只能是天人两隔,长恨绵绵。

2、在复述的基础上,理清情节结构。

参考一(简洁版):第一部分:玉环进宫,隆基宠爱第二部分:玉环被杀,痛思玉环第三部分:人间天上,人鬼情未了参考二(诗化版):第一部分:重色思倾国,祸根此种植第二部分:悲从美色来,思由倾国生第三部分:尽日不能忘,长恨天人隔(二)第一部分1、开头为什么提及汉武帝?这和唐玄宗有什么关系?诗歌开卷第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有什么作用?唐人心目中唐就是汉的再现。

汉武帝宠李夫人与唐玄宗宠杨贵妃相似。

[白居易《李夫人》:“伤心不独汉武帝,自古及今皆如斯,君不见……泰陵一掬泪,马嵬坡下念杨妃,纵令妍姿艳质化为土,此恨长在无销期。

”]这句话既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又统领全诗,起提纲挈领的作用。

2、哪一句集中描写了杨玉环的美貌?运用了什么手法?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运用夸张和对比,突出杨玉环倾国倾城的美貌。

3、诗中那些地方表现了唐玄宗对杨玉环的宠爱?如:“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教生男重生女”等。

为了自己的爱人,李隆基可以无限放纵她的家人,他给了杨玉环所有的一切,他作为一个皇帝能给的东西都给了,他的江山他的社稷,他所有的一切。

爱江山更爱美人,在江山与美人之间的取舍中,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美人。

4、作者重墨渲染玉环受到的专宠,意在表达什么思想感情批判统治集团因腐朽荒淫而招致祸乱。

【反馈练习】一、夯基训练1、解析:A项,读音依次为:jiōng,jiǒng,jiǒng,jiǒng;B项,读音依次为:dì,tì,dì,tí;C项,均读:diàn;D2项,读音依次为:chuò,nào,zhào,zhuó。

答案:C2、解析:A项,“霄”应为“宵”;B项,“采”应为“彩”;C项,“潇”应为“萧”。

答案:D3、解析:A项,“悄然”意为“忧愁的样子”;B项,“去”意为“离开”;D项,“谢”意为“感谢”。

答案:C4、解析:C项,“回眸”二句,目的是突出唐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政事。

答案:C5、答案:李诗多静态联想,以花喻人,再比之于仙女,全由虚处着墨。

白诗多写动态美,白描写意,侧面衬托,虚笔写实,善创新喻,实中含虚。

二、延伸阅读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读长恨辞(宋)李觏蜀道如天夜雨淫,乱铃声里倍沾襟。

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

请简要分析本诗的表现手法。

解析: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首先要正确理解诗歌内容。

这是一首绝句,诗歌的前两句写唐玄宗夜闻雨声,在“乱铃声里”因思念杨贵妃而“倍沾襟”,后两句议论,面对军中死去的将士,唐玄宗却“不动心”。

很明显,诗歌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唐玄宗不问六军生死、国家兴亡,只是念念不忘亡妃的荒唐行径揭露无遗,诗人的思想感情也就不言自明了。

答案:本诗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倍沾襟”与“不动心”作对比,以军中将士之死与杨贵妃马嵬之死作对比,谴责了君王“爱美人不爱江山”的行径。

《长恨歌》导学案课前B2、试结合诗中第二部分对景物的描写,它们是怎样和表达感情结合起来的?①“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逃往西南的路上,四处是黄尘、栈道、高山,日色暗淡,旌旗无光,秋景凄凉,这是以萧索、孤凄、暗淡的景物色彩,渲染入蜀路途中的悲凉气氛。

以悲凉的景色来烘托人物的悲思。

融情入景:诗人把人物的思想感情注入景物,用景物的折光来烘托人物的心境。

以哀景衬哀情②“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用什么手法表达情感?以美景写哀情反衬蜀地的青山绿水,在寂寞悲哀的唐玄宗眼中,山的”青”,水的“碧”,也都惹人伤心,朝夕不能忘情。

大自然的美应该有恬静的心境才能享受,他却没有,所以就更增加了内心的痛苦。

这是透过美景来写哀情,景色愈丽,心情愈哀,使感情又深入一层。

③“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从什么角度抒情?视觉听觉一见一闻,一色一声,互相交错,在语言上、声调上也表现出人物内心的愁苦凄清借景抒情,用月色和铃声给予玄宗的特殊感觉表现玄宗悲痛的心情3、这一节借助什么意象,营造了什么意境?运用什么手法表现了玄宗什么样的感情?诗人选择了以萤飞、孤灯、钟鼓、星河、霜华等独特景物,营造出一种孤寂、落寞、凄凉、伤感的境界,表现了唐玄宗内心的痛苦和对杨贵妃的深深的思念之情,极具感染力【思考与探究】第二部分1、“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表现了杨玉环什么样的心情?以“揽衣推枕起徘徊”三个连贯而为的动作,描摹她得悉李隆基派来使者后的震惊、激动和惶惑。

2、鉴赏“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的妙处。

蓬莱宫中度日如年,“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传导出内心的悲哀、凄伤、酸楚、痛苦、委屈、感激等等的百般感触。

比较比喻的运用,充分描写杨的外在形态,借以展现其内心情感。

作者以形写神,通过人物的外在行动揭示其内心世界,深入腠理,宛转动人。

3、诗中写“道士觅魂”和太真“仙山寄词”两个情节,对表现主题有何作用?答案示例:“道士觅魂”看似荒唐,实则无奈,是相思之极后的无可奈何;“仙山寄词”则是对唐玄宗苦苦相思的回应,是昔日两情相悦恩爱情深的见证:这两个情节均表现李杨爱情的坚贞深挚。

而如此深挚动人的情感破灭带来的遗恨自然无穷,正是“此恨绵绵无绝期”。

4、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作结尾有何用意?一方面点明了杨玉环和唐玄宗的天人永隔之恨,另一方面暗示了正是唐玄宗自己的重色轻国造成了这个无可挽回的终身恨事。

用此句结尾有点明题旨的作用【反馈练习】1、解析B.“鼙”读pí;C.“钿”读diàn;D.“邛”读qióng。

答案 A2、解析A项,“阕”应为“阙”;B项,“圩”应为“纡”;C项,“杆”应为“干”。

答案 D3、解析A.御宇,即统治天下的意思。

答案 A4、解析A.倾城倾国:比喻女子美貌;B.春风桃李:比喻学生受到良师的谆谆教诲;C.虚无缥缈:形容虚幻渺茫,不可捉摸;D.比翼连枝:比喻夫妇亲密不离。

答案 B5、解析B项,成分残缺,应在“群众热议”的后面加上“的轰动效应”。

C项,“倾向”和“偏重”重复,应删掉其一。

D项,句式杂糅,“与中国人的性格和传统观念有关”和“是中国人的性格和传统观念造成的”杂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