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5下-五年级下学期国学教案

5下-五年级下学期国学教案

9、宽(一)教学时间:2016、2、29教案序号:1课型:新授课一、教学目标:1、读懂《论语》(上)相关内容,初步理解文字内容,明白一些做人的道理。

2、塑造学生们的人格,提升学生的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句子。

2、在学生琅琅上口的基础上,帮助学生了解句子的意思。

难点:塑造学生们的人格,提升学生的素养。

三、教具、学具的使用:国学课本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论语》《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二、读文理解诗的内容出示: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1、朗读课文①范读②全班齐读感知课文内容。

多读几遍,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根据朗读的语气、语调和停顿等,理解句子的意思。

③正音、正字2、理解课文内容①理解重点词语a.教师导学学习文言文,首先要掌握和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词汇。

文言文中的基本词汇大多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这好理解。

但有些词,古今意义发生变化。

另外,一些文言虚词,如“之”、“乎”、“者”、“也”之类,意思比较宽泛,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它的意思可能不同。

这就需要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

b.自主、合作、探究先仔细读几遍,理解各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如果开始不理解懂,试着再读几遍。

实在理解不了的,将问题提出来。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句子理解词义,根据词义理解句子。

②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导学:关于课文翻译,教师可以根据情况,给学生讲解有关信、达、雅及直译、意译等常识,但要讲得浅显易懂。

指导学生逐句翻译前五段。

学生较为难以理解,须重点讲解的句子。

3、朗读、背诵反复朗读,直到成诵。

三、作业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9、宽(一)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注重了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合作,特别是学习方法、态度、为人方面对自身的影响与熏陶感染,达到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的目的。

9、宽(二)教学时间:2016、3、7教案序号:2课型:新授课一、教学目标:1、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对照反省自己。

3、积累文言词汇.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

难点:1、培养儿童读书兴趣,提高修养。

2、背诵相关段落。

三、教具、学具的使用:国学课本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指名学生背诵上节课学习内容。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出示相关段落。

二、探究学习后两则①全班朗读课文,教师正音。

②自主研读,疏通文意,理解主要内容。

③班上交流,重点研读以下几句: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探究第一句]请同学们讲这句话的字面意思。

理解探究深层含义。

学生小组内交流后,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诗句。

学生观点摘要: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

小人却和这相反。

[探究第二句]请同学翻译这两句话,其他同学评价、修正、补充。

对重点词句教师要讲解。

联系生活实际,学习小组内讨论交流由学习小组推举同学到班上交流:宽以待人,严以律己,这样就能够远离怨恨了。

朗读全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三、指导朗读。

提示:朗读时节奏非常重要。

四、谁能说一下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学生畅谈收获)板书设计:9、宽(二)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教学反思:10、恕(一)教学时间:2016、3、14教案序号:3课型:新授课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2、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词句的意思。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句。

教学难点: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词句的意思。

三、教具、学具的使用:国学课本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你能背诵上一节学习的段落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论语》。

出示相关段落。

二、学习新知。

出示: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曰:“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1、教师范读,注意文章中难读的字。

2、教师领读。

3、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三、感悟内容,理解大意。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贯:贯穿,统管。

唯:应答声。

2、全班交流。

师:请两个同学朗读,师生对读,请两名同学背诵,全班背诵。

目的: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3、哪位同学有不理解的地方?同学之间互相解答。

4、如果你是老师,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同学之间互相解答。

目的:开展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有利于学生的语言积累。

四、教师小结。

板书设计:10、恕(一)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教学反思:10、恕(二)教学时间:2016、3、21教案序号:4课型:新授课一、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2. 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词句的意思。

3、以丰富事例影响和感召学生,培养高尚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准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初步理解意思。

难点:明白一些做人的道理。

三、教具、学具的使用:国学课本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你能背诵上一节学习的段落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论语》。

出示相关段落。

二、读文理解诗的内容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文中难读的字。

2、教师领读,初步理解诗的内容。

3、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小组内讨论段落的意思。

4、教师讲解,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诗的内容。

注释: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我不想别人强加我的东西,我也不想强加给别人)三、品味经典,感悟内容1、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2、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3、指名朗读。

师: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投入,哪位同学想起来展示一下呢?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进行评价。

4、再读诗歌。

5、赛读四、谈收获理解了诗的内容,从故事中你获得了什么样的启示。

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小组内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五、背诵以小组为单位背诵,组长检查。

板书设计:10、恕(二)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教学反思: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期末精选卷(四)(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读拼音,写词语。

(8分)ch ì b ǎng y ǎn z òu n ǎo dai sh ì xi ànshu ǐ n í ch í d ào y áo hu àng c ōng m íng二、我能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用“√”标出。

(6分)钥匙.(shi ch ì) 喇.叭(l ǎ c ì) 海滨.(b īn b īng ) 钓.鱼(di ào g ōu ) 凑.近(c òu ch òu ) 战斗.(d ǒu d òu ) 三、比一比,再组词。

你一定行!(4分)搭( ) 泡( ) 洁( ) 猜( ) 答( ) 跑( ) 结( ) 清( ) 四、仿照例子写词语。

(6分)风尘仆仆(ABCC 式) 飘飘摇摇(AABB 式) 又松又软(ABAC 式) 五、选词填空。

(4分)继续 连续 陆续 持续观众们( )走进体育馆观看乒乓球比赛。

在男子单打比赛决定胜负的最后一分钟,两个运动员( )打了十几个回合才见分晓。

接着,( )进行女子双打比赛。

运动员们高超精湛的球技,博得观众一片喝彩,掌声( )了整整一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得分姓名 班级___________ 座位号………………………装…………订…………线…………内…………不…………要…………答…………题………………………六、按要求写句子。

(8分)1.可怜的红头和草一起被大黄牛卷到嘴里了。

(改为“把”字句。

)2.树叶落下来。

(把句子写具体,至少要扩两个地方)3.难道科学家的实验没有获得成功吗?(改变句子的说法,但意思不变。

)4.我们全校师生和王老师都参加了这次运动会。

(修改病句)七、选择正确的关联词填在括号里。

(4分)不但……而且……因为……所以……虽然……但是……如果……就……1.()海底高低不平,海水有深有浅,()色彩就不同了。

2.王小明()学习成绩不错,()同学们都不喜欢他。

3.()我好好学习,()能考出优异的成绩。

4.一个好老师()要有渊博的知识,()还要有一颗热爱孩子的心。

八、按要求填写。

(8分)1.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也是一座。

2.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

这首诗的作者是朝的诗人。

3.《夜书所见》的作者是宋朝诗人,从诗句“”可以看出是“夜”书。

九、阅读理解。

(22分)(一)阅读《掌声》选段,回答问题。

(9分)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

掌声渐渐平息,英子也镇定了情绪,开始讲述自己的一个小故事。

她的普通话说得很好,声音也十分动听。

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1.“鞠”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再查()画。

(3分)2.短文中讲了教室里共响起两次掌声。

从两次的掌声中,我体会到:第一次掌声是同学们对英子的,第二次掌声是同学们对英子的。

(2分)3.文中最让“我”感动的句子是“我”感动的原因是(4分)(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13分)一只.(zhī zhǐ)蚂蚁偶然爬上了一幅地图。

一位男孩看见了,惊喜地欢呼:“哈!小蚂蚁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哟!小蚂蚁越过太平洋啦!”小蚂蚁听了很(满意得意),心想:“啊!地球上最高的山和最大的洋都被我(征服打败)了,我多伟大!得.(dé děi)赶快回去,向伙伴们(荣耀炫耀)一番!”于是,他调.(tiáo diào)头向大树下的巢里爬去。

不想,归途中他不知被什么挡住了去路,好不容易爬到一半,一阵风又吹得他腾空而起,飘荡在一片汪洋之中。

幸好,又被那位男孩看见了,那孩子一面伸过一根枯枝,带他脱险,一面叹息道:“唉,真可怜,连这么个小土堆和小水洼都过不去!”小蚂蚁一面喘气,一面疑惑不解:“什么?连小土堆和小水洼都过不去?我不是战胜过最高的山和最大的洋么?”面对赞颂,需要的不是陶醉,而是深思:自己是否名副其实?1.给带点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