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灌溉工具的进步三
筒车
六.男耕女织的封建小农经济
1. 封建小农经济的形成 (1)含义:
以家庭为生产和生活的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 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需要和缴 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等于小农经济,并延续到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六.男耕女织的封建小农经济 (2)产生的条件: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课标:1.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 2.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一、农业的起源——神农的传说
1.中国农业的起源 2.农耕格局的形成:南稻北粟 3.中国原始农业的地位和影响 4.中国古代有着丰富的农作物资源: (1)作物(五谷)(2)家畜(六畜)
五谷








六 畜
自耕农土地所有制
2、土地兼并问题: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
(1)产生原因: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土地买卖的合法性 (2)土地兼并导致的社会问题
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 引起社会动荡不安。
面对这种情况,请你 为统治者想想办法, 该如何解决呢? (3)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
——《国语· 晋语》




曲 辕

铁制农具
耦犁(二牛抬扛)
构 造 变 化
直 辕 犁 曲 辕 犁
特点:1、结构合理,使用轻便,回转灵活,便于推广; 2、能够控制耕土的深浅,耕作平稳; 3、是我国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 的基本定型 。
典型例题分析:
图一
图二
回答: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了什么样的农业耕作方式?哪种方式更 进步?古代农业耕作方式和农具变革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有什么响?
D
2、有人说:孟姜女的传说反映了政治压迫,白 蛇传的故事反映了宗教冲突。小王认为牛郎织 女的传说典型地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特 点,这主要是指 A、农民深受以王母娘娘为代表的统治者的剥削
B、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经营方式
C、纺织业是最主要的生产部门 D、自给自足的田庄经济占主导地位
B
3、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 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 ··· 业,头白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 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②重视农业的观念 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 ④安土重迁的思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徭 役 田 赋 人 头 税 田 赋
兵 役
抑 制(均田、限田) 兼 并
地主
地 租
新 的 封 建 国 家
自耕农
沦为
佃农
激化矛盾
农民起义
新的自耕农
五、大禹和他的继承人---水利工程和灌溉技术的进步
传说
大禹治水(防洪和灌溉)
战国 秦
汉代
都江堰 (李冰) / 郑国渠(郑国) 灵渠(沟通湘水和漓水)
井渠法 / 治理黄河(王景)
①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
生产力 ②历代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扶植小农经济 的发展
③农民不同程度拥有一定的土地、农具、 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
(3)时间: 春秋战国时期
积极性
我们该如何评价小 农经济呢?
1、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 3、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 4、封建王朝主要财源; 5、古代中国一切文明成就的基础。
图一是石器锄耕,图二是铁犁牛耕,第二种方式更进步 农业生产力提高;农产品产量提高;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三、贫者无立锥之地—古代土地制度变迁 1、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 历史时期 土地制度 表现形式 井田制 地主土地所有制(主体) 国有土地所有制
奴隶社会 奴隶主贵族 (商周) 土地国有制 封建社会 (战国以来) 封建土地 所有制
局限性
1、分工简单,生产规模狭小,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 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2、在封建社会后期,小农经济又严重地阻碍着新的生产力和
生产关系(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成为近代中国迟滞不前, 落后挨打的根源之一。
重点难点问题: 影响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 (1)素有利因:
耕作方式的转变;农用工具的进步;水利工程的兴修; 自然条件的优越;统治者的重视;劳动者辛勤劳动
那当时的统治者又是如何做的呢? 统治者往往采取“均田”和“限田”的措施, 但 由于地主阶级是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封建 王朝不可能从根本上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所以也就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兼并问题。
四、沉重的赋税和力役---古代农民的地位和处境
封建国家、地主、农民之间的关系
封 建 国 家
轻 徭 薄 赋



二、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农业耕作工具和技术的发展
发展阶段 原始阶段
耕作技术的变化 “刀耕火种” “石器锄耕”
农具的变化 石、骨、木
商周时期
石、骨、木 青铜农具(少)
“铁犁牛耕”(发达地区) 铁制农具 春秋战国 农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力的革命; (发达地区) 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汉代 唐代
铁农具数量大大增加, 出现曲柄锄、大镰、 (西汉耦犁——东汉一牛挽犁) 镂车
(2)不利因素:
地主土地所有制;赋税徭役的沉重; 社会环境的动荡;自然条件的恶劣
七、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分散性:耕作方式是小农户个体经营 2、封闭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3、落后性:阻碍技术进步和生产发展 4、脆弱性: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
1、 《国语· 晋语》有“宗庙之牺,为田亩之勤”的 记载;孔子的学生冉伯牛名耕,司马耕字子牛,由 此得出的历史结论确切的是 A、孔子有教无类,学生多是贫家子弟 B、孔子非常重视教育学生参加农业劳动 C、春秋人物多取贱名 D、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可能已有牛耕
B
立井水车(北) 高转筒车(南)、京杭大运河
隋唐五代
宋代 明清
水转翻车 风力水车
汉代的井渠法
关中农民:“井渠”,现流行于新疆地 区
灌溉工具的进步一
戽(hù )斗是古 代最常见的提 水器具,在木 桶、柳条筐系 上绳子,两人 相对而立,用 手牵拉绳子, 从低处戽水上 岸。
灌溉工具的进步二
翻车,又名龙骨水车,是 我国古代最著名的农业灌 溉机械之一。《后汉书》 记有毕岚作翻车,三国马 钧加以完善。
铁犁牛耕(普及全国)
铁犁牛耕
曲辕犁
农业耕作方式和农具的发展变化
耕作技术: 刀耕火种
石器锄耕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铁犁牛耕 (春秋战国)
生产工具:石器
青铜器
铁器
(春秋战国)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农业动力: 人力
畜力
(春秋战国)
观察并寻找这头春秋青铜牛的特殊之处
“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