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学考点-笔记
1、行政法调整的对象:始终以行政关系为调整对象p7
2、行政法学与行政法的区别:行政法学是以行政法及与行政法相关的社会
关系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法律学科。
归属不同:行政法学是一门学科,行政法是一个法律部门
对象范围不同:行政法调整对象是行政关系,行政法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行政法,但不限于行政法本身P25
3、行政法的原则;行政法的基本原则:系指贯穿于一国行政法中,指导和
统帅具体行政法律规范,并由它们所体现的基本精神,是要求所有行政主体在国家管理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
P43
1行政合法性原则是首要原则(行政职权来源合法,行政行为受到法律拘束) 2行政合理性原则又称比例原则或帝王原则(由比例原则、平等原则与正当原则构成)P54
4、行政主体的权利(包括那些机关可以构成行政主体):行政主体一般以
国家行政机关作为载体,但它又不限于行政机关,得到法律法规授权的非行政机关同样享有行政主体的地位。
P64制定规范权。
2行政许可权。
3行政确认权。
4行政检查权。
5行政奖励权.6行政物质帮助权。
7行政处罚权。
8行政强制权。
9行政合同权。
10行政裁决权。
11
行政复议权。
12行政委托权。
13行政处分与追偿权。
14行政执行权
5、行政复议的程序:申请、受理、审理、决定,行政复议是以声请行为
P502-509
6、行政处罚的简易程序:执法人员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应当向当事
人出示执法身份证明,填写预定格式、编有号码的行政处罚决定书。
(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当场交付当事人。
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裁明当事人的违法行为、行政处罚依据、罚款数额、时间、地点以及行政机关的名称,并由执法人员签名或盖章)。
必须报所属行政机关备案P303
7、行政给付行为有哪些:行政保障制度(抚恤金;特定人员离退休金;社
会救济金、福利金;发放给灾民的生活救济费和救济物资,安置、抢救、转移灾民而支出的费用和物资等)行政助长制度(行政奖励、国家科研项目资助、中小学贫困生助学金资助、高校贫困生助学贷款贴息、对农业的财政资助、对中小企业的贴息贷款、对特定行业的补贴、产品的出口退税等)P215-216
8、行政奖励的形式:(1)发给奖金或奖品;(2)通报表扬;(3)通令嘉奖;
(4)记功;(5)授予荣誉称号;(6)晋级;(7)晋职
9、行政决定的种类:行政命令、确认、许可、给付、征收、征用、处罚、
裁决、强制措施、强制执行等P195
10、行政复议附带审查的范围有哪些:合法性审查: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
行政主体是否合格;行政行为是否越权;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客观事实是否清楚、确凿;程序合法;作出行政行为是否符合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
适当性审查:行政复议机关对被申请人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公平、合理(此答案不一定正确)
11、行政优益权:是指为保障国家行政职权的有效行使,国家赋予行政主体
和行政人职务上和物质上的优益条件,行政主体及其行政人依法享受这些优益条件的资格。
分为行政优先权(职务上,获得社会救济;优先通过、使用权;人身特别保护权)和行政受益权(物质上,是指国家为保证行政主体有物质能力行使行政职权而向它提供的物质条件,行政主体依法享受这些条件的资格便是行政受益权)P113-114
12、行政相对人(概念、特征)概念:行政相对人是指在具体的法律关系
中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即处于被管理地位上的组织和个人p94
13、行政调解: 是指由国家行政组织出面主持的,以国家法律和政策为依
据,以自愿为原则,通过说服教育等方法,促使争议双方当事人友好协商、互让互谅、达成协议,从而解决争议的方法或活动特征:由国家行政组织主持、以自愿为原则、行政调解的对象既可以是民事争议,也可以是行政争议、是诉讼外的调解、除仲裁外的调解,没有强制执行力P376-377
14、行政法(概念、特征、地位)概念:市直有关国家行政管理的各种法律
规范的总和,是以行政关系为调整对象的一个仅次于宪法的独立法律部门,其目的在于保障国家行政权运行的合理性和合法性特征:内容上(1、行政法设计的领域十分广泛,内容非常丰富<内容的广泛性> ,2行政法具有很强的变动性<内容的相对易变性>,3行政法常集实体与程序规范与一身,4始终以行政关系为调整对象<对象的确定性>;形式上:1、行政法尚未有统一完整的实体法行政法典2行政法有统一的行政程序法典)
地位:法律上:是仅次于宪法的独立法律部门
社会上:是民主的体现和保障,是建设法治国家的体现和组成部分,有助于提高国家行政管理的效率是国家行政管理法制化的标志p7-9
15、行政程序(概念、意义、分类):概念:行政程序是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时所应当遵循的方式、步骤、时限和顺序的总和。
P410
意义1、行政程序合法、适当是行政行为的有效要件之一;2、行政程序违法、失当可以构成相对人申请复议、提起诉讼的理由之一;3、行政程序违法、失当可以构成权力机关和上级机关撤销其行为的理由之一。
4、行政程序构成行政审查(行政复议)和司法审查(行政诉讼)的内容之一。
P410-411
内容:行政主体及关系人、行政立法、行政活动、法律救济。
P420
原则:程序法定、程序公开、程序公平。
P427-430
分类:制定行政规定的程序与作出行政决定的程序、内部行政程序与外部行政程序、法定与意志、强制性与任意性、主要与次要。
P412
16、行政诉讼举证的责任承担:民告官:一般情况由被告(行政机关)承担;特殊情况,1证明起诉符合法定条件,但被告认为原告起诉超过诉期限的除外。
2、在起诉被告不作为的案件中,证明其提出申请的事实;
3、在一并提起的行政赔偿诉讼中,证明因受被诉行政行为侵害而造成损失的事实;
4、其他应当由原告承担举证责任的事项
17、行政强制执行:概念:行政机关或人民法院,对于拒不履行已经生效的行政行为所确定的义务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实施强制手段,以达到义务被履行或与该义务被履行相同状态的各种行为。
特征:行政强制执行是由人民法院或行政机关实施的强制行为、是对行政行为的执行、是对行政相对人所实施的强制执行、以相对人逾期不履行已经生效的行政行为所确定的义务为前提P321
18、行政赔偿的特征: 以行政违法为前提、以侵犯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为条件、以依法赔偿为原则、以违法行使职权的国家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
P460
19、国家行为的特征:1国家行为特指涉及重大国家利益,具有很强的政治性行为、 2国家行为与行政相关联,但不属于行政行为, 3国家行为不能成为司法审查的对象P369
20、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一、主要要件(行政主体适格,要求行政主体要拥有独立的行政权)二、权限要件(行政行为符合权限范围,要求行政行为必须在法定的权限范围内行使)三、事实要件(行政行为具备事实依据,任何行政行为的做出都必须有事实依据,要清晰、明确、存在)四、法律要件(行政行为具备法律依据,行政行为的内容、形式不违反法律规定,引用法律正确,列明法律依据)五、程序要件(行政行为符合法定程序或正当程序,有法定程序时符合法定程序,没有时符合正当程序)P170
21、行政主体资格取得必须具备的条件:行政主体是指拥有独立的行政职权,能代表国家,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职权以及独立参加行政诉讼,并能独立承担行政行为效果与行政诉讼效果的组织P63 职权行政主体条件1依法成立的组织。
2应当具备一定的组织机构、职位和人员编制。
3拥有法定的独立职权与职责。
4能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活动和承担法律责任
22、行政决定的行为概念:系指行政主体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和行政规定,基于行政职权,针对特定的行政相对人,就特定的事项,做出有关其权利和义务并直接产生法律效果的决意行为P194
23、行政职权的内容:行政规范权(是指有关行政主体制定和公布行政规范的职权。
行政主体制定行政规定的行为,是国家机关实施行政管理的首要职权);行政许可权(是指行政主体准许行政相对人进行一定的作为与不作为,
如许可证、执照);(行政实施权、行政命令权、行政救济权、行政决定权、行政制裁权、此为老师所讲的)、行政强制权、行政处罚权、行政确认权、行政裁决权、行政禁止权、行政形成权P112-
24、行政举证责任的分配:行政诉讼中,由被告对被诉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负举证责任,但行政不作为行为与行政赔偿案件中原告应负相关的举证责任。
P388
行政程序中:依申请行政行为,证据由行政相对人提供即提出申请的当事人,但不排除行政主体也可以依职权收集证据。
依职权行为,行政主体负举证责任,也不排除相对人提供对他有利证据的权利P390
25、行政赔偿(整章):概念:是指行政主体及其行政人违法行使行政职权,侵犯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而必须承担的赔偿责任P460 行政赔偿的范围、当事人、程序、数额等P466476
26、行政职责的特征:法定性、国家意志性、不可任意处分性、单方性(行政主体的最后决断性)、公共性、行政主体的相对优益性、专属性P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