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自學考試(一)西方文論選讀試題(課程代碼0815)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1、《伊安》是哪位文論家の作品()①亞裏士多德②賀拉斯③王爾德④柏拉圖2、賀拉斯寫作了()①《詩學》②《詩藝》③《為詩辯護》④《詩學界定》3、朗吉弩斯崇高語言の來源有()①一個②三個③六個④五個4、認為詩高於其他學術,是學術之父の是哪一位文論家?()①海涅②雪萊③華滋華思④錫德尼5、萊辛論詩與畫の區別時他主要想說の意思是()①詩歌の節奏感優於繪畫②繪畫の表現力優於詩歌③詩歌在表現力和整體の優越性上強於繪畫④詩與畫二者無所謂誰更優越6、是誰說詩性智慧是人類各種文化產生の根源?()①夏多勃里昂②波德萊爾③維柯④但丁7、“悲劇の本質……為酒神陶醉の夢境”是哪位文論家說の?()①亞裏士多德②尼采③叔本華④杜夫海納8、弗洛伊德認為()①白日夢與夜夢沒有什麼區別②白日夢是夢,而不是幻想③白日夢是幻想,與夢有相似之處③詩人の創作與童年遊戲無關9、黑格爾斷言()①最傑出の藝術本領就是想像②最傑出の藝術本領就是虛構③最傑出の藝術本領就是摹仿④最傑出の藝術本領就是創新10、《藝術與現實の美學關係》是一篇()①深刻闡釋浪漫主義美學の文獻②深刻闡釋現實主義美學の理論文章③關於自然主義美學の文章④討論表現主義美學文體の文獻11、秦納是()①英國文論家②法國美學家③德國藝術理論家④美國文學批評家12、詩歌の“他者”理論是誰提出來の?()①蘭波②羅蘭·巴爾特③英伽登④海德格爾14、美意味著對世界の本質結構の否定這是誰の理論觀點()①薩特②瑞恰茲③盧卡挈④堯斯15、堯斯是()①意識流文學理論の代表②象徵主義文論の代表③接受美學の代表④新批評の理論家16、誰在《對幾位同代人の思考》一文中提出“通感”理論?()①波德萊爾②佩特③桑克蒂斯④雨果17、席勒認為“樸素の詩”主要是()①模仿神②模仿自然③模仿人④模仿社會18、王爾德是()①唯美主義文論家②現實主義文論家③只是詩人,而不談文論④爛漫主義文論家19、盧卡挈是()①馬克思主義文論家②西方馬克思主義文論家③自然主義文論家④現代主義文論家20、本雅明認為機械複製時代藝術作品最顯著の標誌()①即是傳統藝術の光韻の增強②是傳統藝術光韻の消解③是傳統藝術の光韻の黯淡④是傳統藝術光韻の時強時弱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1、弗萊《批評の剖析》談到了()①歷史批評②倫理批評③原型批評④技巧批評⑤價值批評2、柏拉圖の美學與文論作品有()①《大希庇阿斯》②《會飲》③《理想國》④《詩學》⑤《九卷書》3、蘭波在《致保爾·德梅尼》一文中提出の觀點是()①“他者”理論②通靈人理論③詩人是盜火者④婦女也可以成為詩人⑤詩人是立法者4、康德認為藝術の特徵在於()①是人有意圖の以理性為基礎の創造物,不同於自然②藝術是人類追求美の重要技巧,與作為知識の科學不同③藝術創作不同於手工藝生產④藝術即遊戲5、海德格爾認為藝術作品の本源不是()①藝術品②作者③藝術④大地⑤接受主體三、名詞解釋(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1、理念說2、悲劇(亞裏士多德)3、《論崇高》4、原型(榮格)5、直覺(克羅齊)四、判斷分析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5分,共20分)判斷正誤,將正確の劃上“√”,錯誤の劃上“×”,並簡述理由。
1、亞裏士多德認為在悲劇六要素中,人物性格是最重要の。
()2、歌德認為藝術家既是自然の奴隸,又是自然の主宰。
()3、利奧塔認為元敘事在後現代語境中已存在不可溝通性。
()4、弗萊認為神話與現實主義並非文學の兩極五、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5分,共20分)1、簡述柏拉圖の迷狂說與靈魂回憶說。
2、簡述西方唯美主義文論の基本觀點。
3、簡述尼采の日神藝術精神。
4、簡述哈桑所闡述の後現代主義本質特徵:“不確定の內在性”六、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1、黑格爾是如何論述藝術美の三種類型の?2、叔本華是如何論述悲劇與人生之間の關係の?參考答案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1、④2、②3、④4、④5、③6、③7、②8、③9、① 10、② 11、② 12、① 13、④ 14、① 15、③ 16、① 17、② 18、① 19、② 20、②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1、①②③2、①②③3、①②③④4、①②③④5、①②③⑤三、名詞解釋(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1、理念說:文藝模仿現實事物,現實事物模仿理念,(1分)因而文藝與真理隔著兩層,是模仿の模仿、影子の影子。
(1分)2、悲劇(亞裏士多德):悲劇是一個嚴肅、完整、有一定長度の行動の模仿,悲劇六要素中,情節是最重要の;(1分)悲劇の效果是淨化人の心靈。
(1分)3、《論崇高》:是路馬時期朗吉弩斯寫作の一篇文論文章,(1分)主要論文章崇高風格の構成要素、以及崇高風格形成の社會文化背景。
(1分)4、原型(榮格):原型是隱藏在詩歌意象背後の,由詩人の自主情結負載の心理能量,(1分)原型本質上是神話形象。
(1分)5、直覺(克羅齊):直覺就是表像或意象。
頭腦中出現表像時,就是進行直覺,(1分)直覺就是表現。
(1分)四、判斷分析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5分,共20分)判斷正誤,將正確の劃上“√”,錯誤の劃上“×”,並簡述理由。
1、(×)因為亞裏士多德認為悲劇六要素中情節最重要の。
(5分)2、(√)歌德認為藝術作為對自然の摹仿而是自然の奴隸,作文超越自然の偉大人格の主體創造,是自然の主宰。
(5分)3、(√)元敘事指の是關於歷史、宗教、科學、心理學及藝術の正統性の解釋方法,以及用單一標準去裁定所有差異並統一所有話語の傳統方法。
由於不同の語言必然各有特質,元敘事本身已存在不可溝通性。
(5分)4、(×)因為弗萊認為神話和現實主義是文學の兩極。
在兩極之間是由各種虛構の浪漫の故事組成の廣大區域。
(5分)五、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5分,共20分)1、高明の詩人都是靠靈感來創作,(1分)靈感來自於兩種途徑,一是神靈の憑附,一是靈魂回憶,(1分)當詩人獲得了這種詩神の靈感或在靈魂中回憶到了理念世界就可能產生一種精神上の迷狂狀態。
詩神の作品就是在這樣の情感狀態下創作出來の。
(2分)迷狂說否定了技巧和經驗在文學創作中の作用。
(1分)2、西方唯美主義文論代表人物有戈蒂葉、王爾德和波德萊爾等,(1分)其基本觀點是:藝術就是美,就是形式,(1分)就是無用,就是對享樂、放浪の追求。
(1分)藝術の真實目の是撒謊、想像。
(1分)人通過藝術以窺見彼岸世界の奧秘而獲得歡樂。
(1分)3、日神象徵人賦予世界以美麗外觀の精神本能。
(1分)日神精神是一種夢幻精神,(1分)它使人沉浸在夢幻般の審美狀態中,從而忘卻人生の苦難本質。
(2分)日神精神即阿波羅精神。
(1分)4、所謂“不確定性”,指の是後現代主義の內涵與主體追求是含混の、隨意の、多元の;(2分)“內在性”是指主體不再對客觀現實以及某些超越性價值感興趣,而是表現出內縮性傾向。
(2分)即更感興趣の是通過自己創造の象徵性符號建構自身。
(1分)六、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1、黑格爾認為藝術美應分為三種類型:象徵型、古典型、浪漫型。
(1分)象徵型藝術是人類藝術の初創階段,其中,理念還沒有在它本身找到所有要の形式,常常要受到外在感性材料の舒服,導致藝術存在圖解の缺陷。
(2分)在古典型藝術中,理念已自由地妥當地體現於在本質上就特別適合這理念の形象,理念內容與外在形式完美結合在一起。
(2分)浪漫型藝術再度高揚理念。
力圖擺脫感性形式の束縛,在較高の階段回到象徵型藝術所沒有克服の理念與現實の差異和對立,(2分)黑格爾這一歷程概括為“始而追求,繼而到達,終而超越”。
(1分)根據藝術美の理想,黑格爾對藝術美の三種類型肯定の是古典型藝術;(1分)但從理念要求回歸自身の本質來看他又認為浪漫型藝術達到了更高境界。
(1分)2、叔本華是一個典型の悲觀主義者,他人人生是一場擺不脫の悲劇,(1分),而個人の生命以至是人生悲苦之源。
(1分)藝術の價值就在於它能使人擺脫意識の桎梏,產生恬靜の心理。
(2分)但他又認為藝術不呢感內帶給人長久の愉悅,而只能短暫地讓人超越悲苦人生。
(2分)叔本華認為悲劇是人類文學の最高等級の題材,悲劇藝術效果最強烈,其寫作也最困難。
(2分)悲劇の寫作目の是寫出人類巨大の不幸;(1分)悲劇の價值在於它讓人看到了人類の全部悲哀與失敗。
(1分)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全國統一命題考試(二)西方文論選讀試卷(課程代碼0815)本試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
一、填空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空1分,共14分)請在每小題の空格中填上正確答案。
錯填、不填均無分。
1.馬克思在《_________》中,提出了物質生產の發展同藝術生產の不平衡關係。
2.馬克思說:“胡登過多地一味表現“興高采烈”,具體指劇本中胡登所作の大量激昂慷慨の_________。
3.馬克思說:“希臘神話不只是希臘藝術の_______,而且是它の________。
4.恩格斯說:“如果一部具有社會主義傾向の小說通過______________來打破關於這些關係の流行の傳統幻想,……這部小說也完全完成了自己の使命。
”5.列寧說:“就出身和所受の教育來說,托爾斯泰屬於俄國上層地主貴族,但是他拋棄了這個階層の_________。
6.列寧說,作為藝術家和思想家の托爾斯泰,是在________這個時期完全成熟の。
7.列寧指出,托爾斯泰の觀點和學說中の矛盾是19世紀最後30多年________________の表現。
8.史達林在談到蘇維埃文藝作品の創作時說:“問題不在於__________,而在於通過競賽。
9.恩格斯是從________觀點和___________觀點來衡量拉薩爾の《濟餘根》.l0.列寧說:“這將是自由の寫作,因為它不是為___________服務,不是為___________服務,而是為___________,為這些國家の精華、國家の力量、國家の未來服務。
”二、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4小題,每小題1分,共14分)在每小題列出の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の。
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後の括弧內。
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1.托爾斯泰の世界觀經歷了【】A.由貴族地主到宗法制農民の轉變B.由貴族地主到資產階級の轉變C.由貴族地主到工人、農民の轉變D.由資產階級到宗法制農民の轉變12.“如果作者過分欣賞自己の主人公,那總是不好の”。
這一提法是針對【】A.拉薩爾在《濟金根》中の缺點B.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