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简析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

简析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

简析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程兰兰[摘要] 张爱玲的一生可谓是一段传奇,而她所写的小说更是一个个风格独特的“传奇”故事。

张爱玲的成功,不止在她传奇的一生,也不止在她笔下的“传奇”故事,更在于她独特的小说艺术。

她描写了一系列女性的生存悲剧,心理分析出神入化,同时还能巧妙地运用意象手法,展现给世人的是在那个衰颓的时代,所独有的悲凉和深刻的苍凉感。

[关键词]张爱玲小说艺术特色Analysis the artistic features of ZhangAiLing novelChengLanLanAbstract:ZhangAiLing's life is a legend, and the novel she wrote is a unique style of "legend" story. Zhang AiLing's success, not only in her legendary life, also more than in the "legend" of the author's story, more lies in her unique novel art. She describes a series of women's survival tragedy, psychological analysis and ration, and able to skillfully use image technique, is presented to the world fail in that era, and unique to sad and deep sense of desolation.Keywords: ZhangAiling Novel Artistic Features一、鲜明夺目的意象(一)象征女性沉浮的月亮在《张爱玲传》中,就记载着年轻的张爱玲曾说的:“在没有人与人交接的场合,我充满了生命的欢悦,可是我一天都不能克服这种齿咬性的烦恼。

生命是一袭华丽的袍,爬满了蚤子。

”○1从这一句便可以看出她对生活对生命的独道见解。

小说《金锁记》是以月亮始,以月亮终的,月亮具有非常强的结构作用。

不同的环节,对月亮意象的书写也有不同,试看以下几段:“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

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

”○2这是小说的开端,以月亮来写时光流转,并无新意,但将“三十年前的月亮”转到“朵云轩信笺”上的泪珠,洇得“陈旧而迷糊”,这样的意象果然带上了岁月的沧桑感。

它已奠定了小说基本的调子:凄凉。

“天快亮了。

那扁扁的下弦月,低一点,低一点,大一点,想赤金的脸盆,沉了下去。

”○3月亮沉下去,而七巧的故事,开始了。

但开始也就预示了结局。

“......窗格子里,月亮从云里出来了。

墨灰的天,几点疏星,模糊的缺月,像石印的图画,下面白云蒸腾,树顶上透出街等淡淡的圆光。

”○4这是七巧的女儿长安眼中的月亮,她已经决定牺牲自己的幸福,离开学校,而这牺牲“是一个美丽的,苍凉的手势”。

○5这里的月亮意象有中诗意的,但不能确定的意味。

“今天晚上的月亮比哪一天都好,高高的一轮满月,万里无云,像是漆黑的天上一个白太阳。

窗外还是那使人汗毛凛凛的反常的明月——漆黑的天上一个灼灼的小而白的太阳。

“......月光里,她的脚没有一点血色——清,绿,紫,冷去的尸身的颜色。

”○6这是长白的妻子寿芝的绝望,她生活在一个疯狂的世界了,“丈夫不像个丈夫,婆婆不像个婆婆”,月亮好得“反常”,像一个令人惊怵的太阳。

这样荒诞的月亮意象充分表达出寿芝的恐怖之感。

(二)代表人生苍凉的镜子《金锁记》中的一段“镜子里反映着翠竹帘子............镜子里的人也老了十年”,○7作者凭借“镜子”意象,利用蒙太奇结构和手法将十年光阴流逝和人物事情的变迁剪接处理十分巧妙,同时营造了一个亦真亦幻的境界,表现了作者对千变万化、不可理喻的人生世界的奇妙感受,传达着她“苍凉”沉重的人生态度。

而《红玫瑰与白玫瑰》中镜子的意象,则代表了一种生命的脆弱、生存的不安和自我分裂、自我认同。

白流苏在镜子前面完成了灵魂的裂变,从一个清纯的女人最终到人格的完全丧失,走向堕落,毁灭的罪恶深渊。

她的苍凉而曲折的恋爱历程是建立在生存的威胁之上的,求爱的本身是为了生存,以及代表性的“玫瑰香”的琴音,对揭示人物性格、增添人物色彩,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运用通感方式营构意象在营构意象时,张爱玲最擅长以通感方式将声音、气味、色彩、触觉等感官印象调动起来,或贯通,或跳跃,或糅合,或剥离,使意象更为新奇,更富于弹性。

她还善于运用不同感觉方式的变幻,将意象的具象一样仪与抽象意义自由转换、穿插,将意象中极为微妙的情感色彩表现得更为立体。

看下面的例句:“酸梅汤沿着桌子一滴一滴朝下滴,像迟迟的夜漏——一滴,两滴......一更,二更......一年,一百年。

她(七巧)到了窗前,揭开那边上缀有小绒球的墨绿洋色窗帘,季泽正从穿堂里往外走,长衫搭在臂上,晴天的风像一群白鸽子钻进他的纺绸褂裤里去,哪儿都钻到了,飘飘拍着鸽子......”○8——这《金锁记》中七巧与姜季泽的“决裂”,勇士也是她对自己埋藏已久的爱情的诀别。

酸梅汤的意象转为更漏这一时间意象,而更漏本身还有单调悠长的声音的感觉。

另外,更漏作为一种传统意象,本来就常常与“怨女”形象相关联。

七巧的“怨”就这一层一层鲜明生动地表达出来了。

鸽子的意象也是从七巧眼中出现的。

迟来的爱情转眼又无望,被她赶走的“坏男人”季泽却被“白鸽子”这样温柔、美好的意象围绕着,这是七巧对季泽身体的渴望,也是她对自己那种温柔情感的既留恋不舍,又无法留住的怅惘。

张爱玲的小说通过意象的运用,具有强烈的批判力量和悲剧感染力。

二、参差对照的写作方法张爱玲写的女性,与二三十年代作家塑造的“时代新女性”不同,她反而在写“旧女性”,尤其是“新女性”表象之下的旧女性。

这些女性有说得过去的教育,有的大学毕业,甚至还留过洋,可谓是新女性了。

但她们往往出身败落的大家庭,又有着旧式的文雅修养,旧式的妻道“训练”,但惟独没有自立于这个已经变化了的时代与社会的本领,在时代浪潮的涤荡之下,每个人都在努力抓住一个看似可靠的婚姻,“做‘女结婚员’是她们唯一的出路。

”(《花雕》)○9而她们所受的新派教育,也只是她们待“嫁”而沽的筹码,她们依然在辛苦地走着旧式的婚姻路。

比如《沉香屑.第一香炉》里的葛薇龙,原来是一个新女性,可是她不愿意过着自食其力的生活,把上学当作嫁入豪门的资本。

在不正经的姑母的栽培下,葛薇龙为了金钱和享乐而背弃了传统道德,最终成为了一个“家养妓女”。

正是对欲望的无尽追逐,才使得她的人性扭曲。

作品最后写道:“从此以后,薇龙这个人就等于卖给了梁太太和乔琪,不是替乔琪弄钱,就是替梁太太弄人。

”○10又如《花雕》中的少女川嫦得了不治之症,父亲的空虚无聊、母亲的自私残忍、昔日情人的变心使她精神压抑,心灵痛苦,在死亡阴影中咀嚼着悲哀。

张爱玲因对家的体验沉痛悲观,自幼寄人篱下的艰辛,父亲的冷酷自私给她早熟的心灵留下了浓浓的阴影,令其批判的锋芒入木三分。

川嫦死后的墓碑碑文及大理石雕旧像一针见血地揭露了家庭的虚伪,人情、亲情的自私、做作。

张爱玲以其对人性幽微的犀利洞察与冷静分析将人类情感中的自私与残忍呈现给读者。

严厉的父权统治如一张黑色的网笼罩着女儿川嫦的生活,物欲横流的社会更以巨大的阴影投注于她的心灵,她的一切希望,一切反抗,只能在愤懑、悲哀中一点点破灭,包含深深的悲剧感,给人们以独特的心理感悟:一方面是永恒的讽刺,一方面是压抑了的悲哀,这两者的巧妙结合,使整个小说笼罩着苍凉之美。

再如《金锁记》中的曹七巧,被傅雷誉为“我国文坛最美丽的收获之一”。

○11出身小户人家的曹七巧,为了攀附权贵,做了姜家的二少奶奶,门户的不匹配,导致了她的婚姻悲剧,使她得不到爱与尊重,受尽了凌辱和践踏,成为封建婚姻的牺牲品。

她的“燃烧得像找了火”的情欲得不到满足,导致她对金钱和财富的疯狂追求和占有,金钱锁住她的一生,折磨了她一生,她觉得什么都靠不住,只有财产可以囤积,疑忌、自危使她丧心病狂,“一级一级走进没有光的所在”,○12不仅如此,她还要用这枷锁砍杀了自己的一双儿女的幸福。

她知道周围的人恨它,但是疯狂的欲望使她丧心病狂,在绝路上越走越远。

最终她绝望和压抑,泯灭了良知和人性,在挣扎中扭曲了人格,变得疯狂狠毒。

曹七巧是无奈的,悲剧的根源在她的本性中,她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

《金锁记》也成为张爱玲刻画女性悲剧的典范之作。

张爱玲小说带着对现代都市生活悲剧意味和思考,以其荒凉孤凄的生命感受展示了特定的历史时代与文化困境普遍的病态人生,使我们感觉到为“理想”而牺牲“现实”的女性悲剧命运的残酷。

三、出神入化的心理分析不可否认,张爱玲小说笔锋的犀利娴熟,想象的丰富深远,意境的苍凉悲壮,令人叹为观止,然而我认为她的独特的出神入化的心理分析和对人物性格的深刻揭示,更令许多张迷掩卷沉思,回味无穷。

张爱玲小说对人物的心理刻画是非常成功的,人物的举动,对话,背景的移换,甚至光线、气味,都反映出心理的进展。

“每句说话都是动作,每个动作都是说话”。

○13在《金锁记》里,张爱玲并不采用冗长的独白,枯燥烦琐的解析,而是利用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的描写,把人物心理分析得入木三分,同时呵出了一片苍凉的气氛和风格,足见张爱玲洞察忍耐物心理之深与表现技巧之高了。

在童世肪与长安恋爱的一段中,她完全用眼光、气味和感觉表达出了沉浴爱河的心理状态:“两人并排在公园里走着,很少说话,眼角里带一点对方衣裙一移动着的脚,女子的粉香,男子的淡巴菰气,这单纯饿可爱的印象,便是他们的栏杆,栏杆把他们与大众隔开了。

空旷的绿地上,许多人跑着,笑着谈着,可是他们走的是寂寂的绮丽的回廊——走不完的寂寂回廊。

不说话,长安并不感到任何缺陷。

”○14又如《金锁记》里,七巧用黄金的枷锁砍杀了自己和她身边亲人的幸福,放弃了自尊,压抑了性欲,牺牲了十年的青春。

十年后当她青年时的爱情幻想——季泽站在她面前,小声叫道:“二嫂!......七巧”接着诉说了隐蔽十年的爱以后,七巧低着头,沐浴在光辉里,细细地喜悦......她跟他捉迷藏似的,只是近不得身,原来,还有今天......季泽立在她跟前,两手合在她扇子上,棉颊贴在她扇子上,他也老了十年了,然而人究竟还是那个人啊!他难道是哄她么?他想她的钱——她卖掉她的一生换来的几个钱?仅仅这一念便使她暴怒起来了......这一转念赛如一个闷雷,一片乌云,立刻掩盖了一刹那的光辉,被暴雨无情地扫荡了......她的痛苦到了顶点,从心头沉到心底,越来越无名的仇变成了尖刻的怨毒,莫名其妙地只想发泄,不择对象,季泽被打得夺路而逃......而她却还要掉转身上楼去,在楼上的窗户边望他一眼......毕竟她曾经爱过他,且她的爱给了她无穷的痛苦......”○15通过七巧的心理描写,可以清楚地看到金钱对人性善与美的瓦解,对正常健康欲望的摧毁,以及七巧由最初的引人同情的被害者到最后变成人人憎恶的虐待狂的变质过程,七巧的行为实质是长期被压抑的女权的一次爆发,揭示了社会现实对人的君临、威压和吞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