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8 青岛地铁4号线初步设计专家评审汇报-鞍山路站

08 青岛地铁4号线初步设计专家评审汇报-鞍山路站

青岛市地铁4号线 鞍山路站 初步设计汇报
2016年6月 青岛
汇报目录
一 • 站址环境 二 • 设计边界条件 三 • 车站设计的重点、难点 四 • 车站方案研究 五 • 车站建筑方案 六 • 车站结构设计 七 • 前阶段专家审查意见执行情况 八 • 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 站址环境
一 • 站址环境 二 • 设计边界条件 三 • 车站设计的重点、难点 四 • 车站方案研究 五 • 车站建筑方案 六 • 车站结构设计 七 • 前阶段专家审查意见执行情况 八 • 存在问题及建议
1、地质纵断面 2、围护结构 3、主体结构 4、施工步骤 5、施工场地及交通调流 6、房屋拆迁 7、绿化迁改 8、管线迁改 9、建(构)筑关系 10、工程筹划
六 车站结构设计 1.地质纵断面
4号线鞍山路站
8号线鞍山路站
鞍山路站位于鞍山路与山东路交叉口西北角,与地铁8号线车站采用“L”型换乘;地铁4号线鞍山路站为地下五层结 构,沿东西向布置;地铁8号线车站为地下四层结构,沿南北向布置。车站范围地形北高南低,地面标高19.9~22.8 m, 车站顶板覆土1.3~4.1m ,车站底板埋深35.9~38.8m 。车站范围内主要为强~中等风化~微风化花岗岩,中间夹有煌 斑岩、花岗斑岩岩脉及构造岩。本站采用明挖顺筑法施工。
市北区 旧城改 造区 高架上 行匝道
高架下 行匝道
市北区 中医院
加油站
鞍山路 小学
鞍山路 小学 快捷 酒店
周边限制性建筑为小学、医院、高架桥等构筑物。同时西北地块为旧城改造区域,地块的整体改造及拆迁将制约方案的可实施性。
二 设计边界条件 3.限制性建构筑物
38.5
8号线鞍 山站
烟厂宿舍
青岛鞍山路小学
二 设计边界条件 6.规划立交桥
杭鞍高架 路
方案:双环+定向匝道立交效果图

山东路
目前鞍山路站在平面位置与预留鞍山路互通立交桥冲突,需尽快稳定立交桥方案,地铁车站利用结构托 换等措施预留后期立交桥实施条件。
三 车站设计的重点、难点
一 • 站址环境 二 • 设计边界条件 三 • 车站设计的重点、难点 四 • 车站方案研究 五 • 车站建筑方案 六 • 车站结构设计 七 • 前阶段专家审查意见执行情况 八 • 存在问题及建议
五 车站建筑方案 1.总平面图
4号风亭组
1号风亭组
2号风亭组
A号出入口
3号风亭组
E1号出入口
E2号出入口 (预留)
B号出入口
C号出入口
D号出入口
车站4号线部分设有3个出入口与2组风亭。A号出入口站4号线西端顶出,设置鞍山路路北侧;B号出入口暗挖过街设置于鞍山路南 侧,靠近花好月圆高层小区;C号出入口设置于鞍山路与山东路路口西南侧;8号线D出入口设置鞍山路与山东路路口东南侧,E出入口设 置于山东路北侧两侧;8号线3、4号风亭分别位于地块内,远期可以地块开发整体结合。目前车站整体埋深较深,地下有两层空间可供 综合开发。立交桥外侧拆迁地块也建议后期整体开发打造。
地下四层中板
400
地下四层中纵梁(宽高)
12001000
底板
1200
底纵梁(宽高) 侧墙 中间柱
1500×2500 1000(地下三层~五层)/900
(地下一层~二层) 1000×1300
六 车站结构设计 4.施工步序图
六 车站结构设计 5.施工场地及交通调流
一期同时施工4号线及8号线车站主体结构,施工场地位于鞍山路与山东路交叉口西北象限,本站无交通疏 解,一期施工围挡总面积20800平方米,占用时间40个月。
二 设计边界条件 2.设计客流
500M范围图
高峰客流量预测(人/小时)
上行方向
下行方向
上车 下车
断面
鞍山路站
断面
上车
下车
远期 9028 3545 20969
24708 3557 8303
远期早高峰换乘客流量预测(人/小时)
鞍山路站
换乘方向 M4-M8
远期 早高峰 3840
M8-M4
3442
本站高峰系数取1.38 车站远期早高峰设计客流量为(9034+3545+3557+8310)×1.38=33736(人/小时) 换乘客流:(3840+3442) ×1.38=10050(人/小时) 车站的设计换乘客流量占总客流量的:10050/33736=30%
六 车站结构设计 2.围护结构
项目
材料及规 结构尺



钢管桩
钢管桩嵌 Φ168@ 入深度2m 1000mm

结 构
锚杆/锚 索
全长粘结 性锚杆/
锚索
2m×2m
围护结构: 根据初勘报告,车站中微风化层出露较高,采用钢管桩结合预应力 锚索/锚杆支护体系。根据基坑深度的不同,采用两级或三级钢管桩。 上排采用双排钢管桩,中排及下排采用单排钢管桩。
三 车站设计的重点、难点 1.车站站位
8号线
8号线
4号线
4号线
8号线号线站位分析:4号线车站选择西北侧地块后,8号线拆迁相同地块是站位选择的决定因素。大致组合后,4号线与8 号线大体成”L“型换乘站位。
三 车站设计的重点、难点 2.车站工法
车站上部结合立交桥,需要预留桥桩结构荷载,因此目前采用明挖。由于车站埋深较深,上部有空余空间可综合开发。
33
4号线鞍山站
38(29,21.5)
杭鞍高架路
34
市北区中医院
速8酒店
鞍山路66-76号居民楼
山东路 24
二 设计边界条件 4.相邻区间施工工法
TBM 场地 蓉
海泊桥 站
鞍山路 站
错埠岭 站
根据整体工程筹划,两侧区间地址处于微风化岩层中,区间工法推荐采用TBM法施工。TBM由小里程端双线过站掘进至大里程端。
现状站点以居住用地和教育用地为主,用地属性规划与现状基本一致。西北象限地块居住用地房屋较为破旧属于青岛市北区旧城 改造区域。
根据客流预测报告, 远期早高峰客流最大,设计客流为33736人/小时,远期换乘客流为10050人/小时、超高峰系数为1.38。
二 设计边界条件 3.限制性建构筑物
私立上 赢小学
门牌号
权属
1
2
3
4
5
6
鞍山 路站
永久 用地 拆迁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住宅 厕所 商业 商业 住宅 住宅 住宅 住宅 住宅 住宅 住宅 住宅 住宅 住宅 住宅 住宅
鞍山路3号丙 鞍山路3号丙 鞍山路3号丙 鞍山路3号丙 鞍山四路2号
个人 个人
鞍山路3号2号楼 鞍山路3号1~20 鞍山路3号21~41 鞍山路3号42~63 鞍山路3号64~84 鞍山路3号85~104 鞍山路3号105~126 鞍山路3号127~147 鞍山路3号148~179 鞍山路3号180~189
六 车站结构设计 3.主体结构
主体结构标准段构件尺寸及材料
结构构件
尺寸(mm)
顶板
800
顶纵梁(宽高)
15002000
地下一层中板
400
地下一层中纵梁(宽高)
12001000
地下二层中板
400
地下二层中纵梁(宽高)
12001000
地下三层中板
400
地下三层中纵梁(宽高)
12001000
二 设计边界条件 5.地形地貌
32
6.43
22.9
21.4
20.3
17.8
车站所处地势整体变化较大,南低北高。所处地块与道路有2.5m左右高差。
二 设计边界条件 6.规划立交桥
山东路(北)
杭鞍高架路(西) 南 京 路
规划在鞍山路与山东路路口预留规划立交桥山,东路平(面南位) 置与车站站位平面重叠,目前需协调立交桥方案及其桥桩桩位。
六 车站结构设计 5.施工场地及交通调流
二期施工4号线车站附属结构,二期施工围挡A号场地面积3500平方米,二期施工围挡B号场地面积1400平 方米,二期施工围挡C号场地面积1150平方米,占用时间6个月。
六 车站结构设计 6.房屋拆迁
六 车站结构设计 6.房屋拆迁
工程 名称
拆迁 用途
编号
用途(业 态)
四 车站方案研究 1.车站方案
车站重点需要解决的是换乘关系。在整体“L型”布置的情况下,4/8号线客流组织顺畅有序。车站埋深较,4号线部分为 三层设计,8号线为两层设计,顶部预留有地下两层的开放空间,地面也有物业开放的可能。
五 车站建筑方案
一 • 站址环境 二 • 设计边界条件 三 • 车站设计的重点、难点 四 • 车站方案研究 五 • 车站建筑方案 六 • 车站结构设计 七 • 前阶段专家审查意见执行情况 八 • 存在问题及建议
1、线路条件 2、设计客流 3、限制性构筑物 4、区间施工工法 5、地形地貌 6、规划立交桥
二 设计边界条件 1.线路条件
1号线海泊 桥区间
1号线海泊桥车站采用明暗结合方案,4号线海泊桥车站下穿1号线区间采用暗挖法车站,埋深较深。区间出海泊桥站后采用2.8%的 上坡提升至鞍山路站。本站的轨面埋深在32.8m左右。
鞍山路及山东路均为上下两层高架交通体系。鞍山路红线宽度50m,山东路红线宽40m。两个高架桥均为宽24m双向4车道。
二 设计边界条件
一 • 站址环境 二 • 设计边界条件 三 • 车站设计的重点、难点 四 • 车站方案研究 五 • 车站建筑方案 六 • 车站结构设计 七 • 前阶段专家审查意见执行情况 八 • 存在问题及建议
940
850 880
13081
910
88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