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绿茶初制

第三章绿茶初制

方法 手工 锅炒、烘焙 机械 烘干机
§2 长炒青绿茶初制——干燥
程度 三次干燥 烘二青 炒三青 辉锅 二次干燥 烘二青 辉锅
含水量50%左右 含水量20%左右 含水量5%左右
含水量20%左右 含水量5%左右
绿茶加工视频
§3 大叶种炒青绿茶初制
品质特点
外形:条索粗松 内质:滋味浓爽,香气清浓,汤色黄,叶底黄匀
方法 手工 机械
§2 长炒青绿茶初制——揉捻
技术
投叶量 揉叶热揉
时间和压力 轻→重→轻
嫩叶轻压短揉,老叶重压长揉
程度
成条率80%以上
细胞破损率45—65%
茶汁粘附叶面,手摸有湿润粘手感觉
§2 长炒青绿茶初制——干燥
目的 彻底破坏酶活性,制止多酚类氧化 散发青草气,巩固和发展茶香 紧结茶条,塑造外形 蒸发水分,固定品质,便于贮运
绿茶品质的形成 香气的发展 滋味的转化 初制技术对品质的影响
绿茶品质的形成
➢色泽的形成 •干茶色泽 •汤色 •叶底色泽
➢叶绿素变化 •热作用下氧化 •脱镁 •水解
➢花黄素、儿茶素、花青素等水溶性色素
滋味的转化 多酚类 异构化 自动氧化 与蛋白质结合 脱羧 氨基酸 糖类
初制技术对品质的影响
§2 长炒青绿茶初制——杀青
方法 手工杀青 机械杀青 锅式杀青 滚筒杀青 槽式杀青
程度 适度标准:叶色由鲜绿转为暗绿,手捏叶软,嫩 茎梗折之不断,紧捏叶子成团,稍有弹性,青草 气消失,略带茶香。
锅式杀青机和滚筒杀青机
§2 长炒青绿茶初制——揉捻
目的 为了卷紧茶条,缩小体积,为炒干成 条打好基础 适当破坏叶细胞,既要茶汁易泡出, 又要耐冲泡
§4 烘、晒青绿茶初制——烘青
工艺流程 杀青→揉捻→干燥(烘干)
杀青 与眉茶同
揉捻 程度比炒青绿茶轻
干燥 (采用人工或机器烘干) 毛火 含水量20% 足火 含水量5%以下
§4 烘、晒青绿茶初制——晒青
品质特点 外形 条索紧结,显毫,色泽黄绿 内质 有日晒气,滋味纯和,汤色黄明,叶 底 完整显暗
工艺流程 杀青 → 揉捻 → 干燥(晒干)
§5 蒸青绿茶初制
产地 国外 日本、印度、前苏联 国内 浙江、江西、福建、湖北、(台湾)
种类 玉露、煎茶、玉绿、碾茶 玉露茶
品质特点 外形 条索紧细,挺直,松针形,鲜绿豆色 内质 香气清高鲜爽,滋味甜醇可口,汤色清绿明
亮,叶底翠绿匀整
鲜叶标准
鲜叶要求
一芽二叶、一芽三叶初展
加工工艺
轻萎凋→杀青→揉捻→干燥
§3 大叶种炒青绿茶初制—加工工艺
轻萎凋 目的 蒸发部分水分,促进内含物的转化
杀青 220-240℃ 6-10min 杀青叶含水量60-62%
揉捻 35-40min 叶细胞破损率在45-60% 成条率在85%以上
干燥 烘二青 风温105-115℃ ,用快速或中速,二青叶含水量20% 左右 辉锅 时间60-70min,火温先高后低,从投叶时的100℃ 逐渐降到60℃,毛茶含水量控制在5%以下。
第三章 绿茶初制
§1 概述 §2 长炒青绿茶初制 §3 大叶种炒青绿茶初制 §4 烘晒青绿茶初制 §5 蒸青绿茶初制 §6 绿茶初制技术理论
§2 长炒青绿茶初制
工艺流程 鲜叶→杀青→揉捻→干燥
杀青 目的 破坏酶的活性 蒸发部分水分 散发青气,发展茶香
原则 高温杀青,先高后低 抛闷结合,多抛少闷 嫩叶老杀,老叶嫩杀
鲜叶摊放 杀青 揉捻 干燥
特级:一芽一叶 一级:一芽二叶初展 二级:一芽二叶
§5 蒸青绿茶初制——玉露茶
加工工序 杀青 扇凉 炒头毛火 揉捻 炒二毛火 整形上光 拣选
§5 蒸青绿茶初制——碾茶
特点 蒸青后不揉直接干燥 干茶色泽格外浓绿 饮时要先碾成碎末
工序 蒸青 干燥
§6 绿茶初制技术理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