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基因工程
昆虫基因工程
制作人:凌发忠
主要内容
以发育分子生物学研究模型及P元件转化为 特征的果蝇系统 以修饰改良物种及转座子转化为特征的蚊 虫和农业害虫系统 以表达异源功能蛋白及病毒转染为特征的 家蚕系统
6.1 果蝇的基因转化系统
6.1.1 果蝇转座元件 的结构及特征
Copia因子
FB家族 P元件
杆状病毒的表达载体系统
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的常用四种启动子
1 多角体蛋白编码基因启动子(polh-P) 2 P10蛋白编码基因启动子(p10-P) 3 融合或修饰启动子(p39-P-Pn) 4 家蚕丝心蛋白编码基因启动子
BmNPV的表达系统的优点
1 在多角体蛋白编码基因的强启动子介导下,外源
果蝇转座元件P元件的结构与特征
结构
属于一个家族,含有31bp的末端反向重复序列。 转座时在靶DNA上产生8bp的正向重复序列,不同 的P元件所含有的开放阅读框数量不同。
特征
P元件转座能力的激活具有组织特异性,只发生 在生殖细胞中,但是P元件中转座酶的的编码序 列却是在生殖细胞中和体细胞中都能转录。
6.2.2 用于非果蝇类昆虫转化株筛选的遗传标记
颜色标记
色素基因:野生型基因突变所形成的等位基因影响眼睛色 素的合成
眼睛颜色标记,例如 地中海蝇的white基因等
存在的问题
尽管控制眼睛颜色基因的发现和鉴定有助于显性标记系统的 建立,但如果没有突变的宿主细胞怎么筛选?
显性筛选标记
1 化合物或药物抗性基因
实验证明,唾液腺和中肠结合肽(SM1)能强烈 抑制疟原虫横跨唾液腺和中肠上皮细胞。 Junitsu Ito等人构建一种驱动系统以表达能抑制 疟原虫发育的基因。
6.3 家蚕的基因表达系统
6.3.1 家蚕的分子生物学
基础工作
1 28条染色体,500kb的遗传连锁图谱 2 450Mb的全基因组 3 16948个完全基因和7285个基因片段 4 鉴定功能)的序列分析
典型基因
1 雄性特异性表达的基因 2 性别决定基因
6.2.3.2 条件致死型转基因株的构建
1 四环素抗性操纵子基因表达系统 特征:目的基因的表达取决于抗生素的存在与否、 转录激活因子的性质及其产生的调控机制 2 酵母Gal4-UAS二元基因表达系统
特征:Gal4能促进UAS下游的目的基因表达,若 UAS下游有适当的致死基因则可达到目的
P元件转录产物的剪切模式
体细胞内剪切模式
只有前两个内含子被切除, 形成一个ORF0-ORF1-ORF2的 编码区,获得66kD的蛋白质 是P元件转座活性的阻遏物
生殖细胞内剪切模式
把3个内含子全部切除,从 而连接4个阅读框,形成的 mRNA被翻译成87kD的转座酶, 可通过一种非复制型的方式 进行转座。
基因高效表达
2 对脊椎动物和其他昆虫是安全的 3 双链环状的病毒基因组结构易重组操作 4 修饰加工系统接近于哺乳动物 5 重组BmNPV分子可以在蚕体和细胞培养物内表达
6.3.3 家蚕生物反应器的构建
原理
BmNPV基因组是超螺旋的闭环双链DNA,多角体蛋 白基因不是病毒复制的必需基因,它在感染晚期高效表达, 其编码的多角体蛋白只起包埋病毒粒子的作用,与病毒的 感染没有直接的关系。 多角体蛋白基因即使部分或全部被外源基因取代,仍 能形成有感染性的病毒粒子,根据这一特性,将外源基因
P元件介导的基因转移操作程序
6.2 蚊虫和农业害虫的基因改造系统
害虫的治理
杀虫剂---------对环境造成不可逆的污染
转基因植物----食品安全性的担忧
分子遗传学家的设想
昆虫不育技术,“以虫治虫”
6.2.1 用于非果蝇类昆虫转化的载体
6.2.1.1用于 非果蝇类昆 虫转化的转 座元件
发育循环过程
6.3.2.2 杆状病毒的基因组结构
四类功能基因
1 结构蛋白编码基因 2 DNA复制及基因表达调 控基因 3 与宿主相互作用的基 因 4 酶蛋白基因
6.3.2.3 杆状病毒的基因表达调控
早早期,约感染0-3h,基因表达依赖宿主基因表达产物。 迟早期,约3-6h,基因启动依赖早早期基因产物,表达产 物包括病毒DNA复制所必需的蛋白。 晚期,约6-10h,DNA复制启动,同时合成BV装配所需的 结构蛋白,产生成熟的BV粒子。 晚晚期,约10h后,合成的蛋白是装配加工OV粒子并包 埋入包涵体所必需的。
抗病原体传播的转基因蚊虫至少 满足两个条件才具备实用价值:
1.具有与野生型同伴的交配竞争优势。 2.它们所携带的优良转基因能稳定有效地 垂直传递到子代。
6.2.4.2 疟疾蚊虫的基因工程
蚊虫是疟疾传播必需的媒介。
疟蚊从受感染的宿主吸血后,疟原虫的配子母细 胞转化成配子,后者交配后形成合子,再发育成 动合子。动合子横跨疟蚊的中肠上皮细胞时,疟 原虫在疟蚊中的发育过程全部结束。
通过基因操作技术替换BmNPV基因中的多角体蛋白基因,
从而使重组BmNPV在蚕体细胞内大量表达外源蛋白。
BmNPV系统表达外源基因示意图
操作流程 目的基因插入转移 载体。 目的基因转移到病 毒基因组靶位点, 空斑纯化获得重组 病毒。 重组病毒感染宿主 培养细胞或幼虫。
利用家蚕BmNPV载体表达的外源重组蛋白 人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 人和小鼠白细胞介素-3 日本脑炎病毒膜蛋白gp120和gp41 艾滋病毒核心蛋白等等
2 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 3 改良的GFP标记系统
6.2.3 农业害虫的基因工程
目标
1 借助共生细菌或病毒
2 构建具有交配优势且能使害虫子代绝育的转基因株 3 构建在特定条件诱导下使子代自戕的害虫转基因株
6.2.3.1 分子绝育型转基因株构建的基因资源
原理
筛选可操作性靶基因,该基因可破坏害虫的生殖 系统或使害虫子代只产生单一性别的子代,进而 表现不可发育的遗传表型。
6.1.3 P元件介导的果蝇经典转化程序
经典实验的验证
1982年,A.C.Spradling和G.M.Rubin,证实若质 粒含有P元件,将该质粒注射到果蝇M型雌性果蝇 的胚胎中,可实现基因转移。
P元件介导的果蝇转化条件 1 受体细胞内存在转座酶 2 存在反向重复序列及其邻近的亚末端序列
家蚕表达系统难以产业化原因
主要原因: 无论是重组家蚕细胞培养物还是转基因幼 虫,一般都会在病毒感染后的4-5天内裂解 死亡,导致外源基因活性产物的表达时间 比较短,难于组织规模化生产。 克服困难的关键是建立一套重组家蚕细胞 的连续培养系统。
Minos
Hermes mosl piggyBac
转座方式的不利因素 1 昆虫物种有限 2 产卵数量有限 3 卵细胞难以渗透
思考: 如何得到基因传播速度快,有且只有在昆虫体细胞 中表达的转化载体?
6.2.1.2 用于非果蝇类昆虫转染的病毒
1 昆虫逆转录病毒 例如:gypsy具有感染和转座双重性,一般转座 效率高于转染效率 2 浓核病毒
3 温度敏感型致死系统 特征:携带温度敏感型致死基因的个体在18摄氏 度时被冻死
四环素抗性操纵子基因表达系统
6.2.4 蚊虫的基因工程
6.2.4.1 蚊虫转基因技术的基本战略
进展
蚊虫转化的主要研究焦点是再生能抗疾病传播的蚊子。 实验发现,有些蚊虫包裹从中肠上皮细胞进入血管内腔的 疟原虫的能力增加,进而确定蚊虫免疫系统中某些基因可 作为构建抗病原体转基因蚊的靶基因。 目前,利用转基因技术构建阻断病原体传播的转基因蚊虫 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例如:含有登革热病毒包衣蛋白反义基因的SIN病毒能导 致受感染的蚊虫体内登革热病毒颗粒显著减少。
6.3.2 基于杆状病毒的家蚕基因表达系统
杆状病毒的生物学特征
1 宿主只限于无脊椎动物,主要是昆虫纲的7个目 2 包涵体杆状病毒重要科属包括NPV(核型多角 体病毒)和GV(颗粒体病毒),GV比NPV小 3 NPV的病毒颗粒在多角体里的数目不同分为单 粒包埋型病毒和多粒包埋型病毒 4 杆状病毒的发育循环含有两个独特的时期。即 BV(出芽型病毒)和OV(包埋型病毒)
既可感染控制害虫,又可作为外源基因的运载工 具,但感染的宿主范围比较窄 3 新培斯RNA病毒
可高效感染蚊子成虫细胞,且支持RNA高效转录 及蛋白质合成
6.2.1.3 用于非果蝇类昆虫转染的共生生物
共生转基因技术:利用合适的共生生物在昆虫 中表达外源基因。
1.节肢动物体内的Wolbachia(沃尔巴克氏体) 当感染力Wolbachia的雄性昆虫与非感染型的雌性 昆虫交配后,其子代具有不育或部分不育特征;而受 感染的雌性昆虫与任何性质的雄性昆虫交配,其子代 具有生育力。因此,受感染的雌性昆虫具有独有的繁 殖优势。 试想带有某种有益特征的Wolbachia去感染少数昆 虫,便可将有益特征迅速传播到整个昆虫种群。 但目前还缺少有效地转化程序。 2.寄生在接吻臭虫(Rhodnius prolixus)体内的 Rhodococcus rhodnii
6.1.2 P元件介导的果蝇杂交不育
果蝇中有一种遗传学 现象:
• P品系雄果蝇与M 品系雌果蝇杂交后 代不育。 • M或P品系雄果蝇 与P品系雌果蝇杂 交后代可育。
转座子在此过程中的作用
• P元件(P element)存在于P品系黑腹果蝇中,而M 品系中缺乏。 • 当P雄性与M雌性杂交时, P元件在其杂交后代的性细 胞中被激活,从而产生了编码转座酶的序列。 • P元件也产生转座的阻抑物,它是雌蝇细胞质遗传。P 型雌蝇细胞质遗传产生转座阻抑物,阻止了P元件的 转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