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通论》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及任务植物保护学是现代农业高产、稳产、高效、优质必不可少的技术支撑,与植物生产类各专业密切相关。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非植保专业的学生能够掌握有关植物保护学各分支学科病害、虫害、草害、鼠害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了解植物保护的基本理论和策略,并掌握基本的植保技能,从而培养出宽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本科生,为培养具有高度竞争力的人才打下基础。
三、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植物保护的概念1.植物保护的对象2.植物保护的目的3.有害生物与生物灾害4.植物保护的方式习题要点:植物保护的概念,有害生物及其灾害,防与治。
第二节植物保护与人类的关系1.植物保护与农业生产2.植物保护与生态环境习题要点:植物保护对农业生产、生态环境的双重作用。
第三节植物保护学的研究内容1.有害生物的生物学2.有害生物发生规律与灾害预测3.有害生物的防治对策与措施习题要点:农业有害生物的生物学,植物保护的防治对策和措施、植物保护方针。
本章重点是理解植物保护的基本概念,难点是树立植物保护观念,采取正确地植物保护措施,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
本章教学要求:本章要求学生了解植物保护中涉及的不同的有害生物的类群,理解广义的植物保护与狭义的植物保护之间的区别,并结合后续章节的内容,掌握植物保护的综合治理策略和植物保护的目的。
第二章植物病害第一节植物病害的概念1.植物病害的定义2.植物病害的症状3.植物病害的类型习题要点:病害三角,人为干扰,伤害与病害,植物病害的病征、病状和症状,病害的两重性,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
第二节植物病原物1.真菌2.原核生物3.病毒4.线虫5.寄生性种子植物习题要点:寄生性和致病性;菌丝组织体、菌丝、菌核、子座、菌索、厚垣孢子,真菌的繁殖体,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的种类和形态,真菌的生活史,真菌五个亚门的特征及典型的病害;原核生物的形态特征、重要的原核生物属及病害,病毒的特征及常见的病毒病;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的特征及常见病害。
第三节病原物的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4.病原物的侵染过程5.病害循环习题要点:病原物的侵染过程中各阶段的特点,不同病原物的侵染特点;病害循环的定义,病原物越冬、越夏和传播特点,不同类群病原物的传播特点和介体;初侵染和再侵染,单循环病害和多循环病害,传毒媒介。
第四节植物病害的诊断1.柯赫法则2.侵染性病害的特点与诊断3.非侵染性病害的特点与诊断习题要点:柯赫法则的内容和适应性,隐症现象,真菌、细菌、病毒、菌原体和线虫病害的症状及诊断。
本章重点是不同类群病害的症状,难点是区分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以及虫害,为实践中的诊断做好准备。
本章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不同类群病害的症状,理解病害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中的薄弱环节,掌握诊断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的方法。
第三章植物虫害第一节昆虫的形态结构1.昆虫的形态特征2.昆虫的形态结构与功能3.昆虫的内部器官与功能习题要点:昆虫纲的特征;昆虫的头式,昆虫触角、翅、足的基本构造及功能,单眼和复眼的特点,咀嚼式口器和刺吸式口器的基本构造及功能;雌、雄性外生殖器的基本构造、功能和重要性;昆虫体壁及各内部器官的构造、功能及与防治的关系;马氏管,开放式的血液循环等等。
第二节昆虫的生物学特性1.昆虫的生殖方式2.昆虫的变态发育3.昆虫的世代4.昆虫的生活史习题要点:比较昆虫各种生殖方式的不同特点,昆虫的全变态和不全变态,昆虫幼虫和蛹的类型,昆虫的蜕、龄期和虫龄,世代、孵化、化蛹、羽化、补充营养、性二型现象、多形现象、产卵前期、一化性和多化性昆虫、世代和世代重叠,休眠和滞育,各种习性或趋性。
第三节植物害虫及其危害1.植物害虫的主要类群2.吸收式害虫及其危害3.咀嚼式害虫及其危害习题要点:8个重要的昆虫目的特点及其中常见的害虫,不同类群害虫的危害特点。
第四节农业害螨及其危害1. 螨类的形态特征2. 农业害螨的主要类群3. 螨类的生物学特性4. 重要农业害螨及其危害习题要点:螨类的分类地位及主要特征,常见的害螨及其习性。
本章的重点是重要害虫和害螨的形态和危害特点;难点是在准确鉴定的基础上,找出其生活史中的薄弱环节。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昆虫的形态特征,理解昆虫种类的多样性,掌握其鉴别特征和生活习性及生活史中的薄弱环节,为综合防治打下基础。
第四章农田草害第一节杂草的概念及其生物学特性1.杂草的概念2.杂草的适应性3.杂草的繁殖能力习题要点:杂草的概念和特点第二节杂草生态学1.杂草个体生态2.杂草种群生态3.杂草群落生态4.中国农田杂草发生、分布规律习题要点:杂草休眠的内因和外因,杂草种子库,杂草与作物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竞争,杂草的竞争临界期和经济阈值,他感作用,他感作用化合物的来源与作用方式,中国的37种恶性杂草。
第三节杂草的分类及主要杂草介绍1.杂草的分类2.主要杂草种类介绍习题要点:杂草的形态学分类,主要的杂草种类和河发生危害特点。
本章重点是杂草的识别及分布特点,难点是充分利用他感作用等特点防治杂草。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杂草的形态特征,理解杂草的分布及发生规律,掌握杂草的有效防治方法——不仅是化学除草。
第五章农业鼠害(此章内容由学生自学,不作讲解)第六章农业有害生物的发生规律与预测第一节植物病害的流行1.病害流行的概念2.病害流行的类型3.植物病害流行的因素习题要点:病害流行的三要素,积年流行病害河单年流行病害,植物病害三角与病害流行。
第二节植物害虫种群动态1.害虫种群及其特征结构2.种群消长类型3.种群的生长型4.生命表在昆虫种群动态研究中的作用5.影响种群动态的因素习题要点:种群的特征,害虫的生长和消长类型及因素分析,昆虫的种群动态生命表第三节植物病虫害预测1.病虫害的调查方法2.病虫害预测技术习题要点:病虫害的空间分布型和取样方法,调查的类别及田间病虫情的表示方法,病虫草害预测内容和方法的相同与不同点,有效积温法则,预测预报。
第四节杂草群落演替与种群动态预测1.杂草群落演替2.农田杂草群落演替的对策3.杂草种群动态研究预测习题要点:影响杂草演替的因素,演替的对策及预测。
第五节农业鼠害预测(自学)本章重点是有害生物的发生规律,难点是对重要有害生物进行准确的预测。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不同类群有害生物的发生规律与预测方法,理解在发生过程中各影响因子的重要程度,掌握基本的测报方法。
第七章农业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与策略第一节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1.植物检疫2.农业防治3.作物抗害品种的应用4.生物防治5.物理防治6.化学防治习题要点:各个防治方法的优缺点及在综合防治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节有害生物的防治策略1.防治策略的演变2.综合治理策略习题要点:经济损害水平,经济阈值,植保方针,构建防治体系的因素。
本章重点是防治策略的确立,难点是构建有效的有针对性的综合防治体系,而不是各种防治方法的简单叠加。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各种具体的防治技术和防治策略,理解和掌握综合防治的含义,协调使用各种防治的技术措施,在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思想指导下,实施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
第八章主要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第一节水稻病虫草害综合治理1.水稻重要病虫草害种类2.水稻病虫草害发生特点3.水稻病虫草害综合治理习题要点:水稻重要病虫草害的发生危害特点及其综合防治。
第二节小麦病虫害综合治理1.小麦主要病虫草害的种类2.中国主要麦区及其病虫草害分布3.小麦病虫草害综合防治习题要点:小麦常见病虫草害的发生危害特点及其综合防治。
第三节棉花病虫害综合治理1.棉花重要病虫草害种类2.中国棉区分布及病虫草害发生特点3.棉花病虫草害综合防治习题要点:棉花重要病虫草害的发生危害特点及其综合防治。
第四节果树病虫害综合治理1.苹果病虫害综合防治2.梨病虫害综合防治3.柑橘病虫害综合防治4.葡萄病虫害综合防治习题要点:果树病虫草害的发生危害特点及其综合防治。
第五节蔬菜病虫害综合治理1.茄科蔬菜主要病虫害2.葫芦科蔬菜主要病虫害3.十字花科蔬菜主要病虫害4.其他重要蔬菜主要病虫害5.蔬菜病虫害综合治理措施6.保护地蔬菜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特点习题要点:蔬菜重要病虫草害的发生危害特点及其综合防治。
本章重点是大田作物和经济作物重要病虫草害的发生危害特点。
难点是因地制宜对其进行综合防治。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不同农作物的主要病虫草害及其发生特点,理解并掌握农作物重要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的一般措施。
第九章植物保护技术推广第一节植物保护技术的推广形式1.服务式推广2.行政式技术推广3.教育式技术推广习题要点:何为服务式推广、行政式技术推广和教育式技术推广?第二节植物保护技术的推广体系1.植保教育2.植保科研3.植保器材供应4.植保技术推广管理习题要点:了解植物保护技术的推广体系。
第三节植物保护器材的推广与销售1.农药的产品管理2.农药的生产和销售管理习题要点:农药产品管理的三证,农药产品管理的重要性,农药的专营。
本章重点是认识到推广新的植保技术、农药登记制度和农药专营的重要性。
难点是怎样切实有效地掌握最新的植保知识。
本章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植保技术的不同推广方式和推广体系,理解农药的管理和专营的重要性。
做好农药的管理,保证农药的质量,防止在其生产、储运和使用过程中对人、畜和环境产生危害,使其在农业生产中发挥最大效益。
实验课的安排一、普通昆虫学内容和要求:了解昆虫口器的基本特征和变异,昆虫触角、翅、足和雌雄性外生殖器的基本构造和变异,为害虫的识别打下基础。
二、普通植物病理学内容和要求:观察不同类群病原物的形态,掌握不同类群植物病害的症状类型特点。
三、农业昆虫学内容和要求:根据季节情况,采集、鉴定昆虫标本;并结合室内标本情况,认识重要的农作物害虫。
四、农业植物病理学内容和要求:结合季节特点,识别常见的植物病害;结合室内的标本,学习重要植物病害的鉴定方法,为实际应用打下基础。
补充说明:采用校园内的实践教学与实验室的教学相结合,校内采集常见的病虫草害标本,在室内进行制作和鉴定;实验室的标本,作为对特定季节缺少的重要病虫草害标本的补充。
在教学中还可结合一些实用的录像带等多媒体作为教学的辅助材料。
五、考核方式及要求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为平时课堂提问、实验课和平时表现等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占70%。
六、推荐教材及教学参考书教材:《植物保护学通论》,韩召军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标准书号:ISBN:704009553X。
参考书:《农业昆虫学》,洪晓月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年,标准书号:ISBN:9787109118393。
《普通植物病理学》,许志刚编著,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年,标准书号:ISBN:710908169。
七、说明本教学大纲面向应用化学、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园艺、中药学、草业科学、环境科学、农学强化班、农学和种子科学与工程等专业,针对各专业的特点,在讲授第八章时可选择与其专业相关的内容,象蔬菜专业可选第八章的第五节和第一、二、三节,而农学可侧重稻麦棉病虫草害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