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Matlab的客车转向侧翻稳定性分析(精)

基于Matlab的客车转向侧翻稳定性分析(精)

基于Matlab 的客车转向侧翻稳定性分析
摘要:本文主要对客车转向行驶时的侧翻情况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客车在行驶过程中转向时的数学模型,推导出了稳态转向时客车侧翻临界车速的计算公式,并结合某客车结构参数和路面附着条件进行了仿真,得出了通过提高客车的抗侧翻性能来提高客车的行驶稳定性的方法。

关键词:客车;转向侧翻;稳定性分析;Matlab
0 引言
侧翻是指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绕其纵轴转动900 或更大的角度,以至车身与地面相接触的一种极其危险的侧向运动。

汽车侧翻可分为两类:一是曲线运动引起的侧翻,二是绊倒侧翻。

曲线运动引起的侧翻是指汽车在道路(包括侧向坡道)上行驶时,由于汽车的侧向加速度超过一定限值,使得汽车内侧车轮的垂直反力为零而引起的侧翻[1]。

客车车身和质量比轿车等小型车大得多,而且其地板一般都比较高,在转向侧翻事故中,车体将向某一侧倾倒,与地面接触的侧围会产生变形,结构的变形可能侵入车厢内部,对乘客造成伤害[2]。

而侧翻试验是较难实施的且成本较大,本文通过建立客车侧翻的数学模型,在Matlab 中进行仿真来分析影响客车转向行驶稳定性的因素,从而为提高客车的操纵稳定性,在设计阶段保证客车结构参数的合理性,避免车辆行驶发生翻车事故奠定理论基础。

1 车辆转向侧翻模型
客车的前后桥一般采用非独立悬架,在行驶过程中遇到弯道或避开障碍物时需要紧急转向。

转向时车辆的质心绕转向瞬心C 作圆周运动。

Rr 为转向瞬心C 到后内侧车轮的转向半径;Rf 为转向瞬心C 到前内侧车轮的转向半径;θ 为汽车转向轮转过的角度;L 为汽车的轴距;汽车质心到前桥距离为a;汽车质心到到后桥距离为b。

2 车辆转向时的受力分析
车辆在转向时,会使车身向外侧倾斜,Gs 为客车车身的悬挂质量受的重力;Gu1 为客车前桥的非悬挂质量受的重力;Gu2为客车后桥的非悬挂质量受的重力;Fyi1,Fyi2 分别为地面给转向内侧车轮的侧向附着力;Fyo1,Fyo2 分别为地面给转向外侧车轮的侧向附着力;Fzi1,Fzi2 分别为地面给转向内侧车轮的支撑反力;Fzo1,Fzo2 分别为地面给转向外侧车轮的支撑反力;Fsy 为客车车身的悬挂质量转向时产生的侧向力;Fuy1,Fuy2 为前后车桥非悬挂质量产生的侧向力。

根据车辆转向时受力分析,为路面附着系数。

设Ms 为客车车身的悬挂质量;Mu1、Mu2 为客车前后桥的非悬挂质量;asy 为客车车身悬挂质量的侧向加速度;auy1、auy2 为客车前后桥非悬挂质量的侧向加速度。

3 车辆转向临界侧翻状态分析
转向时由于悬架的弹性变形,车身悬挂质量会向转向外侧倾斜,使其质心发生了偏移,同时使车身发生了侧倾。

设侧倾角为φ,侧倾角的大小与悬架的侧倾角刚度有关。

由于车轮的弹性变形,内侧车轮与外侧车轮的载荷发生了转移,外侧车轮载荷变大,内侧车轮载荷变小,这样内侧车轮弹性变形减小,外侧车轮弹性变相增大,车桥也发生了微小侧倾,如图3所示。

当转向内侧车轮所受地面支撑反力为零时,可认为汽车已达到转向侧翻的临界状态[3]。

Fzo 为转向时外侧车轮所受的力;Fzi 为转向时内侧车轮所受的力;φ 为转向离心力引起的车身侧倾角;Fyi,Fyo 分别为地面对内、外侧车轮的侧向反力;B 是轮距;hg 是车身悬挂质量的质心高度;hr 是非悬挂质量的质心高度。

4 影响车辆侧翻稳定性的因素分析
影响车辆侧翻稳定性的因素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与汽车设计参数有关的部分,如车辆整备质量、质心高度、车辆轮距和悬架特性参数等;二是与车辆行驶状态有关的部分,如车辆行驶速度、转弯半径、路面附着系数、驾驶员操作等[5]。

利用Matlab 软件,分析了质心高度、轮距、侧倾角、转向半径、路面附着系数对车辆转向侧翻的影响。

4.1 质心高度、轮距汽车质心高度与汽车侧翻系数成非线性关系,影响汽车质心高度的因素很多并对汽车侧翻阈值影响很大。

而质心高度与车辆的载重、悬架特性、车速等相关。

轮距受汽车最大车宽限制,其值是一个定值。

由式(15)可知,轮距对汽车侧翻的影响很大,轮距的增加可提高汽车的侧翻稳定性。

质心高度越高,车辆临界稳定车速越低。

质心高度的降低,有利于提高汽车转向行驶的临界稳定车速,因此有效地降低客车的重心,有利于提高其转向稳定性。

当质心高度一定时,增加轮距可以提高车辆的临界稳定车速。

因此,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同时,尽可能的增加轮距对于提高客车转向稳定性有一定的意义。

4.2 侧倾角在研究车辆侧翻稳定性时,引入“侧倾中心”的概念,即将车身相对地面转动时的瞬时轴线称为车身侧倾轴线,该轴线通过汽车前、后轴处横断面上的瞬时转动中心为侧倾中心,它的位置取决于悬架系统的结构和特性参数等。

车身的侧倾角与临界车速的关系如图5 所示。

侧倾角与临界车速基本成线性关系,车身的侧倾角越小,车辆转向临界稳定车速越大。

车辆转向时车身侧倾角与悬架的侧倾角刚度有关,悬架的侧倾角刚度越大,车身发生侧倾的角度越小,故增大悬架的侧倾角刚度,可以改善车辆侧翻稳定性。

4.3 转向半径由式(8)可知,转向半径对侧向加速度影响很大,转向半
径越大,侧向加速度越小,对于车辆的转向行驶稳定性越有利。

转向半径与临界车速的关系可以看出随着转向半径的增大,车辆临界稳定车速也增大。

可见,汽车行驶时转向过急,导致转向半径过小,车辆可能发生侧翻的速度越低,即在低速时就可能发生侧翻的危险。

4.4 路面附着系数路面条件对于车辆转向稳定性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车辆在何种路面上行驶对于转向的安全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路面附着系数与临界车速的关系从图7 中可以看出随着路面附着性能的改善,客车转向行驶的临界稳定车速随之增加,转向轮转过的角度越小,临界车速越大,行驶越安全。

故改善客车行驶的路面环境有利于提高其行驶的稳定性。

5 结论
本文建立了客车在行驶过程中转向时的转向模型,推导出了车辆侧翻临界车速的计算公式,结合相关的车辆结构参数和路面附着条件在Matlab 中进行了仿真。

通过对仿真结果得出了结论:增大车辆的轮距、降低车辆的质心高度、增大车辆悬架的侧倾角刚度、增加转向时的半径、改善路面附着条件,可以提高车辆转向时的侧翻稳定性。

这为车辆在结构设计阶段改善其行驶稳定性奠定了理论基础。

本工程硕士论文源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