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逸夫医院药剂科简介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建院于1994年,是香港知名实业家邵逸夫爵士捐资,浙江省人民政府配套,美国罗马琳达大学医学中心协助管理的一所具有国内示范水准的现代化、综合性、研究型的三类甲级医院。
医院位于杭州市中心地带,占地100亩,医院床位数800张。
医院共有33个临床科室及一所浙江大学邵逸夫临床研究所。
医院拥有全套美国的医疗设备,包括MRI、螺旋CT,DSA数字造影血管造影机、直线加速器、大型B超系列、ECT、计算机X线成像(CR)、自动麻醉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显微动态喉镜、超声胃镜、碎石机等。
这些设施不断更新和添置为诊断治疗的高效、准确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美国专家的长期工作和医院人才的不间断赴美进修交流,便医院能获得国际上最新的医疗信息和方法。
与世界接轨的学术报告厅和设施先进的电子阅览室为职工的工作和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医院现有职工1169名。
各临床科室均招收硕士研究生,其中影像医学、消化内科、肿瘤外科、眼科招收博士生。
医院承担着浙江大学医学院医学三系的全部教学工作,接收来自全国各她的进修生的培养与继续教育工作。
全科医学成为全国的临床基地之一。
具有与国际接轨的规模较大的医院申心实验室,除承担本院的各项课题研究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研究外,还接受浙江大学校内其他专业的博士后研究工作。
医院人才荟萃,年轻有为,朝气蓬勃,正以饱满热情投身到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中。
新型的医院管理模式融合了中西方文化,“以人为本”的理念已深入全体员工人心。
医院实施的委员会制、秘书制、Attending负责制、床位协调部、发送调配部、清洁卫生部等均体现出了极大的优越性,其一整套管理模式已成为国内医院篙理的样板。
医院现正在努力进行JCI的认证工作,先进的管理产生了良好的效益。
仅2002年的资料显示,全院平均住院日8.9天,药品占全院业务收入比重36.5%,抗生素占药品的比重为20%。
这些数据均处于国内领先她位。
目前,一大批素质全面的优秀中青年辛部工作在各级管理岗位上,一文德才兼备的管理干部队伍正茁壮成长。
药剂科始建于1993年医院成立之际,在院领导的支持和美方专家的协助下,在科室全体员工的努力下,经过十年艰苦拼搏,已形成一种新的医院药学服务体系,实现了医院药学工作由传统的药品供应保障型向临床药学和现代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技术服务型的转变。
除门诊药房、病区药房、制剂室等常规工作外,我科还开展了多项药学监护服务,包括化疗药物、肠外营养液等的配制,临床药师查房,合理用药咨询、不良反应监测等。
1、门诊药房、病区药房和药库药品管理实行了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大大提高了服务和管理质量,减轻了劳动强度,将药剂师从高级文书的岗位上解脱出来,更好地从事药学服务工作,如临床用药咨询、临床用药情况分析、药物经济学研究、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等。
2、药剂科提供静脉输注混合药物的配置服务(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s , PIV AS),包括化疗药物、全胃肠外营养(TPN)、静脉输注药物的配置等。
这些工作的开展大大增加了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可靠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人力、设备、药物等资源的浪费,降低了环境污染和职业暴露的危险性。
3、开展临床药学和药学监护(Pharmaceutical care , PC)工作。
建立临床药师小组,深入临床参与查房,在药物的选择和治疗方案的制定中提出建议和意见,并及时收集和反馈药品不良反应,保证临床合理用药。
对一些治疗指数较低,毒性教大的药物进行治疗药物监测(TDM),充分利用监测数据及病人用药后的实际情况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减少毒副作用,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制定了多项合理用药监控措施,保证了医院合理用药处于较好水平,药品比例始终控制在37%左右。
4、建立药剂、药理实验室,开展科研工作。
吸收并应用现代科学理论和先进的技术手段,加强药学科研工作,指导医院药学的实践,是药剂科学科建设的根本。
我科从实际出发,根
据现有条件,开展临床药物动力学和生物等效性研究、药物生物利用度比较、药物相互作用等研究;挖掘有临床基础的协定处方用药,进行药物新制剂、新剂型的开发研究工作。
5、掌握药物和药学信息是发展医院药学的重要手段,是为临床医务人员提供良好药学服务的必要条件。
我们在收集药学信息时,充分利用现代管理科学、信息科学和计算机应用技术,建立局域网的药物情报资料库,并定期编写《医院药学通讯》和处方手册,及时与临床交流各方面的药物信息,筹建远程药物咨询网站。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的建院宗旨是给您真诚、信心和爱。
医院工作的一切,就是如何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便捷的服务。
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不仅仅是口号,已经无时无刻地落实在医院的各个角落。
新世纪里,我们科室全体员工将不断进取,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勇于探索新知识、新技术、新科学,为推动医院药学工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