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年级话说温州教学计划

四年级话说温州教学计划

小学地方课程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地方课程选用《话说温州》这本教材。

本教材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关于“基础教育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为指导,本着让中小学生了解温州地区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区域文化特质的目的,使小学生认识到温州人“走出去、站得稳”的精神和“自强不息、共生共荣”的品格,为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供丰厚的本土精神资源。

本册共有课文30篇,本来是要分两个学期学习。

但由于现在是下学期才拿到这本教材,所以要在本学期里完成一学年的教学内容,有些课时将会压缩。

本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6个专题。

他们依次是家乡的气候、四通八达的交通、茶叶之乡、数学家之乡、丰富多彩的民间舞蹈和风味小吃。

每个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的日常生活。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两个班共有学生77人,其中男生57人,女生20人。

这两个班大多数是外地民工子女,不了解温州的地理地貌,气候特点。

较多学生上课随心所欲、多动,没有纪律观念;有的注意力不集中,貌似安静,实质游离等。

针对这些情况本学期进行必要的教育,及时纠正,使他们真正认识到了解温州的人情风貌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自主能动性、积极性,并发挥团队协作精神,营造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良好学习氛围。

三、教学目标
1、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领会温州人“走出去,站得稳”的精神和“自强不息、共生共荣”的品格。

为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奠定良好的基础。

2、能力目标:学会了解周围事物的方法、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信息收集、现场考察、调查、制作等能力。

3、认知目标:初步认识温州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区域文化特质等方面的情况,了解温州人在二十多年改革发展中“闯世界,创市场”的创业历程。

四、教材目标
(一)自然地理环境
1、认识温州地理地貌的特点:地处山坳与江海之间,平原缺乏,懂得温州山水培育了温州人的两种精神:“站得稳”的精神和“走出去”的精神,领悟自然环境与瓯越文化形成的内在联系。

2、认识温州气候特点:多梅雨,多台风,气候温湿,时序分明,旱涝不断,懂得温州的天时涵养了温州人性格特征:勤劳、紧性、敬事、认真,具有承受困难的耐性和韧劲,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抗御自然灾害所激发的内在创造力,领悟由此形成的性格上的双重组合。

(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1、了解温州人的血缘、地缘和人缘等的关系,以及人们对寿命、儿女、财富几地位等的态度,调查温州人的就业观念,职业特点,社会与个人的关系,为学生今后就业和发展奠定基础。

2、了解温州率先发展家庭工业、专业市场和个体私营经济;率先进行国民经济市场化的实验;率先开展以股份合作制为重点的企业制度创新,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温州模式。

了解温州人从“质量立市——品牌兴业——信用温州”的市场经济变化发展的历史进程。

3、了解温州社会阶层的分化与重组,基础设施的根本改善,温州城市的现状与前景,城市的集聚功能和文明辐射程度的提高,构想温州的未来,做文明的现代化的温州人。

(三)区域文化特质
1、了解温州的风俗民情(饮食文化、礼仪文化、丧葬文化......),分析温州人的生死观、时间感、价值观和思维特点,领悟温州文化发展的连续性、人简性和人文性倾向性。

2、了解温州的文物古迹,特别是古村落群的聚落形态和侨民的聚落形态,分析从温州人的迁徙看温州人的乡土观念,领悟温州身会的变迁,温州人的行为方式和行为动因。

了解温州的地方语文和民间艺术(开创于1500年前的谢灵运山水诗,叶适为主将的永嘉学派,"三百年绝等双"的朴学大师孙诒让......),分析瓯越精英文化具有中人文、重科技和重教育的传统,领悟永嘉学派经世致用观点赋予温州商贸文化的思想理念。

五、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创设各种活泼生动的活动,强调从活动中学习,让孩子在活动中去了解家乡的状况。

2、重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和社会实践联系,在探究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中感知周围事物的特征,让探究成为地方课程学习的主要方式。

3、课堂教学要以探究为主,本课程实践性较强,而且知识面较广,如果专门由教师讲解,会显得枯燥无味,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显得尤其重要,可以强调学生要从活动中学习,在探究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中感知周围事物的特征,让探究成为本课程学习的主要方式。

4、教师在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由于本课程不同于其它课,它有自己的
独特性,教师在课前要多查资料,了解温州地区的人情风貌,以及一些故事、传说,尽量让课堂显得生动活泼。

5、要转变教师即是知识权威的错误观念,让乡土课程的教学能得到各层面的支援,如家长、老前辈、专家学者、社区相关机构等。

因为要将乡土课程教好,非单一教师的能力所能完成,它必须结合社区、家庭的资源,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益。

我们采用“问问别人”方式,让学生回家了解一些本地情况,上课时又相互介绍,相互补充,以达到家庭、社区资源的结合,也培养了学生社会实际能力和团队精神。

六、教学进度
七、研修主题:融合理念下,聚焦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八、制定时间:2016年3月1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