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油工程》综合复习资料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裂缝的导流能力2.油井流入动态3.吸水指数4. 蜡的初始结晶温度5.气举采油法 6.地等值扭矩7. 气举启动压力二、填空题1. 抽油机悬点所承受的动载荷包括(1)、(2)和摩擦载荷等。
2.压裂液滤失于地层主要受三种机理的控制:(3)(4)(5)。
3.自喷井生产过程中,原油由地层流至地面分离器一般要经过的四个基本流动过程是(6)、(7)、(8)和(9)。
4.目前常用的采油方式主要包括(10)、(11)、(12)、(13)(14).。
5. 根据化学剂对油层和水层的堵塞作用而实施的化学堵水可分为(15),和(16)。
6. 根据井的故障性质、施工作业的简繁程度,可将修井分为(17)和(18)两种。
7.自喷井井筒气液两相管流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流型有(19)、(20)、(21)、(22)和(23)。
8.气举采油法根据其供气方式的不同可分为(24)和(25)两种类型。
9.修井设备一般按设备的性能和用途可分为(26)_____________、(27)________________、(28)_____________、(29)____________、(30)______________等。
10.常规有杆抽油泵的组成包括(31)、(32)和(33).三部分。
11.我国研究地层分层吸水能力的方法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34),另一类是(35)。
12.目前各油田所使用的封隔器型式很多,按其封隔件(密封胶筒)工作原理不同,可分为(36)_____________、(37)_____________________、(38)________________、(39)___________________、(40)_____________五种类型。
13.为了获得好的压裂效果对支撑剂的性能要求包括(41)、(42)、(43)和(44)等。
14.测量油井动液面深度的仪器为(45),测量抽油机井地面示功图的仪器为(46)。
15.目前常用的防砂方法主要包括有(47) 和(48) 和焦化防砂三大类。
三、判断题1.低能量供液不足的抽油井,可通过换小泵、加深泵挂或降低冲次等方法来提高泵效。
()2.注聚合物驱油,只可提高注入水波及系数,不能提高注入水驱油效率。
()3.计算沉没度时,应考虑泵挂深度、动液面深度及套压高低。
()4.抽油井出砂后,上、下行电流均有上升现象。
()5.抽油机在上冲程时,由于游动阀关闭,液体载荷作用在活塞上引起悬点载荷增加。
()6.抽油机平衡的目的,是使上、下冲程时驴头的负荷相同。
()7.分层注水井发现水嘴堵后,应立即进行正洗井措施解除。
()8.酸化可以提高井筒附近油层的渗透率,但对孔隙度没有影响。
()9.压裂选井时,在渗透率和含油饱和度低的地区,应优先选择油气显示好、孔隙度、渗透率较高的井。
()10.控水稳油的意思是控制综合含水上升速度,稳定原油产量。
()11.碳酸盐岩油气层的酸化常用氢氟酸。
()12.对油井生产来讲,原油凝固点越高越好。
()13.对于正常生产的自喷井而言,只要油嘴直径保持不变,油井产量也不会发生变化。
()14.抽油杆下部断脱后,抽油机可能严重不平衡,甚至开不起来。
()15.油层渗透率越高,油层越容易出砂。
()四、选择题1.()就是在新井完成或是修井以后以解除钻井、完井期间形成的泥浆堵塞,恢复油井天然生产能力,并使之投入正常生产的一种酸化措施。
A.酸化B.解堵酸化C.压裂酸化D.选择性酸化2.磁防垢的机理是利用磁铁的()来破坏垢类晶体的形成。
A.作用B.类别C.强磁性D.吸附性3.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防腐蚀方法是()。
A.刷防锈漆B.实体防腐C.阴极保护D.阳极保护4.油层压裂是利用()原理,从地面泵入高压工作液剂,使地层形成并保持裂缝,改变油层物性,提高油层渗透率的工艺。
A.机械运动B.水压传递C.渗流力学D.达西定律5.油层酸化处理是碳酸盐岩油层油气井增产措施,也是一般()油藏的油水井解堵、增注措施。
A.泥岩B.页岩C.碎屑岩D.砂岩6.注水分层指示曲线平行右移,层段地层压力与吸水指数的变化为()。
A.升高、不变B.下降、变小C.升高、变小D.下降、不变7.油井诱喷,通常有()等方法。
A.替喷法、气举法B.替喷法、抽汲法C.替喷法、抽汲法、气举法D.替喷法、抽油法、气举法8.地面动力设备带动抽油机,并借助于抽油杆来带动深井泵叫()。
A.有杆泵B.无杆泵C.电泵D.水力活塞泵9.()泵径较大,适合用在产量高、油井浅、含砂多、气量小的井上。
A.管式泵B.杆式泵C.电潜泵D.无杆泵10.()是指只在油、气层以上井段下套管,注水泥封固,然后钻开油、气层,使油、气层裸露开采。
A.射孔完成法B.裸眼完成法C.贯眼完成法D.衬管完成法11.油井常规酸化的管柱深度应下到()(A)油层顶部(B)油层中部(C)油层底部(D)油层底部以下5~10m 12.压裂后产油量增加,含水率下降,采油指数上升,油压与流压上升,地层压力下降,说明()(A)压裂效果较好,地层压力高(B)压裂效果较好,压开了低压层(C)压裂时对地层造成危害(D)压开了高含水层13.机械堵水要求出水层位上下有()m以上的夹层,并且套管无损坏。
(A)0.5 (B)1 (C)1.5 (D)2.014.下列采油新技术中,()可对区块上多口井实现共同增产的目的。
(A)油井高能气体压裂(B)油井井下脉冲放电(C)人工地震采油(D)油井井壁深穿切15.水井调剖技术主要解决油田开发中的()矛盾。
(A)平面(B)注采平衡(C)储采平衡(D)层间16.氢氟酸与砂岩中各种成分均可发生反应,其中反应速度最快的是。
(A)石英(B)硅酸盐;(C)碳酸盐(D)粘土。
17.不属于井筒降粘技术的是。
(A)井筒化学降粘技术(B)热流体循环加热降粘技术(C)火烧油层(D)电加热降粘技术18.关于“油井除砂危害”不正确的是。
(A)砂埋油层(B)井筒砂堵(C)设备严重磨蚀(D)降低地层渗透率19.不属于检泵程序的是。
(A)准备工作(B)起泵(C)下泵(D)关井20.以下情形不适合采用气举法采油。
(A)深井(B)高含水井;(C)高气油比井(D)定向井。
五、简答题1.提高酸化效果应采取的措施。
2.分析油井清砂所用各种冲砂方式的特点。
3.简述造成油气层损害的主要损害机理。
4.简述油井节点系统分析方法在自喷井设计和预测中的应用。
5.简述目前油井人工举升方式的分类。
6.简述常规有杆泵抽油工作原理。
7.简述目前油井人工举升方式的分类。
8.为防止油井结蜡应从哪三个方面考虑?9.为什么砂岩地层的酸处理不单独使用氢氟酸?六、论述题1. 绘制并分析深井泵吸入部分漏失时的典型示功图《采油工程》综合复习资料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裂缝的导流能力:在闭合压力下裂缝中流体通过的能力。
其大小为填砂裂缝的渗透率与其宽度的乘积。
2.油井流入动态:指油井产量与井底流动压力的关系,它反映了油藏向该井供油的能力。
3.吸水指数:表示单位日注水压差下的日注水量,它的大小表示油层吸水能力的好坏。
4.蜡的初始结晶温度:当温度降到某一数值时,原油中溶解的蜡开始析出时的温度。
5.气举采油法:依靠从地面注入井的高压气体与油层产出流体在井筒中混合,利用气体的膨胀能使井筒中的混合物密度降低,将油排出地面的方式。
6.等值扭矩:用一个不变化的固定扭矩代替变化的实际扭矩,两种扭矩下电动机的发热条件相同,则此固定扭矩即为实际变化的扭矩的等值扭矩。
7.气举启动压力:气举启动过程中,当环形空间的液面达到管鞋(注气点)处时,井口注入压力达到最高值,这个压力称为启动压力。
二、填空题1.(1)惯性载荷、(2)振动载荷和摩擦载荷等。
2.(3)压裂液粘度(4)地层岩石及流体压缩性(5)压裂液的造壁性。
3.(6)地层中的渗流、(7)井筒中的多相垂直管流、(8)油嘴流和(9)地面水平流动。
4.(10)自喷采油、(11)气举采油、(12)游梁式抽油机-深井泵、(13)电潜泵采油和(14)水力活塞泵采油.。
5.(15)选择性堵水,和(16)非选择性堵水。
6.(17)大修和(18)小修。
7.(19)纯液流、(20)泡流、(21)段塞流、(22)环流和(23)雾流。
8.(24)连续气举和(57)间歇气举9.(26)动力设备(27)起下设备;(28)旋转设备(29)循环设备,(30)井口装置及工具10.(31)抽油机、(32)抽油杆和(33)深井泵.11.(34)测定注水井的吸水剖面,(35)注水过程中直接进行分层测试。
12.(36)自封式、(37)压缩式、(38)楔入式、(39)扩式和(40)组合式。
13.(41)粒径均匀、密度小、(42)强度大、破碎率小、(43)圆球度高和(44)杂质含量小等。
14.(45)回声仪,(46)动力仪。
15.(47) 机械防砂和(48) 化学防砂。
三、判断题1.提高酸化效果应采取的措施。
答:(1)降低面容比;(2)提高注酸排量和酸液流速;(3)使用稠化盐酸、高浓度盐酸和多组分酸;(4)降低井底温度。
2.分析油井清砂所用各种冲砂方式的特点。
答:正冲砂冲击力大,易冲散砂堵,但因油套环空截面积大,液流上返速度小,携砂能力低,易在冲砂过程中发生卡管事故,要提高液流上返速度就必须提高冲砂液的用量;反冲砂冲击力小,担液流上返速度大,携砂能力强;正反冲砂利用了正冲砂和反冲砂各自的优点,可迅速解除较紧密的砂堵,提高冲砂效率。
采用该方式时,地面应该配备改换冲砂方式的总机关。
联合冲砂可提高冲砂效率,既具有正冲砂冲击力大的优点,又具有反冲砂返液流速度高、携带能力强的优点,同时又不需要改换冲洗方式的地面设备。
3.简述造成油气层损害的主要损害机理。
生产过程中可能造成油气层损害的原因虽然很多,但主要的损害机理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①外来流体与储层岩石矿物不配伍造成的损害;②外来流体与储层流体不配伍造成的损害;③毛细现象造成的损害;④固相颗粒堵塞引起的损害。
4.简述油井节点系统分析方法在自喷井设计和预测中的应用。
答:(1)不同油嘴下的产量预测与油嘴选择;(2)油管直径的选择;(3)预测油藏压力对产量的影响;(4)停喷压力预测。
5.简述目前油井人工举升方式的分类。
答:人工举升方式分为气举采油、有杆泵采油和无杆泵采油三大类,其中气举采油分为连续气举和间歇气举两类;有杆泵采油分为抽油机井抽油和地面驱动螺杆泵采油;无杆泵采油分为潜油电泵采油、水力活塞泵采油、水力喷射泵采油和电动潜油螺杆泵采油。
6.简述常规有杆泵抽油工作原理。
答:上冲程:抽油杆柱带着柱塞向上运动,活塞上的游动阀受管液柱压力而关闭。
此时,泵压力降低,固定阀在环形空间液柱压力与泵压力之差的作用下被打开。
如果油管已充满液体,在井口将排出相当于柱塞冲程长度的一段液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