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古代中式婚礼详解
纳采
九子墨: 九子墨长生子孙 金钱: 金钱 舍利兽: 舍利兽廉而谦 鸳鸯: 鸳鸯飞止须四鸣相和 受福兽: 受福兽体恭而心慈 鱼: 鱼处渊无射 鹿: 鹿者禄也 乌: 鸟知反哺,孝于夫母 九子妇: 九子妇有四得 阳燧: 阳燧成名安身 又丹: 又丹为王色之荣,青为色首,东方始
发展型婚礼
指在周制婚礼的基础上逐渐演变的后世中国婚礼。其中混杂 了许多其它来源的婚俗礼仪,有诸多变异,故此称为“发展 型”。
婚礼是什么时候慢慢放在白天的已经不得而知了,也许是因 为汉代以后的战乱,夜晚不安全的缘故,也许是因为感染了 胡俗习惯,再加上后来的婚礼排场逐渐变大,时间变长,也 就逐渐放在了上午,这样,欢庆的仪式往往持续一天。
后来,当“昏”字加上了“女 ”字偏旁写作“婚礼” 的时候,婚礼就不仅仅不限于黄昏时候了。
婚礼起源
相传中国最早的婚姻关系和婚礼仪式从伏羲氏制嫁 娶、女娲立媒约开始。《通鉴外纪》载:“上古男 女无别,太昊始设嫁娶,以俪皮为礼。”从此,俪 皮(成双的鹿皮)就成了经典的婚礼聘礼之一。
之后,除了“俪皮之礼太”昊之外,还得“必告父母”; 到了夏商,又出现了“亲迎于庭”“亲迎于堂”的 仪节。周代是礼仪的集大成时代,彼时逐渐形成一 套完整的婚姻礼仪,《仪礼》中有详细规制,整套 仪式合为“六礼”。六礼婚制作从此为华夏传统婚 礼的模板,流传至今。
“问名”——俗称合八字,托媒人请问女方出生年月日和 姓名。
“纳吉”——即男方家卜得吉兆后,备礼通知女方家,婚 事初步议定“。
纳征”——又称过大礼,男方选定吉日到女方家举行订婚 大礼。
“请期”——择吉日完婚,旧时选择吉日一般多为双月双 日,不喜选三,六,十一月,三有散音,不选六是因为不 想新人只有半世姻缘,十一月隐含不尽之意。
问名
问名是指男家询问女家关于女家女儿的姓名、时辰八字,如女家接纳男家 的提亲,就会把女儿的姓名和时辰八字等交给男家,放在神前或祖先前 以占卜吉凶,如卜吉兆的话,就会决定娶女家的女儿。
纳吉
纳吉,即过文定,有一点像西方人的定婚,这时其实婚事已初步议定。
纳征
纳征,即过大礼;“纳”是的意思是聘财,而“征”就是“成”的意思, 亦即是说男家需要纳聘礼后才可成婚的意思。过大礼时,男家会请两位 或四位女性亲戚 (须是全福之人) 约同媒人,带备聘金、礼金及聘礼到女 方家中;完成纳征的仪式后,婚约便正式定立。
与后世婚礼不同,先秦至两汉昏礼,女父迎婿于门外,礼节 甚重,更别说刁难女婿的事了。
婚礼的欢庆的气氛本是生民常态,同时也来自华夏周边的风 俗浸染。胡俗婚礼多喜庆,后世婚礼的许多杂俗,比如闹洞 房,是契丹的婚俗。跨火盆,则来自满族。根据周礼,婚礼 是没有盖头的,但红盖头却成了世俗婚礼的像征。仪礼中的 婚礼不举乐,无酒筵酬宾的仪节,只在新房中为新郎新娘专 设一席。到后世,宴众宾客会成了婚礼必不可少的一项,闹 房也成了保留节目。
“亲迎”——婚礼当天,男方带迎书亲自到女方家迎娶新 娘。
纳采
又称“采择”,相当于后世所称之“提亲”、“说 媒”。表示男方曾审慎考虑之后所做的决定。
《文公家礼》说:“纳其采择之礼,及今世所谓言 定也。”而古代较为朴实简单,具《仪礼士昏礼》 记载,士大夫阶层所执的见面礼,即称“贽”或 “挚”,仅“用雁”。
中国传统婚礼
Chinese wedding traditions
一、历史渊源
婚礼,在中国原为“昏礼” 。
古人认为黄昏是吉时,所以会在黄昏行娶妻之礼。 黄昏时候,日月渐替,含有“阳往阴来”之意,讲 究天人合一的华夏先民选择了这么一个微妙的时刻, 巧妙地诠释了婚义,同时也给这个仪式带上了神圣 虔诚的含义。
二、传统婚礼介绍
1、 三书:按照中国传统 的礼法,指的是礼聘过程 中来往的文书,分别是 “聘书”——订亲之书, 在订婚时交换;“礼 书”—礼物清单,当中祥 列礼物种类及数量,过大 礼时交换;“迎书”—— 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 接新娘过门时用。
2、六礼:是指由求亲到媒到迎娶,完婚的手续。
“纳采”——俗称说媒,即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 女方家答应议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去求婚。
筵席。
昏礼重的是夫妇之义与结发之恩,并不认为这是一 件可以喧闹嘈杂的事。
那时候的昏礼简朴干净,没有后世繁缛的挑盖头、 闹洞房这类繁杂的玩意儿,夫妻“共牢而食,合卺 而酳”,而后携手入洞房。次日拜见舅姑,三月后 告见家庙,从此,新妇正式融入夫家家族。
周制婚礼
商周时期的昏服也不是现在人们误解的大红一片, 而是端庄的玄色礼服(玄色,黑中扬红的颜色,按 照五行思想,是像征著天的、最神圣的色彩)。
婚书
男家拿到婚书后,要把婚书供于祖先神位之前,报告祖先已和某家缔亲。婚约一 旦订立,男家便可择日成亲了。
纳聘书格式 某州某县某处某姓,今凭某人做媒,某人保亲,以某长男名某,见年几岁,与某 处某人第几令爱名某姐,见年几岁,缔亲,备到纳聘财礼若干。自聘定后,择日 成亲,所愿夫妇偕老,琴瑟和谐,今充婚书为用者 年 月 日婚主姓某押 启 女婿姓某押 合同婚书 保亲姓某押 媒人姓某押
纳采
唐杜佑通典里就记载了三十种纳采的礼品:礼品+象征 元纁、 羊 元,象天,纁法地,羊和祥也,群而不党 雁:雁则随阳 清酒:清酒降福 白酒:白酒欢之由 粳米: 粳米养食 稷米: 稷米粢盛 蒲: 蒲众多,性柔 苇: 苇柔之久 卷柏: 卷柏屈卷附生 嘉禾:嘉禾须禄 缕缝衣: 长命缕缝衣,延寿胶能合异类 漆: 漆内外光好 五色丝: 五色丝章采屈伸不穷 合欢玲: 合欢玲音声和谐
周制婚礼
嫁女之家三日不熄烛火,在盈盈火光中思念著远去 的女儿;夫家也三日不举乐,安慰著思念双亲的新 娘,整个仪式宁静安详,但安静细致的仪式中有一 种震撼人心的力量。黄昏中开始的那个安静优美的 仪式,映照出一个久违的文明气息——那是纯正、 优美而伟大的汉文明,直指人心。
周制婚礼
那时候的婚礼还叫做昏礼。 没有奢侈的聘礼,没有铺张的排场,也没有喧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