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实验A----名词解释
1.电泳带电颗粒在作用下,向着与其电性相反的电极移动
2.聚酰胺薄膜层析各种被分离化合物在展层剂中的溶解速度及其与聚酰胺形成氢键能力的大小不同,决定他们在展层过程当中迁移的速度差异,从而分离(聚酰胺对极性物质的吸附作用是由于它能和被分离物之间形成氢键。
这种氢键的强弱就决定了被分离物与聚酰胺薄膜之间吸附能力的大小)
3.浓缩效应在进行SDS-PAGE(SDS-)中由于凝胶孔径的不连续性(2种孔径)、缓冲液离子成分的不连续性(2种缓冲体系)、PH值(3种PH)和电位梯度的不连续性使得分子在浓缩胶和分离胶的界面处浓缩成一条狭小的缝带,成为浓缩效应
4.酶的专一性酶对所作用的底物有严格的选择性。
一种酶仅能作用于一种物质,或一类分子结构相似的物质,促其进行一定的化学反应,产生一定的反应产物,这种选择性作用称为酶的专一性
5.酶的高效性在常温常压及中性pH条件下,酶比一般催化剂的催化效率高107 ~1013 倍。
6.限制性内切酶生物体内能识别并切割特异的双链DNA序列的一种
7.Benedict反应Benedict试剂是碱性硫酸铜溶液,具有一定的氧化性,与还原性糖的半缩醛羟基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u2O转红色沉淀(Fehling试剂的改良,利用柠檬酸作为Cu2+的络合剂。
常用于糖的检验。
)
8.比活力用每毫克蛋白所含的酶活力单位数(u/mg)
9.增色反应核酸在变性过程中摩尔吸光系数增加的现象(分子由具有一定刚性变为无规则线团,DNA溶液的黏度降低,沉降速度加快;藏在内部的碱基全部暴露出来,DNA的
A260增大)
10.等点聚焦是一种高分辨率的蛋白质分离技术,可用于测定蛋白质的等电点(在电泳槽中放入载体两性电解质,当通以直流电时,两性电解质即形成一个由阳极到阴极逐步增加的pH梯度,当蛋白质放进此体系时,不同的蛋白质即移动到或聚焦于与其等电点相当的pH 位置上)
11.分子筛效应一个含有各种分子的样品溶液缓慢地流经凝胶色谱柱时,各分子在柱内同时进行着两种不同的运动:垂直向下的移动和无定向的扩散运动。
如此不断地进入和扩散,小分子物质的下移速度落后于大分子物质,从而使样品中大的分子先流出色谱柱,中等的分子后流出,小分子最后流出
12.PEGE连续系统和不连续系统PAGE根据其有无浓缩效应,分为连续系统和不连续系统两大类,连续系统电泳体系中缓冲液pH值及凝胶浓度相同,带电颗粒在电场作用下,主要靠电荷和。
不连续系统中由于离子成分,pH,凝胶浓度及电位梯度的,带电颗粒在中泳动不仅有效应,分子筛效应,还具有浓缩效应,因而其分离条带清晰度及分辨率均较前者佳13.Western免疫印迹将到膜上,然后利用抗体进行检测(采用的是聚丙烯酰胺凝胶,被检测物是蛋白质,“探针”是抗体,“显色”用标记的二抗)
14.PCR 聚合酶链式反应,在模板DNA,引物和4中脱氧核苷酸存在的条件下,依赖于DNA聚合酶的酶促和反应
15.两性电解质载体造成环境由酸至碱逐渐变化的物质,具有一次递变相差不大的等电点有足够的电解能力,不与被分离物质反应或使之变性,分子变小(就是既能当酸又能当碱用的电解质。
两性电解质通常为两性元素的氧化物的水合物、氨基酸等。
)
16.电荷效应分离胶中,被分离物中各组分所带电荷不同,而又不同的迁移率。
故被分离物按电荷多少,分子量及形状,以及顺序排列
17.琼脂糖凝胶电泳是用琼脂或琼脂糖作支持介质的一种方法。
(是一种简便,快速的分离和鉴定核酸的方法)对于分子量较大的样品,如大分子核酸、病毒等,一般可采用孔径较大的琼脂糖凝胶进行电泳分离。
18.识别序列是识别序列号的简称。
一般货物都有一个自己独有的代码,这个代码就可以称之为该产品的识别序列号
19.回文序列DNA中的一段倒置,当该序列的双链被打开后,可形成
20.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简称为PAGE,是以聚丙烯酰胺凝胶作为支持介质的一种常用电泳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