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性别:历史分析中的一个有效范畴》导读(课堂PPT)
《性别:历史分析中的一个有效范畴》导读(课堂PPT)
第五讲
《性别:历史分析中的一个有效范畴》导读
Gender: A Useful Category of Historical Analysis
Joan W. Scott
• 李银河主编:《妇女:最漫长的革命—— 当代西方女权主义理论精选》,三联书店 1997年版)
• [美]佩吉·麦克拉肯主编:《女权主义理 论读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 论文将性别研究的多种方法归纳为对三种理 论取向的选择。第一种纯女权主义理论,力 图解释父权制的起源;第二种马克思主义传 统,力图与女权主义批评达成一致;第三种 基本上是从法国后结构主义和英美客体—— 关系理论中分离出来的,运用各种心理分析 学派的理论解释性别主体认同的产生与再生。
对父权制理论的反思
• 停留于描写的研究始终未能动摇或改变现有的 概念和框架,如“分离论”或“删除论” : “妇女的历史与男性历史截然不同,让女权主 义者去研究妇女史吧,这与我们无关”;“妇 女史的内容主要涉及性与家庭,因此妇女史研 究应与政治史、经济史研究分离开”;“即使 知道妇女参与了法国大革命,这丝毫不会改变 我对大革命的理解”;等等。
出生后第四 或第五个月
通常要等到 幼儿满三岁 才会开始
幼儿体验到与重要亲人的分离,但仍 会投向他们以确认此种经验,并寻回 舒适的感觉,在依赖与独立之间感到 矛盾。
此阶段幼儿能更完全的了解自己与别 人是分开的。会开始与外界建立关系, 而不会恐惧失去自己的个体感。
• 这种解释将性别概念限制在家庭和家庭生活 中,未将性别与其他社会经济、政治、权力 系统联系在一起,因而无法回答男主外女主 内的安排源于何处。根据这一理论,我们如 何来解释男性气质与权威的永久性结合,解 释男尊女卑,解释儿童即使生长在两性分工 平等的家庭中,也会学会不同的性别模式?
论文的导言部分
• 首先介绍了“性别”(gender)一词的出 现,其最新用法是对生物决定论者使用 “性”(sex)或“性别差异”(sexual difference)两词的抗议。
• “我们知道,将妇女载入史册意味着要重新定 义和扩展占据史学家重要地位的传统观念,要 包容个人经历、主观经验、公共活动及政治活 动。可以说,尽管这样起步艰难,但是,这种 方法论本身就意味着这不仅是在撰写新的妇女 史,也是在撰写人类的全新历史。”
阶段
正常性婴 儿自闭
年龄
特征
出生后前三、婴儿反应的对象是生理紧张,无法区 四个星期 隔自己与母亲。只知觉到部份(胸、
脸、嘴、手)而非完整的自我。没有 完整的自我,也没有完整的客体。
共生
出生后三至 婴儿非常依赖母亲,似乎期望着在情
八个月
绪上和母亲维持高度同步的状态。
分离/个体 化历程
对自我与 别人的认 知逐渐稳 定
• 但“性别”的这种用法仍然成为20世纪80年 代女权主义研究对正统学术权威提出的质疑。 因为“性别”这个术语否定了那种将男、女 历史分成不同领域的观点。“性别”也强调 了两性间的社会关系,驳斥了生物解释论, 并成为表示“文化构造”的一种方式,它表 明是社会造就了男女不同的角色分工。
• 历史家用“性别”来描述一个新的领域, 它成为妇女、儿童、家庭和性别意识等领域 的代名词。性别是一个新的话题,是历史研 究中的一个新领域,但是它既无法对现存的 历史范例提出挑战,亦无法改变之。
对精神分析理论的反思
• 精神分析理论中涉及性别身份与性别气质形 成的理论主要有英美的客体关系理论和法国 心理分析流派的语言理论。
• 客体关系(Object-Relations)理论主张人 类行为的动力源自“客体的寻求”,亦即人 类关系的发展。其把性别身份的发展理解为 儿童接触父母的实际经验的结果。
拉康的理论把性别身份的发展看作 儿童理解意义的象征系统的结果。 • 儿童要在社会内表现出合适的角色行为,他 或她必须通过语言来内化这一象征秩序;儿 童越是顺应社会的语言规范,这些语言规范 也就越深刻地铭写在他或她的无意识之中。 只要个人讲述的是象征秩序——内化其社会 性别角色和阶级角色——的语言,社会就能 以相当稳定的形式继续复制自己。
• 它的聚焦点完全集中在个人主体、集中在男 性与女性之间对抗的重要性上,把这些作为 性别的关键性事实(而忽视了社会历史环境 的重要性),它把男性和女性的关系与范畴 普遍化了,不容纳历史的特殊性和可/多变 性,它夸大并强化了性别两极分化的永恒性。
• 引用雅克·德里达的解构定义,强调在特定环 境中分析两极对立的运转关系,修改并取代其 等级结构,而不是毫无保留地将其接受下来。
• 女权主义思想史实际上是在特定的环境中抛弃 男女关系等级结构的历史,是企图修改、取代 等级结构功能的历史。
• 这种新史学不仅包括妇女史,而且解释了妇 女的经历,这在一定程度上使“性别”一词 演变成一个分析范畴。按此类推,“阶 级”“种族”的内涵也就明确了。在编写新 史学著作中运用这三个分类概念(即“阶 级”、“种族”和“性别”)尤为重要。
• 这意味着:一、学者们对历史的重视, 这一历史反映了受压迫的状况、压迫含 义的分析和压迫的本性;二、从学术的 角度来理解以上述三个概念为轴心形成 的不平等的权力结构。
• 首先,它没有说明性别不平等与其他不平等 之间有何联系。其次,它的分析方法以生理 差异为基础,它假设作为生理性别的身体具 有连贯一致的、超历史的意义,性别本身的 历史性被去除了,性别本身与历史无关。
对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的反思
• 性别不具有它自身的独立的分析地位,与视 性别为独立因素的父权制理论相反,在马克 思主义女性主义这里,性别是从属因素,生 产的经济关系才是主导因素。
• 斯科特指出,性别在人类社会中如何 发挥作用?性别如何对历史知识结构 和知识观念产生影响?上述问题的答 案蕴藏在对性别进行范畴分析之中。
论文主体的第一部分
• 论文主体的第一部分通过对以往理论的回顾, 揭露其局限性,从而找到新的方法。
• 人们最初对“性别”的使用,往往是因为 “性别”听起来比“妇女”更加中立和客观。 “性别”包括了妇女,但并非特指妇女。在 此意义上,这个词毫无威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