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锻炼自己的思考能力?
所谓思考的能力,就是能够掌握原则和方法,能够举一反三,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理解为什么”。
所以培养思考能力的最好方法是“多问为什么”。
学习时,不要仅仅因为能够做出习题就自认为学会了,过关了,而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要这样做?”俗话说“只学不问,不是学问”。
在学习的每个环节,在阐述自己的见解时,在倾听别人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学到“死”的知识,还可以悟出“活”的道理,甚至想出更高明的解决方案。
孔子所说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是这个意思。
当你不确定“为什么”的时候,可以上网查找答案,也可以多问问你的老师或同学。
你也可以多想想以前有没有学过了类似的问题?能不能用已有的思考、实践的方式来解答新的问题?
会思考的人大多有总结归纳的习惯。
想有更深入的思考和理解,就要学会把看似分散的知识点连成线、结成网,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
这样,用起来才不会段章取义。
学会用逻辑的方式来思考和判断问题也是很重要。
如果仅凭感觉而不经过严格的、科学的推理,我们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很容易做出错误的判断。
我们也应当随时提醒自己,每一个问题都有很多种可能的答案,不要总是简单的认为非此即彼、非对即错。
举例来说,微软在面试应聘者的时候,就总是会问应聘者一些希奇古怪的问题,例如:
﹡为什么下水道的盖子是圆的?
﹡请评价你刚才使用的电梯的人机界面。
﹡请估计北京有多少的加油站?
许多人以为这些都是智利题。
其实,这些问题的真正目的是测试应聘者独立思考的能了。
这些问题可能有很多答案。
之所以问这些看似希奇古怪的问题,其实是想测试一个人思维的独立性和灵活性。
如果一个应聘者说出好几种答案,那更加证明他是一个思维活跃的人。
如果一个人的回答是没有道理的,或者是回答不上来,或者回答后一口咬定只有一个答案,就算他很优秀的业绩,我们也会怀疑;他是不是一个只会考试背书、但是思路却比较狭窄的人?
有时候,只要能跳出某个既定的框框,善于从不同角度、用发散思维的方法思考问题,就能获得意外的惊喜。
不会思考的人很容易被人误导,很容易放弃那些不容易理解的问题,很容易全盘接受某种理论或思想。
因此,一定要学会思考,学会质疑,掌握调查事实、逻辑分析和科学决策的原则与方法。
2.提高逻辑思考能力
工作有两种,一种是作法与程序已经确定,执行者只要依样画葫芦,就可完成工作。
这是所谓的“标准操作”。
另一种则必须加进执行者的创意功夫。
最常见的例子是,开发新产品如果没有创意,就不可能与众不同。
如果你希望自己年薪百万以上,唯一方法就是养成工作时加点创意的习惯。
也就是你必须是“知识工作者”,而不能停留在“装配工”的阶段,也就是说要提高“策略思考能力”。
提高“策略思考能力”的方法,职场上最常用的大概就是以下三种——“多元思考法”、“逻辑思考法”、“创造性思考法”。
一、以多元思考法提高思考能力所谓“多元思考法”,就是每件事情不要期待只有一种答案,而应多方面思考,创造复数的解决可能性。
习惯多元思考法的人,不论面对任何问题都能从不同角度与观点分析,则即使再大的难题,也能找出解决办法。
那么,该如何培养多元思考能力?以下是三个不错的办法。
●提醒自己不可变成“被煮熟的青蛙”有个童话故事,主角是一只青蛙。
这只青蛙不小心掉进火炉上的锅子中,因为水温20度,青蛙觉得很舒服。
但慢慢的水温提高,30度、40度渐渐升上去。
然而,因为水温变化缓慢,虽然觉得愈来愈热,已经习惯了的青蛙却懒得跳出来。
结果,这只青蛙最后被煮熟了。
我们的工作与生活,其实也有类似状况。
一旦适应了,即使环境恶化,也会认为“只要忍一忍就好”。
久而久之感觉麻痹,等到问题严重到不可收拾的程度,就已回天乏术。
所以,工作出现警讯时,你必须严格提醒自己,绝对不可变成“被煮熟的青蛙”。
●从不同立场进行思考一般人其实都有相当固定的思考模式。
但事情一固定,就会顾此失彼,失去多元创意的弹性。
想要锻炼多元思考能力的,抛弃过去习惯、换个角度重新思考,是最根本步骤。
●养成边写边思考的习惯有好想法、好点子时随时记录下来,也是培养多元思考能力的有效方法。
只在脑袋中想像,思考容易偏差、窄化。
写下来则可让自己更容易掌握整体图象,发现缺点与不足之处。
2.提高逻辑思考能力所谓“思考论理能力”,简单讲就是面对问题时不可一相情愿地埋头苦干。
至于具体的论理思考训练法,则有三种——“由宏观到微观”、“MECE”、“逻辑树状图”。
●“由宏观到微观”思考法所谓“瞎子摸象”,指没办法整体掌握事情轮廓,只好以偏盖全地错误想像。
●MECE思考法所谓“MECE”就是,处理事情能够毫无遗漏、毫无重复。
有“遗漏”就会错失机会;“重复”则白白浪费力气。
●使用逻辑树状图“逻辑树状图”可说是逻辑思考方法的集大成。
其特点主要是能有效处理事情的“大小关系”、“因果关系”与“阶层关系”。
3.提高创造思考能力点子不多、思考能力不强的人在企业界很容易被淘汰。
如何提升自己的创造与思考能力呢?以下是三种不错的做法。
●经常脑力激荡一般人之所以点子不够多,主要是受“常识”与“成见”不当影响。
而破除的方法很简单,就是活用“脑力激荡”。
许多企业喜欢用脑力激荡方式,推出新的工作方案,规划未来发展方向。
进行脑力激荡时必须:一、就让各种点子尽量跑出来,二、模仿“接龙”方式,局部改良别人点子,形成新的创意。
比如,讨论“空罐子的使用方式”这个课题时,有人说用来“装水”、当作茶杯。
此时就可从“装”这个字延伸想到不只“装水”,也可“装土”,也就是当作盆栽。
然后同样的道理,也能用来装烟灰,变成“烟灰缸”……可能性其实是无限的。
●点子一出来,就加以整理根据研究,思考新点子,可让右脑活性化;整理点子的过程属于论理,则能促进左脑活泼。
因此,想出点子之后加以整理,即可同时训练左脑与右脑。
更何况,点子必须经过评量以及其他人的考验。
如果没有记录、整理,便会失去接受考验的机会。
这样的点子通常用处不高。
●进行“重点化”与“分类”活用点子,一定要经过“重点化”与“分类化”过程。
“重点化”方面,首先应区别“有用的点子”和“没用的点子”,并且将各种点子排定优先顺位,最有用的先挑出来。
其次,“分类”必须把性质类似的点子放在一起,如此才能清楚呈现点子的特色。
脑力激荡是否一定要聚集许多人在一起才能操作?其实不然,即使一个人也能达成脑力激荡的效果。
当然,一个人进行脑力激荡,难度较高。
所以必须养成习惯,比如,不妨每天用5分钟练习脑力激荡思考法,针对一个主题,3分钟之内想出20个解决办法,5分钟之内想出30个解决途径等等。
总而言之,养成脑力激荡的习惯,思考与创造能力自然一级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