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高三理综(化学部分)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

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高三理综(化学部分)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

金丽衢十二校2014学年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Cl-35.5 S-32选择题部分(共12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利用二氧化碳等原料合成的聚碳酸酯类可降解塑料替代聚乙烯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B.硅晶体的导电性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广泛应用于制造集成电路、光导纤维、太阳能电池板等C.pH计不能用于酸碱中和滴定终点的判断D.2013年11月22日,中科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宣布,该中心科研人员在国际上首次“拍”到氢键的“照片”,实现了氢键的实空间成像,为“氢键的本质”这一化学界争论了80多年的问题提供了直观证据。

水分子间的氢键是一个水分子中的氢原子与另一个水分子中的氧原子间形成的化学键。

7.A【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化学知识在生活、社会中的应用。

【解析】聚碳酸酯类可水解,故可降解,而聚乙烯塑料不能降解,A正确;硅不能用于制造光导纤维,制作光导纤维的材料是二氧化硅,B错误;滴定终点判断的主要依据是溶液的pH值变化,测量溶液pH可以用pH试纸、pH计、酸碱指示剂,而pH计是一种精确测量溶液pH的仪器,精确度高,测量时可以从仪器上直接读出溶液的pH,所以可以在酸碱中和滴定过程中用来确定和判断滴定终点,C正确;氢键是分子间作用力的一种,但不是化学键,D错误。

【举一反三】氢键是分子间作用力的一种,氢键发生在已经以共价键与其它原子键合的氢原子与另一个原子之间(X-H…Y),通常发生氢键作用的氢原子两边的原子(X、Y)都是电负性较强的原子,氢键既可以是分子间氢键,也可以是分子内的。

如氨分子的N与H之间、HF的分子的H与F之间、HF分子的F与H2O分子的H或HF分子的H与H2O分子的O之间、邻羟基苯甲酸的羟基与羧基的分子内氢键等。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容量瓶、量筒和滴定管上都标有使用温度,量筒、容量瓶无“0”刻度,滴定管有“0”刻度;使用时滴定管水洗后还需润洗,但容量瓶水洗后不用润洗B.在用简易量热计测定反应热时,可使用碎泡沫起隔热保温的作用、普通玻璃棒进行搅拌使酸和碱充分反应、准确读取实验时温度计最高温度、并且取2-3 次的实验平均值等措施,以达到良好的实验效果C.金属着火时,可用细沙覆盖灭火;电器设备引起的火灾,不可用泡沫灭火器灭火D.在4mL0.1mol·L-1的K2Cr2O7溶液中滴加数滴1mol·L-1的NaOH溶液,溶液颜色从橙色变成黄色8.B【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解析】A正确;在用简易量热计测定反应热时,使用环形玻璃搅拌棒,而不是普通玻璃棒搅拌,B错误;金属着火时,可用细沙覆盖灭火,正确;水有微弱的导电性,电器设备引起的火灾,若用泡沫灭火器灭火,易触电,C正确;Cr2O72-(橙色)+H2O⇌2CrO42-(黄色)+2H+,故滴加NaOH 溶液,平衡正向移动,溶液颜色从橙色变成黄色,D 正确。

9.短周期元素X 、Z 、W 、Q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X 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电子数的3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X 、W 能与钠形成摩尔质量相同的化合物,且阴阳离子数比为1∶2B .含X 和Z 元素的常见化合物为分子晶体C .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W <QD .原子半径大小关系:Q>W>Z>Y9.A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解析】根据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知X 、Y 是第二周期元素,而且X 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电子数的3倍,是O ,则Y 、Z 、W 、Q 分别是F 、Si 、S 、Cl 。

X 、W 能与钠形成摩尔质量相同的化合物分别是过氧化钠和硫化钠,且阴阳离子数比都为1∶2,A 正确;二氧化硅是原子晶体,B 错误;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非金属性:S<Cl ,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H2SO4<HClO4,C 错误;同周期由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由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半径大小关系:Si>S>Cl>F ,D 错误。

【易错提醒】非金属元素形成的氧化物不一定是分子晶体;Na2O2中的阴离子是O22-;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这里的“酸”是“最高价含氧酸”。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淀粉、纤维素和油脂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B .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加水,白色沉淀重新溶解C .等质量的CH4、C2H4、C2H2分别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量依次减少D .分子式为C2H4O2与C4H8O2的两种物质一定属于同系物10.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常见有机物的知识。

【解析】油脂是小分子化合物,A 错误;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是蛋白质发生变性,加水,白色沉淀不会重新溶解,B 错误;含H 质量分数越大,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量越大,C 正确;符合CnH2n 通式的物质可以是饱和一元羧酸或饱和酯,而饱和一元羧酸或饱和酯不可能是同系物关系,故D 错误。

11.用NaOH 溶液吸收烟气中的SO2,将所得的Na2SO3溶液进行电解,可循环再生NaOH 同时得到某种副产物,其原理如图所示(电极材料为石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b 电极上的主反应是SO2-3-2e -+H2O===SO2-4+2H +B .若D 是混合气体,则可能含有SO2、O2等成分C .a 电极发生还原反应,当有1mol Na +通过阳离子交换膜时,a 极生成11.2L 气体D .A 溶液是稀NaOH 溶液,作用是增强溶液的导电性;C 是较浓的硫酸溶液11.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电化学【解析】电解池中的阴离子移向阳极,根据图中的SO2-3流向右边知b 是阳极,阳极发生氧 X Y Z W Q化反应,A正确,生成硫酸,硫酸浓度增大,故C是较浓的硫酸溶液,阴极是水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氢氧化钠不参加反应,D正确;若D是混合气体,则可能含有SO2、O2等成3与酸反应,氧气来自于阳极产物,B正确;没有给出气体所处的外分,其中SO2来自SO2-界条件,不能根据体积求算物质的量,C错误。

12.常温下,H3PO4与NaOH溶液反应的体系中,含磷各物种的分布分数(平衡时某物种的浓度占各物种浓度之和的分数)与pH 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已知Ca3(PO4)2难溶于水]。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H3PO4的Ka3=10-12.2,HPO42-的水解平衡常数为10-6.8B.Na2HPO4 溶液显碱性,若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CaCl2 溶液,溶液则显酸性C.为获得尽可能纯的NaH2PO4,pH应控制在4~5.5左右D.pH=13时,溶液中各微粒浓度大小关系为:c(Na+)>c(HPO42-)>c(PO43-)>c(OH-)>c(H+)12.D【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离子浓度关系。

【解析】分析图知pH=12.2时,PO43-、HPO42-的分布分数相等,即c(PO43-)=c(HPO42-),则H3PO4的Ka3=c(H+)·c(PO43-)/c(HPO42-)=10-12.2,分析图知pH=7.2时,H2PO4-、HPO42-的分布分数相等,即c(H2PO4-)=c(HPO42-),HPO42-的水解平衡常数c(OH-)·c(H2PO4-)/c(HPO42-)=10-6.8,A正确; HPO4-H++PO43-,加入足量的CaCl2 溶液,生成Ca3(PO4)2沉淀,平衡正向移动,溶液显酸性,B正确;pH在4~5.5左右时,H2PO4-的分布分数是1,故获得尽可能纯的NaH2PO4,pH在4~5.5左右时,C正确;分析图知,pH=13时,HPO42-的分布分数比PO43-小,则c(PO43-) >c(HPO42-),D错误。

13.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一种或几种:Na+、Ag+、Fe3+、NH4 +、Al3+、CO32-、AlO2-、S2O32-、SO42-。

现取该溶液进行有关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淡黄色沉淀甲不可能为AgBrB.由溶液甲生成气体乙的途径只有:Al3++3HCO3-===Al(OH)3↓+3CO2↑C.气体甲可能是混合气体D.综合上述信息可以确定肯定存在的离子有:Na+、AlO2-、S2O32-13.B【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离子反应、物质的推断。

【解析】气体甲可能是CO2(CO32-+2H+=CO2↑+H2O)或SO2(S2O32-+2H+=SO2↑+S ↓+H2O),则溶液中可能存在CO32-或S2O32-,而CO32-或S2O32-与Ag+不能共存,故淡黄色沉淀甲不可能为AgBr,只能是S,则溶液中存在S2O32-,S2O32-与Fe3+、Al3+不能共存,A、C正确,由溶液甲生成气体乙的途径一定有:H++HCO3-===H2O+CO2↑,B错误;白色沉淀乙只能是氢氧化铝,由如下反应获得:AlO2-+4H+=Al3++H2O, Al3++3HCO3-===Al(OH)3↓+3CO2↑,即溶液中存在AlO2-,而AlO2-与NH4 +不能共存,又由于溶液不带电,则一定有阳离子:Na+,D正确。

26.(10分)有A、B、C三种有机物,结构简式如下图所示,试回答有关问题:(1)A与C的关系为▲。

(2)A→B的反应类型为▲。

(3)B→C的化学方程式为▲。

(4)1mol A与足量H2发生反应,最多消耗▲mol H2;A经加聚反应所得聚合物的结构简式为▲。

26.(每空2分,共10分)(1)同分异构体(2)加成反应(3)⑷4;【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同分异构体、反应类型、结构简式的书写等。

【解析】⑴A、C的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是同分异构体关系⑵根据A、B结构知A→B是A与水发生加成反应得到B⑶B→C是酯化反应⑷A含碳碳双键和苯环,故1mol A与足量H2发生反应,最多消耗4mol H2(其中苯环消耗3mol氢气),A中的碳碳双键可发生加聚反应。

27.(18分)Ⅰ.(7分)次磷酸(H3PO2)是一种一元中强酸,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试回答下列问题:(1)P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2)NaH2PO2为▲(填“正盐”或“酸式盐”),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为▲。

(3)H3PO2可将溶液中的银离子还原为银单质,若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则该反应的氧化产物的化学式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