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心理学第三章 人的行为的改变

管理心理学第三章 人的行为的改变

破窗理论:没有得到及时处理的犯罪行为 对其他人有一种昭示作用,使他人犯罪的 概率增加
2、强化的影响因素
手段与方向一致 强化的时效性 强化强度 强化持续时间 强化方法的选择
案例讨论
毛主义:Y =50 — X 邓主义:Y = X — 50 钉子户 默认迟到 病假工资 销售人员的奖励
论?
人性扭曲矩阵
X理论 理论认识上 50 实际应用中 180
Y理论 137 7
为什么采用X理论
木桶原理:木桶能装多少水,不是取决于最高的 那块板,而是取决于最低的那块板。
调查表明:只有9%的所做的工作是自己最想做的 工作。
制定基于X理论的方法比较容易,但执行成本较 高
采用X和Y理论的关键原因是员工是否喜爱自己的 工作
人们在为达到自己所同意的组织目标时,可以实行 自我控制.
人有自我实现和自尊的需求,这种需求诱导人们朝 着组织目标迈进.
一般人在适当的鼓励下,不仅能够而且寻求责任. 大多数人都有相当高的想象力,创造力. 在现代社会中,一般人的智慧和才能没有得到充分
发挥.
3、 关于X,Y理论的讨论
X理论正确吗? Y理论正确吗? 非此即彼,你觉得哪一种理论更对?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用得更多的是哪一种理
3、 强化的方法
正强化:使个体的感官或心理产生愉快的 感觉,补偿个体为组织做出的牺牲或贡献
负强化:使个体的感官或心理产生不愉快 的感觉以阻止个体行为的发生
强化的方法
经济
精神
正向
奖金
表扬
负向
罚款
批评
案例讨论
被加薪的下属
三、需求层次理论
激励的必要性 需求层次理论的提出 对需求层次理论的讨论
几十年的实践表明:采用X+Y理论比较合适,采 用Y理论的比重在增大。
讨论:为什么要主动接受激励?
五、 公平理论
人对他获得的回报是否满足不仅取决于他 获得的回报的绝对值,也取决于他的回报 的相对值,即其他人获得回报的多少,即 “不患寡而患不均”。如果他认为相对他 人,他的回报相对过少,他的积极性也会 受到影响。
绝对公平
绝对公平: A收入 = B收入 = 50 有限理性: Y利润 = 50 — X支出 增加Y 的最佳方法是减少X支出 结果:懒而没有矛盾的社会
古典公平理论的结论
“相信人人平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人是 一个好的哲学家,但绝对不会是一个好的 管理者。因为平均主义诱使理性的人偷懒, 导致社会的退步。古今中外,没有例外”
主要内容
人的行为的可塑性 强化理论 需求理论 XY理论 公平理论 激励因素理论 经历对行为的影响 如何做一个好的下属?
一、人的行为的可塑性
行为 = F (先天, 后天) Nature Vs Nurture 先天和后天各占多大比重? 绝大部分人的行为是可以改变的 生理因素先天决定多 心理因素后天决定多
“每天想到要工作我就感到兴奋” ——— 佚名
2、需求层次理论的提出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Maslow)1954年提出 需求产生动机,动机产生行为 没有被满足的需求才有激励作用 需求的产生是有规律的
需求的基本模式
未满足需求
动机
需求被满足
行为
需求的五个层次
自我实现需求 尊重需求 社交需求 安全需求 生理需求
1、 X理论要点
好逸恶劳是人的天性,如有可能,人总是尽量 逃避劳动
对大多数必须采取指挥,监督,控制甚至以惩 罚相威胁才能使他们完成组织的任务
一般的人没有什么抱负,宁愿被领导,力求安 全.
一般的人在本质上是反对(工作)变化的
2 、Y理论要点
在工作中运用智力和体力与休息时一样自然,人对 工作喜爱与否取决于工作对他是否是一种满足.
Hale Waihona Puke 3、需求层次的讨论与应用金钱与各种需求的关系 需求的刚性与弹性 人与人需求的不同 需求的层次排列问题 如何激励新生代员工 自我实现与共产主义理想
四、 X. Y理论
X. Y理论是关于人性的两个假定 X理论, 传统管理方法对人性的假定 Y理论,理想的管理方法对人性的假定 由美国学者McGregor 1960年提出的
1、激励员工的必要性
强迫他人存在的问题 以强欺弱 给他人心理上带来痛苦 可能带来反抗 工作场所成了“悲惨的世界”
使他人愿意 心情愉快 工作场所成了“快乐的天堂”
同样都是人,为什么一个人愿意听另一个 人的?
跟着你,能有一定的满足(生理的,心理 的)
激励的名言
“管理的最高境界是让下属拼命工作而无 怨无悔” ———松下幸之助
而是后天习得的.他指出,在具体行为出现之后如果能 提供令人满意的结果,会增加这种行为发生的频率.如 果人们的行为可以得到积极强化,则他们最有可能重复 这种令人满意的行为.而且,如果奖励紧跟在恰当行为 之后,则最为有效.如果行为不被奖励或受到惩罚,则不 大可能继续被重复.”
威尔逊的破窗理论
破窗实验:如果停在街上被打破的一块汽 车玻璃没有被及时修好,车上其他玻璃被 打破的概率会显著增高
公平的经典研究
Emory大学作了一项研究,这项研究的内 容之一是测试猴子对不公平待遇的反应。他们 训练猴子用小圆石交换食物。有些猴子因此而 获得了葡萄,其他的猴子获得了黄瓜片。那些 获得更甜的葡萄的猴子更愿意进行这样的交换。 但是,如果一个接受了黄瓜片的猴子看到它的 邻居得到了更甜的葡萄,它就会“砰”地放下 石子或者拒绝吃黄瓜片。由此可以看出,即使 是低级的灵长类动物,也倾向于追求薪酬的公 平性。
讨论:如何改变人的行为
加大奖励(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利益i = ∑ 机会j * 收益j - ∑ 成本j
+∞
加大惩罚(屈打定成招)
利益i = ∑ 机会j * 收益j - ∑ 成本j
—∞
案例讨论
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实验 猴子行为的改变
讨论:被动改变自己的行为,够吗?
是否要主动改变自己的行为? 如何主动改变自己的行为?
二、强化理论
强化理论的定义 强化理论的必要性 强化效果的影响因素 强化方法 强化理论的应用
1、强化理论
通过奖励或惩罚的方法,使员工按要求改 变自己的行为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给我一名刚出生的婴儿,我能按自己的意愿把他变成
任何类型的人” “行为并不发端于内部(即并不是由反射或先天而决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