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学名词解释1.法律解释:指有权机关就法律规范在具体适用过程中,为进一步明确界限或进一步补充,以及如何具体运用所作的解释,即有权解释,不包括学理解释等无权解释2.行政行为:指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管理活动、行使行政职权或履行行政职责过程中所作出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3.行政征用:指行政主体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定程序强制征用相对人财产或劳务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4.相对人参与的原则:行政相对人在程序上有了解并被告知有关自己权益的行政行为的权利5.司法审查:人民法院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的司法活动6.特别行政法:对特别的行政关系和监督行政关系加以调整的规律规范和原则的总称7.公定力:指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一经作出,不论其实质上是否合法,都具有被推定为合法而要求所有机关、组织或个人予以尊重的一种法律效力8.行政命令:指行政主体依法要求行政相对方“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意思表示9.参与型行政,亦称互动型行政,指行政机关及其他组织与私人共同创造互动,协调、协商和对话行政的程序和制度10.裁定管辖:不是根据法律直接规定,而是由法院直接作出裁定和决定确定诉讼管辖。
包括移送管辖、指定和移转11.内部行政法律关系:指上下级行政机关之间,行政机关内部组成机构,行政机关与其工作人员之间发生的受行政法调整的行政关系12.行政行为的拘束力:行政行为成立后,其内容对有关人员或组织所产生的法律上的效力,有关人员和组织必须遵守、服从13.行政监督检查:又称行政调查,行政主体依法定职权、对相对人遵守法律、法规等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了解的监督行政行为14.行政违法: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违反行政法律规范所规定义务,侵害受法律保护的行政关系,对社会造成一定危害,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15.转移管辖:经上级法院同意,对第一审行政案件的管辖权,由下级人民法院移送上级人民法院,或由上级移送下级人民法院16.行政合法法原则:行政权的存在、行使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17.自由裁量行政行为:法律规范仅对目的,行为范围等作原则性规定,而将行为的具体条件等留给行政机关自行选择、决定的行政行为18.行政强制:出于维护社会秩序或保护公民人民健康、安全的需要,对相对方的人身或财产安全采取紧急、即时强制措施的具体行政行为的总称19.行政责任: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按照行政法律规范的要求在具体的行政法律关系中所应承担的义务20.必要的共同诉讼:两个以上的原告或被告,因同一个具体行政行为发生的行政案件,人民法院必须一并进行审理,并作出判决的共同诉讼21.行政主体:享有国家行政权,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并能独立的承担因此而产生的相应法律责任的组织22.一般授权立法:国家行政机关直接依照宪法和有关组织法规的职权制定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活动23.执行罚:行政主体对拒不履行行政法义务的相对方处以一定数额的金钱给付义务,以促使其履行义务的行政强制方法24.行政侵权责任:行政主体违反行政法律义务,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而依法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25.司法审查裁定:人民法院在司法审查过程中,针对司法审查的程序性问题所作出的对诉讼参与人发生法律效果的司法意思表示。
26.行政优益权:国家为确保行政主体有效的行使职权等以法律等形式赋予行政主体享有优益条件的资格27.间接强制执行措施:行政主体不通过自己的直接强制措施迫使义务人履行其应当履行的义务,而通过间接手段达到上述目的的行政强制行为28.行政处分:公务员承担违法行政责任的主要形式,是国家行政机关对违法失职的公务员给予的惩戒措施29.司法审查决定:人民法院对司法审查过程中就判决、裁定范围以外涉及诉讼的事项所作的司法行为30.行政机构:构成国家行政机关的内部各单位,它是为行政机关服务,对外不能以自己名义发布决定和命令,其行为的一切法律后果归属其所属行政机关31.行政许可程序:行政许可的实施机关从受理行政许可申请到作出准予等行政许可等决定的步骤、方式和时限的总称32.行政规划:也称行政计划,指行政主体在实施公共事来和其他活动之前,事先制定规划,并制定实现该计划所需的各项活动33.行政复议: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管理职权时,与被管理对象发生争议,由上一级行政机关进行复查并作出决定的行政活动34.中止诉讼:行政诉讼过程中,诉讼不能继续进行,中途停止诉讼后可再恢复的35.行政性公司:以公司的构成要件而成立,从事经济活动,同时又承担部分行政职能的组织36.招标:行政机关发布招标公告,邀请特定或不特定的对象参加行政许可的投标,并根据结果作出决定的行为37.行政合同:行政主体为了行使行政职能、实现特定目标,而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经过协商相互意思表示一致所达成的协议38.行政复议法律关系:在行政复议中,复议机关、申请人以及被申请人等,为解决行政争议,根据行政复议法律规范的规定而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39.行政赔偿: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过程中侵犯公民、法人或其它组织的合法权益,国家对此承担的赔偿责任40.行政相对人:称行政相对方,行政主体行使行政权所指向的一方当事人41.行政确认:行政主体依法对相对方的法律关系、法律地位等进行甄别,予以确定,认可等并宣告的具体行政行为42.宏观行政指导:行政机关对不特定的行业和相对方进行的行政指导43.行政复议管辖:行政争议应由哪一类行政职能部门或哪一层级的行政机关具体进行复议并作出决定的权限划分44.行政补偿:国家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因合法行为损害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合法权益而采取的补救措施45.行政委托:行政主体将其职权的一部分,依法委托给其它组织的法律行为46.行政裁决:行政主体依照法律授权,对与行政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特定的民事纠纷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47.行政程序:行政主体作出行政行为的过程中所遵循的步骤、方法等的总和48.移送管辖:行政复议机关对已经受理的案件,发现无管辖权时,移送给有管辖权的机关管辖49.事实行为违法: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实施的不直接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50.行政行为: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管理活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所作出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51.一般授权立法:国家行政机关直接依照宪法和有关组织法规定的职权制定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活动52.行政应急性原则:在某些特殊的紧急情况下,出于国家安全等需要,行政机关可采取没有法律依据的措施简答1简述现代行政权特点的变化1行政的强制性有所弱化;2行政的单方性也在相对缩小其范围,双方甚至多方参与并形成合意的行政方式逐渐增多;3行政的优益性受到更多的限制2简述制定其他规范性文件的作用1有利用规范政府行为,加强和完善我国各级政府的行政法制工作;2有利于提高政府机关的行政效率,解决行政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3有利于促进和完善我国的行政立法工作;4有利于调动和发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所属部门的积极性;3简述内部行政违法和外部行政违法1根据行政的范围,可分为内部违法和外部违法;2内部行政违法是指行政主体内部在组织等过程中发生的行政违法行为,外部行政违法则是指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发生的行政违法行为;3内部行政违法和外部行政违法的救济手段不同4试述行政授权和行政委托的特征和区别1依据方面的特征和区别,行政授权必须有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明文授权规定为依据,行政委托根据委托行政事项的不同而有所区别;2方式上的特征和区别,行政授权必须符合法定的方式,行政委托的法定方式都在委托决定中予以明确;3法律后果上的特征和区别,行政授权的法律后果,会使某一原本无行政主体资格的组织取得行政主体资格,行政委托不会发生职权以及职责的转移5简述行政法的特点形式上特点1行政法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2行政法规范数量特别多,属各部门法之首;内容上特点:1行政法的内容广泛;2效力位阶较低的行政法规范易于变动;3实体性规范与程序性规范往往交织在一起6简述听证程序的许可事项和步骤许可事项1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实施行政许可应当听证的事项;步骤1告知2申请3组织听证4通知有关事项5举行听证6决定7简述行政违法的法律效果1对行为本身效力的影响;2对行为人责任的影响;3对法律救济的影响;8试述行政行为废止的条件及其法律后果条件1行政行为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经过有权机关依法修改、废止或撤销;2国际、国内或行政主体所在地区的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原行政行为继续存在将有碍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甚至给国家利益造成重大损失;3行政行为已经完成原定目标和任务,实现了国家行政管理目的和使命,没有继续存在的必要法律后果1废止后,其效力自废止之日起生效;2行政行为的废止如果是因法律等或形势变化而引起的,且废止给行政相对方造成较大损失,行政主体应适当补偿9简述行政法是如何促进行政管理和服务的有效实施的1行政法确认行政权的相对独立性,确认行政权由国家行政机关享有和行使;2行政法确立行政机关相对于公民、法人及其他社会组织的行政权力,并在相当大的范围内赋予行政权以优益性,强制性等属性;3行政法保障行政机关对其公务员的管辖权;4行政法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维护行政机关在特别情形下的特殊地位;5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行政法不断赋予行政机关新的管理和服务职能;10简述行政机关对登记的实质审查实质审查是对申请人所提交的文件、证件和填报的登记注册书的真实性,合法性所进行的审查;弊端1费用很高而且手续繁冗;2容易导致国家公权力对私权力侵扰和过度干预的问题11简述公务员行政责任的特点1引起行政责任的行为是公务员违法行使职权的职务行为;2一般公务员不直接对行政相对人承担行政责任;3公务员的违法行政责任主要是惩戒性的12论述对行政立法的监督1权力机关对行政立法的监督;2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的监督;3人民法院对行政立法的监督13简述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含义及其具体内容含义,指行政权的存在和行使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内容1法律保留原则;2法律优先原则14简述行政裁决与行政复议的区别1两者所解决的争议性质不同,前者的对象是法律规定的特定的民事争议;后者是不服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所引起的行政争议;2两者所形成的法律关系主体地位不同;3各自所属的理论范畴和研究范围不尽相同15简述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对行政复议的不调解原则的例外规定1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行使法律,法规规定的自由裁量权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行政复议的;2当事人之间的行政赔偿划者行政补偿纠纷;16试述行政强制与行政处罚的区别1性质不同;2目的不同3法律后果不同17简述行政主体与行政机关的关系1行政主体只能是国家行政机关和接受授权的组织;2行政机关不等于行政主体;18简述行政征收与行政征用的区别1从法律后果看,前者是财产所有权从相对人转归国家;后者是行政主体暂时取得了被征用方财产的使用权,不发生财产所有权的转移;2从行为的标的看,前者一般权限于财产;后者除财产外可能还包括劳务;3从能否取得补偿来看,前者是无偿的,后者一般是有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