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学美学重点

医学美学重点

1、美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力量在社会实践中所赋予客体对象积极、正面、肯定的以及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的品格或特质——对称、协调、统一与和谐2、美的基本形态: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技术美2、美的特征自然美的特征:形式重于内容,具有多样性。

社会美的特征:内容重于形式,具有时代性和阶级性。

艺术美的特征:形象性,情感性,时代性,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科学美的特征:理性的内在美,反映宇宙美的规律,真和美的统一,绝对和相对性4、形式美的含义:指社会和自然中构成事物外在形的物质材料属性(色彩、声音、形体等)及其组合规律所呈现出的审美特性。

5、构成形式美的感性因素:色彩、声音、形体6、形式美自身特定的法则:整齐一律、对称均衡、对比协调、多样统一等7、形式美法则的应用:各部分之间的应用法则:单纯齐一、节奏韵律、对称均衡、比例。

整体上的法则应用:多样统一、对比和协调。

8.美感与审美的概念及其特征:(1)美感——概念:是人们对于美的感受和体验(狭义是指审美感受,既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构成审美关系时,审美主体所产生的综合心理反应。

广义的美感是指人类的审美意识,它是在审美感受的基础上,不断积累丰富和提炼审美经验,逐步形成高层次的审美观念。

——特征:直觉性、愉悦性、超越性。

(2)审美——概念:指主体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应是人们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积累起来的审美情感、认知和能力的总和,是人类区别与动物的重要特征之一。

——特征:直觉性、流变性、普遍性、差异性。

9.审美的功能:调节功能、美育功能、激励功能10.医学美学的含义:是一门以医学与美学理论为指导,以医学和美学审美及其规律为对象,遵循医学与美学原则,运用医学手段和美学原理的结合,来研究、维护、修复和再朔人体的健康美,以增进人的生命活力美感和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的医学与美学交叉的新兴学科。

11.医学美的含义:指人体美和人体健美,以及对人类特殊美的维护、修复和再朔的医学实施和医学理论,其核心是体美。

12.医学美的基本形态:医学自然美、医学社会美、医学科技美、医学艺术美。

13.医学美的特征:技术整合性、多样统一性、形象感染性、实践性与时代性、个别性与社会性、相对性和稳定性。

14医学审美的含义和特点:(1)含义:医学审美是以人的感情为中心的一种综合的审美意识,是人类在医学科学体系及其审美实践活动中逐步积累和不断形成、发展起来的审美情感、审美认识和审美能力的总和。

(2)特点:1直觉性与理智性的统一2模糊性和实证性的统一3个性与社会性的统一4功利性与非功利性的统一15.医学审美的原则:整体性原则、健康性原则、选择性原则16.医学美感的含义:指医学审美实践活动中,不同医学审美主体对于医学美的体验,是对审美对象的局部、个别反映。

17.医学美感的特点:(1)审美主体:在实践活动中,按照美的尺度,有目的的对美学审美客体实施医学美和评价医学美的人。

既包括医务人员又包括医务服务对象。

(2)审美客体:指医学审美主体处于审美关系中被医学审美欣赏的对象。

(3)审美目的:医学审美是医学审美主体以法治疾病、增进身心健康、延年益寿和人体美为目的的一种特殊美感过程。

(4)审美环境:包括医疗卫生单位的自然地理环境状况、人际关系、建筑设备等。

18.人体美的含义:指人体在正常状态下的心态结构、姿势动作生理功能的协调统一。

狭义:指人体本身的形体和容貌的形态美。

广义:包括外在美和内在美。

既包括人的身材相貌五官和装饰的美,也包括人的风度举止言谈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精神风貌和内在气质美19.医学人体美的含义:当人体成为医学研究和实施对象时,称为医学人体美。

20.医学人体美的审美特征:1医学人体美是形式美法则的高度剧集2医学人体美的前提是生命活力美3医学人体美的普遍性和差异性4医学人体美既是审美主客体的统一又是自然美和社会美的统一5医学人体美是美感、性感和羞耻感的统一21.医学人体美中的黄金点:短段与长段之比为0.618 或近似值的分割点。

(1)乳头:在乳头垂直线上。

锁骨至腹股沟之分割点。

(2)肘关节:颈部至中指之间之分割点。

(3)膝关节:足底至脐之分割点。

(4)眉峰点:眉毛外约3分之1与内约3分之2之分割点。

(5)眉间点:发缘点至颏下点的连线,上约3分之1与下约3分之2之分割点。

(6)口裂点:鼻下点至颏下点连线,上约3分之1与下约3分之2之分割点。

(7)口角点:正面观,上下唇移行在口裂外侧端相连的线,左(右)约3分之1与对侧约3分之2之分割点。

22.人体美学中的黄金矩形(长于宽之比为0.618或近似值的长方形):(1)躯干轮廓:肩宽与臂宽的平均数为宽,肩峰距臀底肩距为长。

(2)手部轮廓:手指并拢时,掌指关节连线为宽,腕关节距食指端间距离为长。

(3)外鼻轮廓:鼻翼为宽,鼻根至鼻下点间距为长。

(4)口唇轮廓:静止状态时,上下唇峰间距为宽,两口角点间距为长。

23.人体美学中的黄金指数(两条线段,短段与长段之比为0.618或近似值的比例关系):(1)四肢指数:肩峰至中指连线为上肢长,髂嵴至足底为下肢长,两者之比。

(2)面目指数:两眼外眦间距与眼水平线的面宽之比。

(3)鼻唇之比:鼻翼宽度与口裂长度之比。

(4)唇目指数:口裂长度与两眼外眦之比。

(5)上下唇指数:面部中线的上下唇红高度之比。

(6)切牙指数:下颌中切牙与上颌中切牙近远中径之比。

24.曲线美与人体曲线美的内涵意义:(1)曲线美是多样性的统一。

(2)曲线美具有强烈的动态美感。

(3)曲线美能给人以联系、满足、欢快。

(4)曲线美具有修饰、软化其它线条和矫形的作用。

(5)曲线能使人联想起自身的线条特征。

25.现代医学人体审美趋势:(1)核心内容是“健康活力美”,基本点是健康美、活力美。

(2)追求“整体和谐美”:形体和谐美、心理和谐美。

(3)时尚境界是“自然个性美”:以自然为美、以个性为美。

26.容貌的审美功能:(1)容貌是人体审美的中心环节和对象。

(2)容貌是内在情感流露及表达的窗口。

(3)容貌是人类个体识别的主要依据。

(4)容貌是心理和社会状态的集中反映。

27.容貌的静态美特征:曲线美、形态美、色彩美、比例美、对称美、和谐美28.头型美:头型受枕骨、额骨、顶骨、颞骨的影像,其中枕骨是影响头型的重要因素。

(1)形态观察法:球星、椭圆形、卵圆形、楔形、五角形、菱形、盾形。

(2)头指数分型:根据头最大宽和最大长测量值之比,再乘以100所得数值大小分型,特长头型70.9一下,长头型71.0~75.9,中头型76~80.9,圆头形81.0~85.4,特圆头形85.5~90.9,超圆头形91.0以上,中国人以中头型、圆头形较为常见。

29.面型的比例关系:高宽比例协调、轮廓线条柔和、五官分布对称为美的面型。

(一)正面比例关系:1三停五眼:三停指从发际正中点、眉间点、鼻小柱与上唇的中点、颏下点将颜面分为三等分。

五眼:指人脸的宽度在眼的水平面上等分为五个眼裂宽。

2正面二四等分:一般直立双眼平视前方的体位下观察,颜面部正中线,左右通过虹膜外侧缘的垂线和面部外侧界限5条线等分为4等份。

头顶水平线到上眼睑缘的水平距离等于上睑缘水平线到下颏点水平线的距离。

(二)侧面比例关系:侧面三停:以耳屏Z中点为圆心,耳屏中点到鼻尖点为半径画圆弧,该圆弧恰经过发际正中点、眉间点、鼻尖点、颏前点,从这四点分别到耳屏中点作4条直线,将脸侧面部划分为3个扇形的三角形,以其同心角只差小于30°为美。

(三)美容线:眉眼鼻的关系是否协调与下列直线有关:正面相眉头与目内眦在一条垂直线上;眉尾的外端与经鼻翼的外缘、目外眦点在一条直线;双眼平视前方时,鼻翼与瞳孔外缘连线恰与眉峰相交。

(四)黄金分割率:黄金点如眉间点、左右唇裂点。

30.现代医学美学对形体的分类标准:(一)人体测量学法:瘦长型、中间型、矮胖型(二)身高体重系数法(体重除以身高g÷cm所得值作为判断依据):正力型、无力型、超力型(三)人体胚胎学法:内胚叶型、中胚叶型、外胚叶型(四)生理学型:脑型、消化型、呼吸型、肌肉型(五)营养状态:营养不良型、营养正常型、营养过剩型(六)女性体型分类及标准:狭胸型、丰满型、健壮型、虚弱型、肌肉型、肥胖型31.现代女性体型健美标准:(1)髂骨发育正常,站立时,头、躯干、下肢纵轴在同一垂直线上(2)身体各部分匀称,上下比例符合黄金分割,胸围、腰围、臀围符合3:2:3的比例(3)皮肤红润均匀,肌肤柔润、嫩滑而富有弹性(4)眼大有神,五官端正,与脸型协调配合(5)双肩对称,圆浑健壮,微显削瘦,无缩脖或垂肩之感(6)脊柱正视成直线,侧视具有正常的体型曲线,肩胛骨无翼状隆起和上翻感觉(7)胸廓宽厚,胸部圆隆,丰满而不下垂。

(8)腰细有力微成圆柱形,腹部呈扁平(9)臀部鼓实微上翘,不显下坠(10)下肢修长,两腿并拢时正视、侧视均无屈曲感(11)双下臂骨肉均匀,玉手柔软,十指修长(12)皮下脂肪适度,体态丰满而不觉肥胖臃肿,体重符合或接近标准体重。

32.现在男子体型健美标准:(1)胸围和臀围比例是10:9(2)颈围是胸围的38%,前臂围是胸围的30%,上臂围比前臂围大20%,腰围是胸围的75%,大腿围是臀围的60%,小腿围是臀围的40%(3)肌肉发达,健壮有力33.身高的观察:(身高是在直立,双眼平视前方,从头顶到脚底的垂直高度。

五分法判断身材高低)女性身高分级:矮身材:低于150cm,中下身材:151~156,中等身材:157~167,中上身材:167~175,高身材:175以上。

男性五分法标准,每种身材指数比女性高10cm。

34.影响体型美的主要因素:(1)相对稳定因素:遗传、性别、年龄(2)可变因素:饮食、锻炼、情绪、疾病、其它35.静态审美观测:从正面观,人体重心在正中垂直中轴线上,而且头面躯体左右对称,无缺损。

从侧面观,静态姿势可分四型:第一型,头部中轴、骨干中轴、下肢中轴处于同一垂直线上,胸部挺起,腹部内缩或平直,背部弯曲适中。

(体现人体完美曲线,此型在静态姿势审美中价值最高)第二型,头部与下肢前倾,躯干后倾,头部、躯干、下肢中轴不在同一直线上,体姿分为三段,胸部不像第一型向前挺起明显,背部弯曲显著。

第三型,胸部平直,不向前挺起,前腹壁松弛前突,脊柱弯曲明显,下肢中轴明显前倾。

第四型,头部明显前伸,腹壁松弛前突,脊柱胸曲、腰区显著突出。

36.眉的外表形态标志及标准眉的位置:眉横卧与眼眶上缘眉脊处,眉头起自眉眶内上角,沿眶上缘略呈弧形走向,外侧端稍细为眉梢。

眉的中外1/3最高点称眉峰。

眉头眉梢之间为眉腰。

双眉应位于上停与中停交界处。

标准眉的位置用三条线确定:A线:内眦角与鼻翼边缘的连线(标准眉头在此线的延长线上,两眉头间距等于一个眼睑裂长度)B 线:两眼平视正前方,鼻翼与瞳孔外缘连线(标准眉的眉峰位置在此线延长线与眉相交的位置,为眉弧形的最高点)C线:鼻翼与外眦角的连线(标准眉的眉梢应在此线的延长线上,其尾端与眉头应在同一水平线上)眉毛的长向:眉头部:斜向外上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