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国际大学群英辩论会大决赛
武汉大学vs马来亚大学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vs用人要疑,疑人要用
正方一开场就类比了93年的那场比赛“金钱是不是万恶之源”,首先明晰了自己的论证义务不可能做到我们完全不能有怀疑,而对方的论证义务也不是有一点点疑就叫要疑。
可以说他们的思路十分明确了。
正方用百善孝为先的例子作例子,证明这个价值辩的只是价值导向,不是绝对标准。
正方立论:
1.用人不疑是对人才的尊重,更有利于调动人才的积极性。
用人要疑反而会造成部下叛变。
(武大的辩论风格更喜欢旁征博引,观众和评委也更喜欢这样的风格)
2.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更符合向现代管理的趋势。
依靠制度提高效率降低风险。
盘问:先明确“不”是一定不
制度是不是怀疑的过程
正方回答制度是消除怀疑的过程
反方反问不怀疑为什么要消除怀疑
反方立论
用人要疑疑人要用是信任与怀疑的平衡,非对立。
1.疑人或用人是主观过程,都可能出错。
一时的判断不能作为长久的判断。
2.人性改变,疑人用人才能正确监督
3.人性可善可恶,最大程度预防错误。
盘问
正方问有一点点不信所以用人要疑,反方承认。
正方盘问有一点点就能论证要是吗?反方说最好又承认了
正方类比我要讲礼貌,有一点点礼貌就是我要讲礼貌吗。
反方说有程度差别
正方波澜不惊地问道:所以有一点点论证不出“要”是吧
反方拿吃饭作比较,正方回答事实和价值不一样。
吃可以吃饱,疑确是无穷无尽的
反方盘问:
正方用反方提到过的“大胆小心”论证了正方的观点(punchline!)
又提出了一遍“要”的论证对方存在缺失。
强调了一遍正方是一直价值倡导
正反方又在“要”上面用之前举证过例子说了一遍。
反方提出“闭路电视”和“保密条约”的例子,反方认为这是疑的表现,而正方认为这恰恰减少了疑虑,闭路电视刚好减少了老板的疑,而签署保密条约也是双方互相相信的结果。
正方盘问
反方又想论证一遍“要”,之后打对方第一点——相信不该相信的人会造成很大伤害
推进了反方第二点。
打对方第二点,闭路电视和保密条约是不信任的表现。
现代社会没有圣人,所以疑人也要用
正方盘问签了保密条约之后才可以用人,是不是已经取得信任了呢,而反方认为闭路电视是具体化的疑。
正方盘为闭路电视是把我们向要疑还是不疑的地方提倡。
反方回答是往要疑的方向走,老板并不是全然信任。
正方重述是价值辩题,用“人心隔肚皮”等论证现有社会还是人对人存疑的,盘问反方是我们继续往越来越多的疑方向走还是消除疑。
制度中既包含疑的部分,又包含信的部分。
所以制度的存在不能论证用人要疑。
而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消除疑。
反方盘问男朋友要越多越好吗
正方说男朋友一个就好,但爱情越多越好。
反方盘问讲礼貌的时候是什么时候都要讲礼貌,还是该讲礼貌的时候讲礼貌。
正方;该讲礼貌的时候讲礼貌
反方:所以是能疑的时候就疑,不是尽可能的疑。
反方;光头不需要理发,那没有疑的人为什么要怀疑
正方:人非圣贤,担心员工犯错,监督他。
而不是怀疑他
反方;1.打一巴掌之后你也不能说谢谢。
可见也不是所有地方都有礼貌是要有礼貌,所以疑只是在该疑的地方疑。
2.如果你监视男朋友的手机,你不是监督他,你是怀疑他。
所以制度还是因为有疑才存在。
3.确实是价值类辩题没错,但是价值类辩题如果不落实到现实中又有什么用处。
正方问那什么是要疑的。
反方举例子白宫监管人员
正方:所以要疑的地方是人的主观判断,疑心生暗鬼。
反方:不同职业不同判断。
之后正方提问很信任的一个人也要疑吗,反方说人心会变。
这成了之后的正方的一个攻击点。
自由辩论
1.不断努力工作的员工也要受到老板的疑?员工的积极性在哪里
2.闭路电视(制度)是为了什么
正方在自由辩论逻辑一直很清楚,我也真的总结不下来了。
(可能是早饭没吃)。
正反双方都举出大量例子。
觉得很精彩。
正方配合的很好,不知道是怎么练出来在自由辩也这么默契的。
总结陈词
反方
1.强调了一遍反方“要”的定义
2.制度排除疑人的过程中体现的是用人要疑的精神。
现实生活中判断有主观性,凡人都有可疑之处。
正方
心中有阴暗,社会虽然险恶。
但要追求光明
1.改疑要疑的态度不是要疑,是科学谨慎的态度
2.疑心生暗鬼,员工积极会下降。
反方在总结上处在比较高的地方,而正方显得更,,,可爱?就像是两个人处在不同的高度,可能反方更震撼,正方更讨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