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 线虫

第一章 线虫


似蚓蛔线虫
寄生于人体的小肠,引起蛔虫病。蛔虫 分布广泛,感染率高,人群感染的特点为 农村高于城市,儿童高于成人
全国高职高专检验专业教育部卫计委规划教材
《寄生虫学检验》第4版
一、形 态 (一)成虫
全国高职高专检验专业教育部卫计委规划教材
《寄生虫学检验》第4版
(二)虫卵
全国高职高专检验专业教育部卫计委规划教材
全国高职高专检验专业教育部卫计委规划教材
《寄生虫学检验》第4版
第三节
蠕形住肠线虫
寄生于人体小肠末端、盲肠和结肠, 引起蛲虫病 蛲虫呈世界性分布,感染率儿童高于 成人,托儿所、幼儿园、小学等聚集的儿 童感染率更高
全国高职高专检验专业教育部卫计委规划教材
《寄生虫学检验》第4版
一、形 态 (一)成虫
全国高职高专检验专业教育部卫计委规划教材
全国高职高专检验专业教育部卫计委规划教材
《寄生虫学检验》第4版
1.成虫 班氏丝虫和马来丝虫成虫形态相似: 虫体丝线状,乳白色,体表光滑 雌虫较雄虫大,雄虫尾部向腹面卷曲
一、形态
全国高职高专检验专业教育部卫计委规划教材
《寄生虫学检验》第4版
模式图
2.幼虫——微丝蚴
虫体细长,头钝圆,尾
头间隙
尖细,外被有鞘膜
(2)消化道症状 (3)异嗜症 (4)婴幼儿钩虫病
全国高职高专检验专业教育部卫计委规划教材
《寄生虫学检验》第4版
四、实验诊断 1.粪便直接涂片法 2.饱和盐水浮聚法 最常用 3.定量透明法 4.钩蚴培养法 可以鉴别虫种 5.痰液查钩虫幼虫
全国高职高专检验专业教育部卫计委规划教材
《寄生虫学检验》第4版
56
体核
圆形,较小,大小均匀,排列疏 卵圆形,排列紧密,大小不等, 松,相互分离,清晰可数 常相互重叠,不易分清
尾核

有2个,前后排列
全国高职高专检验专业教育部卫计委规划教材
《寄生虫学检验》第4版
2.幼虫——微丝蚴(染色后的镜下形态)
班氏微丝蚴 马来微丝蚴
全国高职高专检验专业教育部卫计委规划教材
《寄生虫学检验》第4版
第五节 班氏吴策线虫和马来布鲁线虫
一、形态 二、生活史 三、致病 四、实验诊断 五、流行与防治
全国高职高专检验专业教育部卫计委规划教材
《寄生虫学检验》第4版
概述
• 丝虫是由节肢动物传播的寄生性线虫。成 虫细长如丝线而得名 • 寄生在人体的丝虫有8种。在我国有班氏吴 策线虫(班氏丝虫)和马来布鲁线虫(马 来丝虫) • 丝虫成虫寄生于终宿主的淋巴系统、皮下 组织或体腔,引起淋巴丝虫病 • 丝虫病(filariasis)是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 一;世界六大热带病之一
全国高职高专检验专业教育部卫计委规划教材
《寄生虫学检验》第4版
第四节 钩虫
十二指肠钩虫(十二指肠钩口线虫) 美洲钩虫(美洲板口线虫) 钩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引起钩虫病 农村感染率明显高于城市
全国高职高专检验专业教育部卫计委规划教材
《寄生虫学检验》第4版
一、形 态 (一)成虫
全国高职高专检验专业教育部卫计委规划教材
全国高职高专检验专业教育部卫计委规划教材
《寄生虫学检验》第4版
寄生虫学检验
全国高职高专检验专业教育部卫计委规划教材
《寄生虫学检验》第4版
第一章 线虫
制作:高 翁
义 静
学习目标
1.掌握:蛔虫、蛲虫、钩虫、鞭虫虫卵及微丝蚴、旋毛虫幼 虫囊包形态结构、两种微丝蚴的区别、蛔虫、蛲虫、钩虫、
丝虫、旋毛虫、鞭虫、粪类圆线虫、结膜吸吮线虫、广州
感染阶段:丝状蚴 中间宿主:蚊 感染途径与方式:蚊叮剌吸血,经皮肤感染 致病阶段:成虫、幼虫 诊断阶段:微丝蚴、成虫 寿命:成虫一般4~10年;微丝蚴寿命2~3个月,具有夜现周期性
60
全国高职高专检验专业教育部卫计委规划教材
《寄生虫学检验》第4版
夜现周期性 (nocturnal periodicity)
壳质层(几丁质层)、脂层(蛔苷层)
脂层(蛔苷层)对虫卵有保护作用,
可以维持卵内渗透压、防止干燥、阻止卵 外有害化学物质进入卵内
全国高职高专检验专业教育部卫计委规划教材
《寄生虫学检验》第4版
二、生活史 1.直接发育型 2.间接发育型
全国高职高专检验专业教育部卫计委规划教材
《寄生虫学检验》第4版
第二节
微丝蚴白天滞留在肺毛细血管中,夜晚出现于外周血 液,这种在外周血液中呈夜多昼少的现象称为夜现周 期性
61
白天
夜晚
全国高职高专检验专业教育部卫计委规划教材
《寄生虫学检验》第4版
夜现周期性 (nocturnal periodicity)
1. 微丝蚴在外周血中出现的高峰时间:班氏微
五、流行与防治 (一)分布 世界性分布,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 我国钩虫主要分布在黄河以南地区 平均感染率为6.12% 南方人群感人率高于北方 北方十二指肠钩虫为主,南方美洲钩虫居多 长江流域是以十二指肠钩虫流行为主的混合感 染区
全国高职高专检验专业教育部卫计委规划教材
《寄生虫学检验》第4版
(二)流行因素 1.传染源 钩虫病患者和带虫者 2.传播途径 未经处理的人粪便施肥 3.感染途径 经皮肤 经胎盘 经口 十二指肠钩虫
全国高职高专检验专业教育部卫计委规划教材
《寄生虫学检验》第4版
(三)防治原则 1.查治病人和带虫者控制传染源 常用药物有阿苯哒唑和甲苯哒唑 2.管理粪便 3.加强个人防护防止感染 避免皮肤接触含有丝状蚴的土壤和植物, 涂抹1.5﹪左旋咪唑硼酸酒精或15﹪噻苯 咪唑软膏
全国高职高专检验专业教育部卫计委规划教材
《寄生虫学检验》第4版 一、形 态
1.成虫 身体不分节,多数呈圆柱形。头端较钝圆, 尾端渐变细。雌雄异体
雌虫雄虫主要区别: 雌虫比雄虫大 雄虫尾端向腹面弯曲或卷曲,少数雄虫尾端 膨大呈伞状
全国高职高专检验专业教育部卫计委规划教材
《寄生虫学检验》第4版
(1)体壁: 由角皮层、皮下层及纵肌层组成 皮下层向内增厚形成皮下纵索,分别称侧 索、背索和腹索 纵肌层:多肌型、少肌型、细肌型
《寄生虫学检验》第4版
2.成虫致病 (1)贫血 钩虫导致贫血的原因 ①钩虫吸血 ②钩虫咬附处伤口不断渗血 ③虫体更换咬附部位,致使新伤口不断增加,原伤 口在凝血前仍继续出血 ④钩虫寄生导致肠黏膜损伤,影响宿主对营养物质 的吸收,可加重贫血
全国高职高专检验专业教育部卫计委规划教材
《寄生虫学检验》第4版
体核是虫种鉴定的依据 头端无核区为头间隙 在虫体前端1/5处的无核 区为神经环 尾核有或无
班氏微丝蚴 马来微丝蚴 一、形态
鞘膜 体核
尾核
全国高职高专检验专业教育部卫计委规划教材
《寄生虫学检验》第4版
班氏与马来微丝蚴形态鉴别
班氏微丝蚴 体态 头间隙 (长:宽) 柔和,弯曲较大 较短(1:1或1:2) 马来微丝蚴 硬直,大弯上有小弯 较长(2:1)
《寄生虫学检验》第4版
二、生活史
随粪便排出污染土壤,在适宜条 件下经3周发育为
虫卵
经口食入
体内移行经肝、 肺回到小肠
感染 期卵
幼虫
小肠
成虫
全国高职高专检验专业教育部卫计委规划教材
《寄生虫学检验》第4版
三、致 病 1.幼虫致病
蛔蚴性肺炎 支气管哮喘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全国高职高专检验专业教育部卫计委规划教材
《寄生虫学检验》第4版
(二)虫卵
全国高职高专检验专业教育部卫计委规划教材
《寄生虫学检验》第4版
二、生活史
虫卵
肛周 肛周 6小时 6h
感染期卵
经口食入 到十二指肠
回盲部
幼虫 成虫
全国高职高专检验专业教育部卫计委规划教材
《寄生虫学检验》第4版
三、致 病 肛门周围及会阴部皮肤瘙痒 阴道、尿道、子宫等炎症
(3)生殖系统:线虫雌雄异体 雄虫生殖系统:睾丸、储精囊、输精管、 子宫、射精管、交配器 单管型
全国高职高专检验专业教育部卫计委规划教材
《寄生虫学检验》第4版
全国高职高专检验专业教育部卫计委规划教材
《寄生虫学检验》第4版
雌虫生殖系统:卵巢、输卵管、子宫、 排卵管、阴道和阴门 双管型
全国高职高专检验专业教育部卫计委规划教材
全国高职高专检验专业教育部卫计委规划教材
《寄生虫学检验》第4版
(二)流行因素 传染源:患者和带虫者 感染途径:肛门-手-口途径 交叉感染 吸入感染 逆行感染
全国高职高专检验专业教育部卫计委规划教材
《寄生虫学检验》第4版
(三)防治原则 1.普及蛲虫的预防知识 2.讲究个人卫生、家庭卫生和公共卫生 饭前便后洗手 不吸吮手指头 勤剪指甲 定期清洗消毒玩具 3.驱虫可用阿苯哒唑或甲苯咪唑
全国高职高专检验专业教育部卫计委规划教材
《寄生虫学检验》第4版
全国高职高专检验专业教育部卫计委规划教材
《寄生虫学检验》第4版
全国高职高专检验专业教育部卫计委规划教材
《寄生虫学检验》第4版
(2)消化系统:线虫消化道完整,由口、 咽管、肠和肛门组成
全国高职高专检验专业教育部卫计委规划教材
《寄生虫学检验》第4版
Hale Waihona Puke 《寄生虫学检验》第4版 二、生活史
全国高职高专检验专业教育部卫计委规划教材
《寄生虫学检验》第4版
生活史过程
感染阶段
微丝蚴
雌蚊吸血
腊肠蚴 (在蚊体内发育) 成虫
丝状蚴
雌蚊吸血
微丝蚴
寄生血液系统
丝状蚴
寄生淋巴系 统
(在人体内发育)
全国高职高专检验专业教育部卫计委规划教材
《寄生虫学检验》第4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