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物生理学实验

植物生理学实验

实验五种子活力的测定(红墨水法)
一、实验目的
掌握快速测定种子活力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种子生命力是指种子能够萌发的潜在能力或种胚具有的生命力。

它是决定种子品质和实用价值大小的主要依据,与播种时的用种量直接有关。

活细胞的原生质膜具有选择性吸收物质的能力,而死的细胞原生质膜丧失这种能力,于是红墨水染料可进入死细胞而使其染色。

活细胞不能吸收红墨水所以不染色。

三、试剂、材料
5%红墨水、培养皿、刀片
青稞种子
四、实验过程
1、将随机购买的种子用温水浸泡3-6小时,使其充分吸胀。

2、吸胀后的种子挑选50粒,沿胚中心线纵切为两半。

3、一半至于培养皿中,用红墨水浸泡染色10分钟,染色后倒去红墨水,用清水冲洗至液体无色。

4、另取50粒种子吸胀,沸水煮熟成死种子,重复步骤3,作为空白对照。

五、计算结果
未被染色的种子数目
种子活力=*100%
总种子数目
实验一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小液流法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植物细胞水势概念及计算公式;
2、了解小液流法测定植物组织水势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1、植物细胞、组织之间以及植物体和环境间的水分间移动方向都由水势差决定;
2、当植物细胞或组织放在外界溶液中时:
A、ψw<ψs,则植物组织吸水,C外↑,液滴↓;
B、ψw>ψs,则植物组织失水,C外↓,液滴↑;
C、ψw=ψs,则二者水分保持动态平衡,C外不变,液滴不动。

三、试剂、材料
试管、试管架、滴管、打孔器、蔗糖溶液
菠菜
四、实验过程
1、取出8支试管,依次编号
1、用1mol/l的蔗糖溶液配制0.10、0.20、0.30、0.40、0.50M、0.60M、0.70M、
0.80M一系列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取出8支试管用力混匀。

五、实验结果
根据公式计算叶片细胞的水势
公式:ψw =-RTiC
式中:ψw为细胞水势,
R为摩尔气体常数,0.083×105(L٠Pa)/(mol٠K);
T为热力学温度,单位K;即273+t ,t为实验温度,单位是℃;
i为解离系数,蔗糖为1;
C为等渗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单位是mol/L。

实验单盐毒害及离子间拮抗现象
一、实验目的
观察单盐对植物的毒害作用或离子间的对抗作用;从而进一步了解矿质元素的相互作用。

二、实验原理
任何植物如果培养在单一种盐溶液中,不久即呈现不正常状态,最后导致死亡。

这种单盐毒害现象,即使在浓度很低,而且是植物所必需的元素的单盐溶液中也会发生。

尤其是阳离子的毒害更为严重,因为阳离子对原生质的理化特性及生理机能有巨大的影响,如K+能使原生质粘度变小,而Ca2+则能使原生质粘度变大。

如果在这种单盐溶液中加入微量的其它一种盐(阳离子),便可减轻或消除单盐毒害。

离子价数越高,其消除单盐毒害作用所需的浓度越低,这种现象称为离子间的对抗作用(拮抗作用),比如说Ca抗K,Na。

三、仪器、药品与材料
(一)实验材料青稞种子
(二)仪器与用品烧杯、纱布等。

(三)试剂[所用药品均需为分析纯(AR)级]
0.12 mol/L KCl:称取8.94 g KCl溶解于蒸馏水中,并定容至1000 mL。

0.06 mol/L CaCl2:称取6.66 g CaCl2溶解于蒸馏水中,并定容至1000 mL。

0.12 mol/L NaCl:称取7.02 g NaCl溶解于蒸馏水中,并定容至1000 mL。

四、实验步骤
1.实验前3~4天选择饱满度一致的小麦种子100粒浸种,在室温下暗中萌发,待不定根长至1 cm时即可用作材料。

2.取4个小烧杯,分别编号为⑴、⑵、⑶、⑷,并依次向各编号烧杯中倒入下列盐溶液:⑴、0.12 mol/L KCl;⑵、0.06 mol/L CaCl2;⑶、0.12 mol/L NaCl;⑷、0.12 mol/L NaCl 100 mL+0.06 mol/L CaCl2 1 mL十0.12mol/L KCl 2.2 mL。

并用油性笔标记液面高度。

3.小烧杯用纱布盖上。

挑选大小相等及根系发育一致的小麦幼苗10株或20株,小心种植在纱布盖的孔眼里,使根系接触到溶液。

在室温下培育2~3星期后(注意及时补充去离子水至原液面高度),测量平均苗高、根总长以及须根数目,并观察根部形态,将结果记录于下表中。

编号平均苗高
(cm/株)
平均根总长
(cm/株)
须根数
(/株)
根部形态
1
2
3
4
五、思考题
1.分析各组实验结果产生的原因
2.现在如果要实验检测K、Ca、Na、Ba等离子之间的相互拮抗关系,请问如何设计实验?并事先预测一下可能的实验结果。

1:刚刚加水至种子厚度的一半。

实验二十四水稻种子萌发对氧的需要
一、目的
通过实验,证明高等植物种子的正常萌发生长都必需要有充足的氧气,即使是水稻这类淹水植物也不例外。

二、原理
水稻系淹水植物,对缺氧环境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但适应方式主要是借助发达的通气组织使根系得到从地上部运来的氧气。

水稻种子能在氧气不足的水中萌发,这是一般作物如小麦、玉米所不能的。

但在缺氧严重的情况下,其胚根和真叶也不能正常生长,只能长出细长的芽鞘。

由于芽鞘迅速伸出水面,便可将空气中的氧气运至基部,而利于发根和长叶。

三、材料、仪器设备及试剂
1. 材料:水稻种子。

2. 仪器设备:光照培养箱;500ml烧杯;尖头镊子,塑料尺。

3. 试剂:0.1﹪升汞溶液。

四、实验步骤
1. 种子处理
选取饱满的水稻种子,用0.1﹪升汞溶液进行表面消毒10min,再用清水充分洗净种子,然后浸种几小时。

2. 种子培养
取5个500ml烧杯,编号并贴上标签,作五个处理,每个处理(烧杯)放30-40粒种子,然后各处理加入不同深度的蒸馏水如下:
2:加水浸没种子1cm。

3:加水浸没种子3cm。

4:加水浸没种子5cm。

5:加水浸没种子7cm。

将各处理放在25-30℃的光亮处培养5-7d(期间2天换水1次)。

五.结果测量
培养5-7d后,各处理随机取10株测量其芽鞘和真叶长度、胚根数和长度,求10株平均值记录下表中。

不同淹水层对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处理芽鞘长度(cm)真叶长度(cm)胚根数(条)胚根长度(cm)————————————————————————————————————————————加水至种子厚度的一半
加水浸没种子1cm
加水浸没种子3cm
加水浸没种子5cm
加水浸没种子7cm ——————————————————————————————————————
实验三十五乙烯利对果实的催熟作用
一、目的
乙烯是一种气态激素,普遍产生于各种植物组织中,是植物体内一种正常的代谢产物,其生理作用是多方面的。

其中之一是对果实具有催熟作用。

本实验主要是了解乙烯利对果实催熟的生理功能,掌握乙烯利对果实催熟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二、原理
乙烯利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其化学名称2—氯乙基膦酸,其溶液在pH4以下时比较稳定。

当乙烯利喷施到果实上进入细胞内后,在细胞液的pH条件下(一般pH大于4)会被分解释放乙烯。

其反应如下:
O O
‖‖
Cl-CH2-CH2-P-OH + OH-→CH2 = CH2 + Cl-+ HO-P-OH
| |
O-O-
乙烯利乙烯
乙烯能促进植物体内吲哚乙酸氧化酶活性,从而降低生长素含量,使生长减缓。

同时还能促进许多与成熟有关酶的活性(如果胶酶、纤维素酶、过氧化物酶等),加速果胶质、纤维素的降解。

并促使细胞透性增强,呼吸跃变期提前,淀粉迅速水解,果实由硬变软,可溶性糖增加,酸度、涩味下降,加速成熟过程。

三、材料、设备及试剂
1. 材料:未成熟果实(香蕉、李果、番茄等)。

2. 设备:小喷雾器。

3. 试剂及配制:乙烯利(40﹪)。

1000 μg·ml-1乙烯利溶液配制:吸取40﹪乙烯利原液2.5ml,用蒸馏水稀释至1000ml。

四、实验步骤
1. 选取均匀一致未成熟香蕉二份,每份约0.5㎏,编号,一份喷1000 μg·ml-1乙烯利,另一份喷水作对照(CK)。

2. 将处理好的香蕉装入塑料袋(注意不要扎袋口,以免湿度过大使果实霉烂),分放于室内。

五、结果观察及记录
每天观察二份香蕉成熟的速度有何差异。

并记录果皮颜色、果实硬软度变化情况,几天后达到可食程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