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不等式的性质及应用

不等式的性质及应用

一. 教学内容:3.1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3.2 均值不等式二. 教学目的1. 理解不等号的意义和不等式概念,会用不等式和不等式组表示各种不等关系。

理解实数大小与实数运算的关系,会用比差法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关系。

2. 能根据实数的基本性质得出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会证明。

会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进行推理和变形。

3. 探究成立的条件和证明方法,等号成立的条件和几何解释,会用这个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问题。

4. 通过实例学会运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方法。

理解用不等式求最值的条件,并能求实际问题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三.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用比差法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关系;(2)不等式的性质及其应用;(3)理解不等式和的意义,应用这些不等式解决简单问题;(4)运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

难点:不等式的性质及其应用;运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

四. 知识分析(一)不等关系与不等式1. 用数学符号“≠”、“>”、“<”、“≥”、“≤”连接两个数或代数式,以表示它们之间的不等关系,含有这些不等号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2. 数轴上的任意两点中,右边点对应的实数比左边点对应的实数大。

3. 对于任意两个实数a和b,在三种关系中有且只有一种关系成立。

4. 这组关系告诉我们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可以通过判断它们的差的符号来确定。

5. 若a、b∈R+,则这组关系告诉我们比较两个正实数的大小,可以通过判断它们的商与“1”的大小关系来确定。

(二)不等式的性质不等式的性质是证明不等式和解不等式的基础,证明这些性质必须是严格的,不能盲目地乱用。

保证每一步推理都有理论根据,否则可能导致推理错误。

1. 等式两边同乘以同一个数仍为等式,但不等式两边同乘以同一个数a(或代数式),结果有三种:(1)当a>0时,得同向不等式。

(2)当a=0时,得等式。

(3)当a<0时,得异向不等式。

2. 不等式性质,有同向不等式相加,得同向不等式,并无相减。

若或.这个结论常用,不妨记为:“大数减小数大于小数减大数。

”3. 不等式性质,有均为正数的同向不等式相乘,得同向不等式,并无相除。

若,这个结论也常用。

不妨记为:“大正数除以小正数大于小正数除以大正数。

”4. 不等式性质有.不能忽略a、b均为正数这个条件,即由是不一定成立的。

5. 由成立。

但不一定成立。

反过来也不一定成立。

事实上。

(三)均值不等式1. 对于任意实数a,b都有,当且仅当a =b时等号成立。

2. 对于任意正实数a,b都有,当且仅当a =b时等号成立。

3. 对于任意正实数a, b都有,当且仅当a =b时等号成立。

4. 不等式的几何解释:如图,AB是⊙O的直径,C是AB上任意一点,DE是过C点垂直于AB的弦。

若AC=a, BC =b则AB=a+b,⊙O的半径,Rt△ACD∽Rt△BCD,,。

考虑到CD≤r,当且仅当C点与O点重合时,CD=r=,即。

5. 设x,y是正实数(1)若x+y =s(和s为定值),则当x =y时,积xy有最大值为;(2)若xy =p(积p为定值),则当x =y时,和x +y有最小值为2;6. 利用基本不等式求积的最大值或和的最小值时,需满足:(1)x,y必须是正数;(2)求积的最大值时,和必须为定值;求和的最小值时,积必须为定值;(3)重要不等式中的等号必须成立,且等号成立的条件是x =y。

即:①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必须满足一正、二定、三相等三个条件,并且和为定值时,积有最大值,积为定值时,和有最小值。

②两次使用重要不等式求最值时,必须使两次等号成立的条件同时成立,否则不可。

3. 使用重要不等式求最值时,若等号不成立,应改用单调性法,如,可令:t =,此时在上是增函数;故。

【典型例题】例1. 已知,试比较的大小解析:∵∴当时,故当a≠b时,故点评:比较法是证明不等式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其步骤为:作差(或n次方作差)——变形——确定符号——得出结论。

其中,作差是依据,变形是手段,确定差的符号是目的,至于证题的思路体现了数学中的转化思想。

这里,关键的步骤是对差式的变形,常用的变形方法有:配方法、因式分解法及通分等,从而将差变形为常数,或变形为常数与几个平方和的形式,或变形为几个因式积的形式。

总之,变形到能确定出差的符号即可。

对于不等式两边都是正数的情形,尤其是指数型的问题,也常常用作商法比较,步骤为:作商——变形——与1比较——得出结论。

例2. 已知,试将下列各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解析:∵∵∴由二次函数性质得∴∵综上可得点评:在已知多个条件判断实数大小时要注意各个条件相互结合起来,一步一步探求问题的结论,如本题可根据a的范围,取特殊值时,这时,猜想C>A>B>D,然后用比较法证明猜想的正确性,这种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形式是很重要的。

例3. 对于实数a、b、c,有下列命题①若,则;②若,则;③若,则;④若,则;⑤若。

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A. 2B. 3C. 4D. 5解析:①c的正、负或是否为零未知,因而判断ac与bc大小缺乏依据,故该命题是假命题。

②由,是真命题。

③,∴。

故该命题为真命题。

④∵两边同乘以,得。

又。

故该命题为真命题。

⑤由已知条件知:∵又。

故该命题为真命题。

综上可知,命题②、③、④、⑤都是真命题。

故选C。

点评:通过本题的练习,可以使我们熟悉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更好地掌握各性质的条件和结论。

在各性质中,乘法性质的应用最易出错,即在不等式的两边同乘(除)以一个数时,必须能确定该数是正数、负数或零,否则结论不确定。

另外,若要判断命题是真命题,应说明理由或进行证明,推理过程应紧扣有关定理、性质等,若判断命题是假命题只需举一反例。

例4. 证明下列不等式①已知求证:。

②若,求证:。

解析:①∵,两边同乘以正数,得。

②∵∴∴故。

点评:对于不等式的性质,关键是要正确理解和运用,要弄清每一性质的条件和结论,性质4 及推论均有较强的条件,在运用时要特别注意。

例5. 已知,求证:解析:∵∴∴又,∴∴又∴∴点评:应用不等式的性质进行推导时,应注意紧扣基本不等式成立的条件,且不可省略条件或跳步推导,更不能随意构造性质与法则。

例6. 已知,探求不等式的证明方法。

解析:证法一∵,对任意成立。

∴令也成立。

即。

证法二∵对成立。

∴∴∴证法三∵∴,即证法四要证成立,根据不等式的性质,只要证:只要证:只要证:∵对于任意都成立。

∴对于任意都成立。

即时有证法五如图所示Rt△ABC,C为直角,O为斜边AB中点,作CD⊥AB于D。

则Rt△ABC∽Rt△BCD,从而令0则连接OC,则∵点评:本例从五个角度对基本不等式给予证明,证法一是换元法,即借用,通过换元得证;证法二是综合法,即从,这一事实出发,通过恒等变形得证;证法三是比较法,即通过作差变形、变号得证;证法四是分析法,即通过逐步寻求使不等式成立的充分条件得证,证法五是几何法,即利用直角三角形的平面几何性质获得证明,除此之外,还可探求其三角证法和解析法。

例7. 设。

比较A、G、H、Q的大小。

解析:∵∴∴又∴点评:本题证明方法很多,可以探求其它证明方法,注意充分运用基本不等式及其变形。

例8. 甲、乙二人沿同一条道路同时从A地向B 地出发,甲用速度v l与v2(v l≠v2)各走一半路程,乙用v l与v2各走全程所需时间的一半,试判断甲、乙两人谁先到达B地?证明你的结论。

解析:设全程为2s,则甲走完全程所用时间乙走完全程所用时间为t2,则∴∵又∴,即∴即所以,乙先到达B地。

点评: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表达式,再用基本不等式比较大小,也可以作差比较大小,即由得例9. 已知,求函数的最大值。

解析:解法一∵∴当且仅当,即时,等号成立。

∴时,函数取最大值。

解法二∵∴当且仅当,即时,等号成立。

∴当时,y取最大值为。

点评:如果一个函数的解析式可看成关于自变量的两个式子的积的形式,并且通过变形能够满足“一正、二定、三相等”条件则可用基本不等式求其最大值,解题的关键是构造和为定值这个条件,本题可用二次函数求最值,即,当。

例10. 已知,且,求的最小值。

解析:解法一∵∴。

∵当且仅当,即时,取等号。

又∴当x=4,y=12时,取最小值16。

解法二由得∵当且仅当,即y=12时,取等号,此时,x=4,∴当x=4,y=12时,x+y取最小值16。

解法三由,得∴当且仅当x-1=y-9时取等号。

又,∴∴当时,取最小值16。

点评:本题给出了三种解法,都用到了基本不等式,且都对式子进行了变形,配凑出基本不等式满足的条件,这是经常需要使用的方法,要学会观察学会变形。

另外解法二,通过消元,化二元问题为一元问题,要注意根据被代换的变量的范围对另一个变量范围的影响。

例11.如图所示,动物园要围成相同面积的长方形虎笼四间,一面可利用原有的墙,其他各面用钢筋网围成。

(l)现有可围36m 长网的材料,每间虎笼的长、宽各设计为多少时,可使每间虎笼面积最大?(2)若使每间虎笼面积为24m2,则每间虎笼的长、宽各设计为多少时,可使围成四间虎笼的钢筋网总长最小?解析:(1)设每间虎笼长x m,宽为y m,则由条件知:4x+6y=36,即2x+3y=18。

设每间虎笼面积为S,则S=xy。

解法一由于,∴,得即,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

由,解得。

故每间虎笼长为4.5m,宽为3m时,可使面积最大。

解法二由,得∵∴当且仅当,即时,等号成立,此时。

故每间虎笼长4.5m,宽3m时,可使面积最大。

(2)由条件知设钢筋网总长为l,则解法一∵∴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

由,解得故每间虎笼长6m,宽4m时,可使钢筋网总长最小。

解法二由∴当且仅当=y,即y=4时,等号成立,此时x=6。

故每间虎笼长6m,宽4m时,可使钢筋网总长最小。

点评:在使用极值定理,求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时要注意:①x,y都是正数;②积xy (或和x+y)为定值;③x与y必须能够相等,特别情况下,还要根据条件构造满足上述三个条件的结论。

【模拟试题】1. ()A. ab>0B. ab<0C. -b>0>-aD. -a>0>-b2. 若a>0且a≠1,p=,则p、q的大小关系是()A. p<qB. p≤qC. p>qD. p≥q3. 已知1<x<10,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 lg2x > lgx2 > lglgxB. lglgx > lgx2 > lg2xC. lgx2 > lg2x > lglgxD. lg2x > lglgx > lgx24. 设b>a>0,且a+b=1,则此四个数,2ab,a2+b2,b中最大的是()A. bB. a2+b2C. 2abD.5. ab没有最大值的条件是()A. a2+b2 为定值B. a,b R+,且a+b为定值C. a,b,且a+b为定值D. ab<0,且a+b为定值*6. 当x时,可得到不等式,由此可推广为,其中P等于()A. (n-1) nB. n nC. n n-1D. x n7. 在空格上填上适当条件,使下列命题成立1)若a>b且____________,则a2>b2;2)若a2>b2且___________,则a<b;3)若a>b>0且__________,则8. 当x>1时,函数y=9x+的最小值为________;9. 若lgx+lgy=2,则的最小值为______;10. 函数的最大值为___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