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务员行为在塑造政府公信力中的重要性

公务员行为在塑造政府公信力中的重要性

公务员行为在塑造政府公信力中的重要性摘要:目前公众对政府满足自身利益的期望同政府不能有效地满足人们的期望之间形成了一对越来越突出的矛盾,政府公信力不再名正言顺,开始受到了质疑。

造成政府公信力下降的原因多样,本文试图从公务员行为角度进行分析,论述公务员行为在塑造政府公信力中的重要性,从而改变公务员的某些行为来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关键词:公务员行为;政府;公信力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2-2485(2010)03-0065-015Conduct of civil servants in shaping the credibility of the Government of the importanceAbstract:At present, the public’s expectations of the government to meet their own interests with the government can not effectively meet people’s expectations formed between a pair of increasingly prominent contradictions and credibility of the Government is no longer official, were met with skepticism. Credibility of the Government caused by multiple reasons for the decline, this paper attempts to conduct the civil service point of view, discusses the civil service act in shaping the credibility of the Government of the importance, thus changing some of the acts of the civil service to improve the government’s credibility.Keywords: civil behavior; government; credibility of the一、政府公信力及其作用(一)政府公信力政府公信力是政府通过自身行为获取社会公众信任、拥护和支持的一种能力,也就是指因社会公众的信任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力和支配力。

政府在国家和社会行使行政权力,必然要采取一定的行政行为,而政府行政行为又必然产生社会结果的反馈,这个结果反馈中最重要一点就是人们对政府是否信任、拥护和支持。

所以政府公信力本质上是反映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和满意程度。

(二)政府公信力的社会作用1. 为政府有效执行政务提供保障政府在长期履行其职责中日积月累形成的公信力,既表现为社会信誉度以及在公众中的权威性、影响力和号召力,也是政府合法性的体现。

政府代表公众掌握公共权力,能否具备公众满意的公信力是对政府合法性的检验。

政府公信力不断增强,在公众心目中的合法性就强。

相反,一旦政府公信力缺失,就意味着政府合法性被削弱,结果就是政府行为被广泛置疑,严重的甚至会出现大规模的社会动荡。

2. 有利于社会职能的转变政府公信表现在政府忠实履行职责上,但履行职责首先涉及的就是政府职能的定位,在不越位、不缺位的情况下依法谋求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政府公信的最终判断权掌握在公民手中,全体公民的切身需要和根本利益决定着政府职能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只有敏锐而正确地抓住人民对政府公信的判断,政府的公信体系才能维持,表现在当下的转型时期,就是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政府职能长期以来是增长效率优先,相对忽视了公共健康、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问题,而政府对公共事务的管理是包括上述所有方面在内的一个综合系统,任何一个方面的偏颇都可能造成政府的公信受到打击。

因此,政府公信的维持要求政府职能因社会环境的变化而转变。

3. 有利于提高政府的国际地位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由于新旧体制的摩擦冲突,社会利益的分化组合,价值取向的多元变化以及面对的国际社会事务也越来越繁杂,因此尽管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升高,但是还是有少数国家在搞阴谋破坏,损害我国政府的国际形象。

在此种情况下,必须加强我国政府的公信力塑造,努力营造透明负责的政府形象,不仅让国内群众更让世界各国了解我们的政府,从而获取更多国内外的支持和帮助,逐步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二、我国政府公信力的现状(一)案例重现周正龙2007年10月3日拍摄的“华南虎照片”是一幅用老虎画做道具拍摄的假虎照。

随着这一事实被认定,“虎照事件”事实上已经演变成了“虎照丑闻”。

在此之前,陕西有关部门则力挺照片中的老虎为真,曾引发民众广泛而强烈的质疑。

另据报道,2008年6月28日下午贵州瓮安县城发生一起围攻党政机关的打砸烧事件,其产生的诱因也是部分民众对当地一名女学生死因表示怀疑。

这两起事件的背后有一个共性的东西,那就是人民群众对政府公信力的置疑。

(二)我国政府公信力的现状互联网上就政府公信力问题对网友评论进行了追踪调查并得出了以下结论:对政府持“信任”态度的约占20%,持“不信任”态度的约占80%。

另据《小康》研究中心调查,2006-2007年度中国政府公信力指数为60.6分,刚过及格线。

通过对“政府信任程度”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受访者表示很相信中央政府,逾70%的受访者表示不相信地方政府。

与此同时,政府官员以80.3%的绝对多数被网民选为信用最差的群体,这大大影响了政府形象。

尽管各种类型的调查或统计存在一定程度的随机性和误差,但总的来说,它们反映出一个问题,即目前中国政府在不同层次存在不同程度的公信力下降的趋势。

同时,一些专家学者也指出,我国政府公信力低下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政府行为存在行政违法、行政权力异化等现象,影响了公众对政府行为的信任。

二是公共政策价值取向与民众意愿相背离,公共政策责任机制不完善等。

三是政府绩效评估的真实性受到了公众的质疑。

四是政府资信传递渠道不畅通、对重大公共安全事件的瞒报等行为使公众对政府资信持怀疑态度,直接导致了政府公信力的下降和工作的被动。

通过以上调查数据以及专家结论,我们不难看出,我国政府公信力正在不断下降,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可信度下降,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对政府提出质疑。

诚然,造成这一事实的原因很多,本文仅仅从公务员这一特殊群体进行分析。

到底公务员行为怎样影响政府的公信力?三、公务员行为在塑造政府公信力中的重要性公务员行为是政府公信力的一张名片,国家的方针政策,都是由政府的行政人员即公务员贯彻执行的,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形象,都是通过公务员的行为反应的。

虽然我国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群众有知情权和参与权,但是并不是人人都可以参政议政,大多数时候还是由代表反馈人民的意见,再由公务员执行国家的政策。

因此,公务员行为是公众所能接触的对政府公信力的最直观的印象。

公务员行为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公务员的执政理念影响政府的公信力“为人民服务”是各级政府的神圣职责和全体公务员的基本准则。

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各级政府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强化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意识。

以民为本,执政为民,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这是树立诚信形象、建设诚信政府、提高政府公信力的重要思想基础。

政府的一切工作和方针政策都要充分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切实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办事情、想问题以群众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为标准。

要“常怀为民之心、常思为民之策、常兴为民之举”。

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服务于人民、造福于人民,建立人民满意的政府。

公务员这一窗口群体更要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

(二)公务员的诚信意识影响政府的公信力“人之无信,不知其可”、“民无信不立”。

诚实守信是人性中最为基础和最为可贵的一个方面,也是实现人的社会性的必要条件。

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都要把诚实守信作为基本行为准则。

在社会信用体系中,政府诚信是社会诚信的表率,而公务员的诚信又是政府诚信的基石。

社会诚信应从政府开始,从公务员开始。

政府是社会秩序与市场秩序的维护者,公务员诚信是政府诚信的基础,因为公务员的诚信行为就能带动一个地区的社会诚信蔚然成风,就能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否则,就会破坏整个社会信用的基础。

各级政府和公务员要强化诚信观念,把诚实守信作为基本行为准则,信守对社会作出的承诺,认真勤勉地履行职责,使政府的各项决策和承诺言出必行,行必见果。

(三)公务员行政廉洁与否影响到政府的公信力公务员是政府的一面镜子,若其身不正,何以号令百姓,管理国家和社会。

为此公务员要以身作则,带头廉洁自律;对自己要高标准、严要求,要清清白白做官,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要用自己高尚的品德和人格力量去感召人、凝聚人,按照中央和省市关于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规范从政行为;要始终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在群众中树立廉洁从政、勤政为民的良好形象。

只有公务员以身作则,作风廉洁,才能让人民群众相信我们的政府是诚信,廉洁的政府。

四、改善公务员行为,塑造政府的公信力公务员是个特殊的行政群体,是经过一系列考核而吸纳的优秀人才。

但是在公务员队伍中,存在着某些行政伦理意识淡薄,行政行为有损政府形象的公务员,他们的所作所为间接扭曲了人民对政府的形象认知,损害了政府在群众中的信誉度。

因此,很有必要肃清公务员队伍的渣滓,改善公务员的违反执政道德的行为,重新塑造政府的公信力,提高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度。

(一)强化公务员意识,改善公务员行为哲学辩证法认为意识对人的行动有能动的反作用,因此改善公务员的不良行为要从强化公务员的意识着手,去除“官本位”思想。

要对公务员深入贯彻“执政为民”的理念,把人民的利益看的高于一切。

同时,树立廉洁行政的理念,不贪污,不腐败,做好榜样。

最后,还要让公务员从自身做起,时刻把诚信作为行动的指南,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诚实守信,不欺瞒群众。

(二)加强行政制度建设,改善公务员行为仅仅是靠意识层面的自我约束还不能完全改善公务员的行为,必须再在制度方面予以保障才能使得公务员行为符合政府旨意。

目前我国政府官员的行政问责制对于监督约束公务员行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还需要不断的强化,要加快建立以行政首长为重点的行政问责制度,并把行政问责与行政监察、审计监督结合起来,有责必问,有错必咎,努力建设责任政府。

(三)开拓广泛的监督渠道,改善公务员行为我国目前对于公务员行为的监督机制还没有完善,监督群体范围狭小,信息来源不够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