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10~11 青岛地铁4号线初步设计专家评审汇报-鞍山路站~错埠岭站~福州路站区间
10~11 青岛地铁4号线初步设计专家评审汇报-鞍山路站~错埠岭站~福州路站区间
旁穿桥桩
杭鞍高架
区间旁穿杭鞍高架桥,采取措施: 1)加强施工期间地面建筑物沉降监测; 2)TBM隧道掘进机在通过建筑物时,应严格控制掘进速度;加强开挖后,洞身监测; 3)做好应急预案。
六 区间工程筹划
鞍错区间
错福区间
鞍~错~福区间采用TBM法施工,鞍山路站采用明挖法,错埠岭站、福州路站采用暗挖法。 本段区间为海泊桥公园tbm始发井~劲松三路站TBM施工区段的一部分,TBM采用二衬过站的形式,先后通过鞍山路、错埠岭站、福州 路站。 附:海泊桥公园tbm~劲松三路站工程筹划:两台TBM错开一个月于2018年9、10月始发(海泊河公园tbm始发井),2020年6、7月 吊出(劲松三路站),总工期22个月。
矿山法区间
TBM区间
盾构区间
鞍山站
错埠岭站
福州路站
一 线路平面概况(鞍山路~错埠岭区间)
鞍山路小学
8层居民楼
海泊河
3号线错埠岭站
线路走向:出鞍山路站后,线路沿辽阳西路路北一侧布置,先后下穿鞍山路小学、金桂花园、海泊河后进入错埠岭站。 鞍 错 区 间 全 长 约 1127.3m , 采 用 两 条 平 行 的 单 洞 单 线 结 构 形 式 。 区 间 左 、 右 线 隧 道 平 面 曲 线 最 小 半 径 为 1200m , 左 右 线 线 间 距 13mm~15m。YCK8+200处设置一座联络通道。
海 泊 河
TBM法
2层 居 民 楼
TBM法
1)区间最大线路纵坡21.0‰,最小纵坡为0‰ ,轨面埋深28m~36m。 2)洞身穿越地层主要为微风化花岗岩,局部穿越节理发育带(2条)、断层(2条)。 3)本区间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有微~弱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在干湿交替下具有弱~中腐蚀性,在长期浸水下具有微 腐蚀性。
七 前阶段专家审查意见执行情况
无
八 存在问题及建议
1)区间穿越断层、节理发育带,下阶段应进一步核实断层性状、范围,是否影响TBM的正常掘进。
谢谢各位!
Thank you!
三 区间施工工法
综合上述周边环境、工程地质及线路条件,区间主要施工方法为: ◆主要采用TBM法施工。 ◆鞍山路~错埠岭站区间,TBM始发洞、接收洞采用喷锚构筑法施工。 ◆错埠岭站~福州路站区间,TBM始发洞、接收洞、步进洞、配线段采用喷锚构筑法施工。
四 区间结构设计 主体结构
隧道管片混凝土强度等级C50,抗渗等级P12。外 径6000mm,内径5400mm,管片厚度300mm,宽度 为1500mm。
五 区间设计重难点
下穿房屋
正线隧道
鞍山路小学
鞍错区间在右线YCK7+759下穿鞍山路小学,净距约25米,夹土体为微风化花岗岩。采取措施: 1)加强施工期间地面建筑物沉降监测; 2)TBM隧道掘进机在通过建筑物时,应严格控制掘进速度;加强开挖后,洞身监测; 3)做好应急预案。
五 区间设计重难点
正线隧道
青岛市地铁4号线
鞍山路站~ 错埠岭站~福州路站区间 初步设计汇报
2016年6月 青岛
汇报目录
一 • 线路平面概况 二 • 线路纵断面概况 三 • 区间施工工法 四 • 区间结构设计 五 • 区间设计重难点 六 • 区间工程筹划 七 • 前阶段专家审查意见执行情况 八 • 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 线路平面概况
一 线路平面概况(错埠岭~福州路站区间)
2层居民楼
线路走向:出错埠岭站后,线路沿辽阳西路路北一侧布置,下穿2层砖房,进入福州路站。 错福区间长约551.175m,采用两条平行的单洞单线结构形式。左、右线隧道平面曲线最小半径为800m。不设联络通道。
二 线路纵断面概况
鞍
8层
山
居
路
民
小
楼
学
3号线错埠岭站
四 区间结构设计 主体结构(始发、接收、步进)
各洞室内设置tb
区间为单向坡,联络通道均不带泵房,排水排往区间相 邻车站。
五 区间设计重难点 主体结构
F14
FGS1
区间沿线破碎带处岩体破碎,地下水发育;存在拱顶下沉及TBM机械卡机的危险。采取措施: 1)在区间过破碎带范围时,掘进过程中,适当减小TBM推力,控制掘进速度,掘进通过后,及时施工衬砌。 2)通过超前地质钻孔进行预判,对破碎带发育段,提前进行超前注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