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二中2011-2012学年高二语文第六学段考试卷 命题人:方熹红 郑淑苗 翁 剑 审核人: 翁梅萍 许家豪 一、古代诗文阅读(31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 ,惊破《霓裳羽衣曲》。
(白居易《长恨歌》) ⑵心非木石岂无感? 。
(鲍照《拟行路难》) ⑶请写出《蜀相》的颈联: , 。
(杜甫《蜀相》) ⑷江流宛转绕芳甸,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⑸鸿雁长飞光不度,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⑹ ,惟有幽人自来去。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⑺春水碧于天, 。
(韦庄《菩萨蛮》) ⑻熊咆龙吟殷岩泉,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⑼ ,乾坤日夜浮。
(杜甫《登岳阳楼》)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青霞先生文集》序 [明]茅坤 青霞沈君,由锦衣经历①上书诋宰执,宰执深疾之。
方力构其罪,赖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
当是时,君之直谏之名满天下。
已而,君累然携妻子,出家塞上。
会北敌数内犯,而帅府以下,束手闭垒,以恣寇之出没,不及飞一镞以相抗。
甚且及寇之退,则割中土之战没者、野行者之馘②以为功。
而父之哭其子,妻之哭其夫,兄之哭其弟者,往往而是,无所控吁.君既上愤疆埸之日弛,而又下痛诸将士日菅刈我人民以蒙国家也,数呜咽欷,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以泄其怀,即集中所载诸什是也。
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上下震恐。
始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
君既没,而中朝之士虽不敢讼其事,而一时阃寄③所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罢去。
又未几,故宰执之仇君者亦报罢。
而君之门人给谏④俞君,于是裒⑤辑其生平所著若干卷,刻而传之。
而其子以敬,来请予序之首简。
茅子受读而题之曰:若君者,非古之志士之遗乎哉?孔子删《诗》,自《小弁》之怨亲,《巷伯》之刺谗而下,其间忠臣、寡妇、幽人、怼士之什,并列之为“风”,疏之为“雅”,不可胜数。
岂皆古之中声也哉?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矜其志。
犹曰“发乎情,止乎礼义”,“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为戒”焉耳。
君既没,而海内之荐绅大夫,至今言及君,无不酸鼻而流涕。
呜呼!集中所载《鸣剑》、《筹边》诸什,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而作之忾也固矣!他日国家采风者之使出而览观焉,其能遗之也乎?予谨识之。
至于文词之工不工,及当古作者之旨与否,非所以论君之大者也,予故不著。
选自《古文观止》 [注]①经历:掌管文牍的小官。
②馘:guó,古代战时割取的所杀敌人的耳朵。
③阃寄:指边将领。
④给谏:掌管谏诤、弹劾之官。
⑤裒:póu,聚集。
2.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 诋:痛斥 B.以恣寇之出没 恣:任凭,放纵 C.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矜其志 矜:夸耀 D.其能遗之也乎? 其:难道 3.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能说明沈青霞是“古之志士之遗”的一组是( )(3分) ①赖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 ②数呜咽欷,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 ③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讥刺 ④君既没,而一时阃寄所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罢去 ⑤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矜其志。
⑥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 A.①③⑤B.②③④C.④⑤⑥D.②③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沈青霞先生敢于直谏,受人尊重,后因反对宰相专权误国而被陷害致死,他的讥刺时政的诗文也是他招祸的原因之一。
B.沈青霞被害死以后,虽然朝中的官员不敢为他申冤,但当年迫害他的官员和宰执也因陷害他被追究罪责而撤职。
C.先生逝世后,他的一个姓俞的学生才收集并整理先生一生著作的诗文若干卷,刻印成书,准备流传它。
D.这篇序文,是为沈青霞的文集而作,却是从沈青霞其人写起,作者成功地把握了论文中“知人论世”的原则,因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宰执深疾之。
方力构其罪,赖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
(4分) 译文: (2)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
(2分) 译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6分) 减字木兰花 苏 轼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
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
等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⑴词中所写的春天的最美好时节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
(3分) 答: ⑵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分) 答: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黛玉来到荣国府见到了贾母、大舅母邢夫人、二舅母王夫人、李纨和迎春、探春、惜春三位姑娘,以及王熙凤与贾宝玉。
然后又去拜见大舅贾赦和二舅贾敏。
两位舅舅见到外甥女纤细瘦弱,联想起刚去世的妹妹贾敏,不禁伤痛欲绝。
B.王夫人因为丫环金钏投井一事自悔,在屋中垂泪,宝钗安慰她说去自杀的人也是糊涂之人,不为可惜,并说道:“姨娘不必念念于兹,十分过不去,不过多赏银子发送她,也就尽主仆之情了。
”她还拿了自己刚做的两套衣服给王夫人为金钏做妆裹。
C.元春省亲,“处处灯光相映,时时细乐声喧,说不尽这太平气象,富贵风流。
”贾政率众人将元妃接进“大观园”。
贾府上下欢欣忙碌,特别是元春一手搀着贾母,一手搀着王夫人,心中充满了喜悦。
元妃还命传笔砚伺侯,亲搦湘管,择其几处最喜者赐名。
D.贾母提议凑分子为凤姐过生日,并让尤氏全权办理。
贾母带头二十两,薛姨妈也出二十两。
凤姐对邢、王两夫人各出十六两不服,叫她们分别替两位姐儿出了。
尤氏和李纨出十二两。
贾母体恤李纨寡妇失业,要替李纨出,凤姐不同意,说由她替李纨出。
E.宝玉见大观园不久要散,悲痛不已,又听小丫头说晴雯去做了芙蓉之神,便决定在芙蓉花前祭奠一番。
他神思意想,作了一篇《芙蓉女儿诔》,在月下芙蓉花前哭着读了出来。
祭祀完毕,宝玉正准备回去,不想从芙蓉花中走出一个人来,把他吓了一跳。
来人竟是黛玉,她满面含笑地夸赞宝玉作的祭文,宝玉听了,不觉红了脸。
8、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⑴下列是《红楼梦》“金陵十二钗正册”中三段判词,暗指《红楼梦》中三个女子的命运。
请依次指出这三位女子是谁,并选一位简述其身世与命运。
①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②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③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⑵请简述“诉肺腑心迷活宝玉”的故事情节。
第( )题答: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论语·为政》) 孟子曰:“曾子养曾皙,必有酒肉;将彻①,必请所与②;问有余,必曰‘有’。
曾皙死,曾元养曾子,必有酒肉;将彻,不请所与;问有余,曰‘亡矣’,将以复进也。
此所谓养口体者也。
若曾子,则可谓养志也。
事亲若曾子者,可也。
” (《孟子·离娄》) [注]①彻:通“撤”,撤除。
②与:通“予”,给予。
⑴下列对上面两个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认为“养”父母如果缺乏恭敬之心,那与“养”犬马就没有什么区别了。
B.在侍亲方面,曾子和曾元供养父亲都有酒肉,但孟子对曾子的言行更加肯定。
C.孔子说的“是谓能养”的“养”,与孟子说的“养口体”的“养”的内涵相同。
D.关于如何侍亲,孔子比较重视精神上的侍奉,而孟子比较重视物质上的供养。
⑵如何做到“孝”?请结合上面的选文,谈谈你的理解。
(3分) 答: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功利的写作所注重的,是外在的效果,即外界的需要。
这当然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写作的时效性,使之大致不落空。
并且,外在的效果又能呼应内里的写作心态,刺激起进一步努力的欲望。
所以,这种写作是较能引出实际的成果来的。
但反过来,它也能限制你进一步获得成果。
比如,你是研究明史的,一旦成了明史专家,当你的研究告一段落,或学术兴趣业已转移,你却常常不得不屈从于外界的需要和压力,继续负着你这专家的头衔在老路上走下去。
所以,功利的写作往往能使人尽责或尽职,却很难使人“尽才”。
相反,趣味的写作所注重的是作者自己内心的释放,是自己的兴味和意趣。
他不必照顾太多的外在的命令,而只顺从自己内心的命令。
这样,他写作就往往是乘兴而起,败兴而止,有时不会引人注目,有时又难免半途而废,但他始终不会去做自己不感兴趣的事,他工作起来总是兴致勃勃的。
一旦出了成果,成了哪一门的专家,他的学术方向或写作方式仍随时可有变化,不受外力约束。
在这种时候,他反倒能够做出多种多样的成绩来,也能够尽情地发挥他多方面的才华。
所以,只有趣味的写作才可能是真正使人尽才的。
趣味并不是一种平静不变的东西,它是活着的,是不停流动的,它在人身上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过程。
它的一个最基本的特征,就是要有变化,不可重复,不可在同一个平面上含糊度日,不然,这趣味很快就会变得没趣极了。
由于这一规律的指引,所以凡注重趣味者,随着岁月的推移,他们的目光就日益尖锐和深刻,他们所注意的事物也就愈艰深不凡了。
其实,人对于音乐、美术、书法等等的兴趣,无不是如此的。
最初的兴趣很可能只在浅层次上,只喜欢那些甜腻流俗的作品,但只要这种兴趣长久地存在着,它就必然有所发展,渐渐地,兴趣就会向深处转化,天长日久,很可能就成了一个能欣赏高层次作品的专家。
于是我们就明白了,为什么过去有许多叱咤风云的作家或诗人,到中年以后,竟会不约而同地沉入到一些较为遥远而艰深的学术课题中去,并且常有人是沉入到国学中去了。
下列关于“功利的写作”和“趣味的写作”的比较,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功利的写作注重外界的需要,趣味的写作注重作者自己内心的释放。
B.功利的写作效性得到很大程度的保证,趣味的写作C.“功利的写作”通常较能引出实际的成果来,“趣味的写作”往往半途而废。
D.“功利的写作”往往能使人“尽职”,“趣味的写作”能使人发挥多方面才华。
下列对趣味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B.C.D.、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本大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甲)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遗璞 贾平凹 离公路很远的地方,有条山沟。
再往深里走,有座古庙,庙前的河滩里,有一块四房那高,一只实心碗儿放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