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汉语词义的本义、引伸义和假借义

古代汉语词义的本义、引伸义和假借义

古代汉语词义的本义、引伸义和假借义
一、多义词的几个意义中,通常有一个意义是词义引伸的起点,是其他意义派生的源头。

这个意义就是词的本义。

其他由本义派生出来的意义就是引伸义。

本义不一定就是词的原始意义,即造词之初所表示的意义。

因为在文字产生之前某词的原始意义我们已无从知道。

所以通常所谓的词的本义,是指通过文献资料所能证明的词的最早的意义。

例如:
①女执懿筐,遵彼微行。

(《诗经》)
②水暴益。

(《吕氏春秋》)
上面三个句子中的“行、益”二个词的意义就是本义。

引伸义是由本义派生出来的。

例如,息字,其本义为气息、呼吸、喘息: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莊子》)
引伸为休息、止息:
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又引伸为灭:
箕子之贞,明不可息也(《周易》)
从引伸义与本义之的关系看,可把引伸义分为直接引伸义与间接引伸义两类。

从本义直接引伸出来的意义叫做直接引伸义。

从引伸义再进一步引伸出来的意义叫做间接引伸义。

例如,“朝”的本义是“早上”,引伸为“早上省视父母或君主”,这是直接引伸义。

再引伸为“朝见、朝”这是间接引伸义。

以本义为起点向某一方向递相派生出几个意义的引伸方式叫连锁式引伸。

又叫链条式引伸。

上边所举的两个例子就是连锁式引伸。

有时,以本义为起点向不同方向派生出若干个直接引伸义。

这种引伸方式称为辐射式引伸。

例如,“引”的本义为“开弓”。

由“开弓”直接引伸出如下的四个意义:①延长、伸长;②引导、率领;③后退、退却;④取过来。

值得注意的是,一个具体的词的引伸方式往往不是简单的链条式引伸或简单的辐射式引伸,而是复合性的。

即连锁中有辐射、辐射中有连锁。

这一点就不多说了。

如果从本义与引伸义之间的联系方式上看,那么引伸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即相似引伸、相关引伸与相因引伸。

1、相似。

引申义和本义所指称的对象之间具有某种相似之处,可以进行类比。

有些是形貌性状相似,如“斗”由酌酒器引申为斗星。

有些是功能作用相似,如“关”的本义为门闩,引伸为关卡。

有些是方式情态相似。

如“断”,本义为砍断,引申为决断、判断。

2、相关。

引申义和本义所指称的对象或表达的概念之间相互关联,彼此牵连。

如“齿”的本义是指门牙,牙齿的生长情况与幼少壮老相关,由此引申为年龄。

3、相因。

引申义和本义之间具有因果、条件等逻辑关系,通过推导实现引申。

如《说文》:“虚,大丘也”。

段王裁注:“大则空旷,故引申为空虚。


词义引伸的规律是复杂的。

但通过对许多实例的分析可以发现,词义引伸的基本规律与人类思维的规律大体是一致的。

即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实义到虚义。

例如:
果:本义是树河:本义是黄河、引伸为一般的河流。

这是从个别到一般。

和:本义是声音相应和,最后经过一系列引伸,虚化为连词“和”。

这是从实义到虚义。

-
词的引伸义与词的假借义是不同的。

词的引伸义与本义之间,无论如何都有一种意义上的联系。

但词的假借义与本义之间是没有任何联系的。

例如:
绝(断丝)绝(断绝)
这是引伸,但
其(簸箕)其(其人之其)
这就不是引申。

因为在其他的“其”与簸箕的“其”之间没有意义上的联系。

有时是不是引伸难于确定。

例如:
刻(雕刻)刻(一刻钟之刻)
这是不是引申。

但这种情况不是普遍的。

上果实,引伸为事情的结果。

这是从具体到抽象。

古今词义的异同
由于词义的演变,就产生了古今词义的异同这个问题。

从古代汉语的阅读这一角度看,古今词义的异同这个问题是我们应该注意的最重要的问题。

古今词义的异同这个题目可以分作两个方面来论述。

第一个方面是古今词义迥异的情况。

第二个方面是古今词义同中有异或说异中有同的情况。

先说第一种情况。

在古今汉语里,有些词的词形(语音的和文字的)完全一样,但古今词义却是完全不一样的。

例如:
行李:外交使者(古义),旅客携带的衣物(今义)。

售:卖出去(古义),卖(今义)。

揭:举起(古义),拿开(盖着的东西)(今义)。

去:离开(古义),到…去(今义)。

勤:辛劳(古义),勤快(今义)。

烈士:有志建功之人(古义),为正义而牺牲的人(今义)。

汤:热水,开水(古义),菜汤(今义)。

涕:眼泪(古义),鼻涕(今义)。

古今汉语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方面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情况:
A、义项的增加。

如:
“炒股票”的“炒”义。

“打电话”的“打”义。

B、义项的减少。

如:
“ 爱”,古代有“喜欢”与“吝惜”两个意思,而现在只有前一个意思了。

“家”,古代有“家庭”与“大夫的封地”二义,今只有前一个意思了。

“池”,古代有“护城河”与“池塘”二义,今只剩下后一种意义了。

C、词义的扩大。

这是指一个词的意义现代比古代所表达的概念的外延增加了。

例如:醒,原义指酒醒,后指一切的醒。

响,原指回声,后指一切的声响。

河,原指黄河,后指一般的河。

皮,原指兽皮,后指一切的皮。

D、词义的缩小。

词义的缩小与扩大刚好相反。

它是指一个词的意义所表达的概念后代比古代的外延缩小了。

例如:
臭,原指一切气味子,原指男子或女子,今只指男子。

禽,原来包括鸟与兽,今只指鸟类。

虫,原指一切动物,现只指昆虫。

E、词义的指移。

这种情况是指一个词的意义没有变化,但其所指由于社会变化的原因而发生的改变。

例如:
尺,秦汉时一尺约合现在的23厘米,而今天一尺却是约合33厘米。

斤,过去等于16两,今只等于10两。

坐,过去的坐臀部不着地或其他东西,今天的坐,则必须着地或其他东西。

,今只指臭味。

子,原指男子或女子,今只指男子。

禽,原来包括鸟与兽,今只指鸟类。

虫,原指一切动物,现只指昆虫。

E、词义的指移。

这种情况是指一个词的意义没有变化,但其所指由于社会变化的原因而发生的改变。

例如:
尺,秦汉时一尺约合现在的23厘米,而今天一尺却是约合33厘米。

斤,过去等于16两,今只等于10两。

坐,过去的坐臀部不着地或其他东西,今天的坐,则必须着地或其他东西。

礼(节),古代的礼(节)与今天的礼(节)所指有较大不同。

F、词义的情移。

即词义所表达的感情色彩的改变。

这方面的例子很多。

例如:
爪牙,古义指勇士,今义为帮凶,走狗。

谤,古义指批评,今义为诽谤。

祥,古义指预兆,今义为吉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