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用药美国药物和食品管理局( FDA )颁布的对妊娠的危险性等级标准为:
A 类:对照研究显示无害。
已证实此类药物对人胎儿无不良影响,是最安全的。
B 类:对人类无危害证据。
动物实验对胎畜有害,但在人类未证实对胎儿有害,或动物实验对胎畜无害,但在人类尚无充分研究。
C 类:不能除外危害性。
动物实验可能对胎畜有害或缺乏研究,在人类尚缺乏有关研究,但对孕妇的益处大于对胎儿的危害。
D 类:对胎儿有危害。
市场调查或研究证实对胎儿有害,但对孕妇的益处超过对胎儿的危害。
X 类:妊娠期禁用。
在人类或动物研究,或市场调查均显示对胎儿危害程度超过了对孕妇的益处,属妊娠期禁用药。
常用药物的等级标准:
一、抗组胺药:
扑尔敏( B )、西米替丁( B )、苯海拉明( B )、异丙嗪( C )
二、抗感染药:
1 .驱肠虫药:龙胆紫( C )
2 .抗疟药:氯喹( D )
3 .抗滴虫药:甲硝唑( B )
4 .抗生素:丁胺卡那霉素( C )、庆大霉素( C )、卡那霉素( D )、新霉素( D )、
头孢菌素类( B )、链霉素( D )、青霉素类( B )、四环素( D )、土霉素( D )、
金霉素( D )、杆菌肽( C )、氯霉素( C )、红霉素( B )、林可霉素( B )、多粘
菌素 B ( B )、万古霉素( C )
5 .其他抗生素:复方新诺明( B/C )、甲氧苄胺嘧啶( C )、呋喃唑酮( C )、呋喃妥
因( B )
6 .抗结核病药:乙胺丁醇( B )、异烟肼( C )、利福平( C )、对氨水杨酸( C )
7 .抗真菌药:克霉唑( C )、咪康唑( C )、制霉菌素( B )
8 .抗病毒药:金刚烷胺( C )、阿糖腺苷( C )、病毒唑( X )、叠氮胸苷( C )、无
环乌苷( C )
三、抗肿瘤药:
博来霉素( D )、环磷酰胺( D )、瘤可宁( D )、顺铂( D )、阿糖胞苷( D )、更
生霉素( D )、噻替哌( D )、柔红霉素( D )、阿霉素( D )、氟尿嘧啶( D )、氮
芥( D )、马法兰( D )、氨甲蝶呤( D )、长春新碱( D )
四、植物神经系统药:
1 .拟胆碱药:乙酰胆碱( C )、新斯的明( C )
2 .抗胆碱药:阿托品( C )、颠茄( C )、普鲁苯辛( C )
3 .拟肾上腺素药:肾上腺素( C )、去甲肾上腺素( D )、麻黄碱( C )、异丙肾上腺
素( C )、间羟胺( D )、多巴胺( C )、多巴酚丁胺( C )、间羟舒喘宁( B )、羟
卞羟麻黄碱( B )
五、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1 .中枢兴奋药:咖啡因( B )
2 .解热镇痛药:乙酰水杨酸( C/D )、非那西丁( B )、水杨酸钠( C/D )
3 .非甾体抗炎药:吲哚美辛( B/D )
4 .镇痛药:可待因( B/D )、吗啡( B/D )、阿片( B/D )、哌替啶( B/D )、纳洛
酮( C )
5 .镇静,催眠药:异戊巴比妥( C )、戊巴比妥( C )、苯巴比妥( B )、水合氯醛(
C )、乙醇( D/X )、安定(
D )、硝基安定( C )
6 .安定药:氟哌啶( C )、氯丙嗪类( C )
7 .抗抑郁药:多虑平( C )
六、心血管系统药物:
1 .强心甙:洋地黄( B )、地高辛( B )、洋地黄毒甙( B )、奎尼丁( C )
2 .降压药:可乐宁( C )、甲基多巴( C )、肼苯达嗪( B )、硝普钠( D )、哌唑嗪
( C )
3 .血管扩张药:亚硝酸异戊酯( C )、潘生丁( C )、二硝酸异山梨醇( C )、
********( C )
七、利尿药
双氢克尿噻( D )、利尿酸( D )、速尿( C )、甘露醇( C )、氨苯蝶啶( D )
八、消化系统药:
复方樟脑酊( B/D )
九、激素类:
1 .肾上腺皮质激素:可的松( D )、倍他米松( C )、地塞米松( C )、氢化泼尼松(
2 .雌激素:已烯雌酚( X )、雌二醇( D )、口服避孕药( D )
3 .孕激素:孕激素类( D )
4 .降糖药:胰岛素( B )、氯磺丙脲( D )、甲磺丁脲( D )
5 .抗甲状腺药物:丙基硫氧嘧啶( D )、他巴唑( D )
孕妇用药有很多禁忌。
因为有些药物对胎儿危害较大甚至可导致胎儿畸形。
致畸药物很多,通常有以下几类药物:
1、抗生素类药物。
如四环素、土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等。
四环素、土霉素可造成胎儿短肢畸形,囱门隆起,先天性白内障,妊娠末期服用可造成儿童期牙釉质发育不良;链霉素、庆大霉素类药物可损害胎儿第八对脑神经,导致先天性耳聋,还可损害肾脏功能;新霉素可使胎儿骨路发育异常,骈指、肾肺小动脉狭窄、先天性白内障,智力障碍。
2、抗疟药。
如奎宁、氯喹乙胺嘧啶,可致胎儿多发畸形。
如耳聋,四肢缺损,脑积水等。
3、治疗糖尿病类的药物。
如氯硫丙尿、达麦康、糖斯平等,可致肢体畸形,兔唇,死胎等。
4、巴比妥类及其他镇静催眠药物。
如苯妥英钠、扑痫酮、安宁等,可致肢体、面部及脑发育畸形。
5、抗癌类药物。
如更生霉素、环磷酰胺、5—氟斡嘧啶、噻替哌等,可致无脑儿、脑积水、胯裂、兔唇、肾及输尿管缺损,四肢及眼畸形等。
6、激素类药物。
如乙烯雌酚、黄体酮、雄激素、可的松。
口服避孕药可致胎儿生殖器官畸形。
如女胎男性化,阳蒂肥大,阴唇融合,男胎尿道下列等畸形。
7、抗凝血药物。
如肝素、双香豆素、阿司匹林、水杨酸等也可致畸,并可诱发出血性疾病。
总之,孕期应注意避免滥用药物,但如遇有危及孕妇生命安全的急危情况,必须用药时,应以抢救孕妇生命为主,候急危情况过去,应迅速减量或停药。
那种伯影响胎儿拒绝用药的观点也是错误的,如果孕妇生命有危险,胎儿还谈何安全。
所以,在孕妇用药的问题上,应分清矛盾的主次,全面兼顾。
A类药物是调节人体机能的, A类药物:是已经证实的对孕妇安全的药物。
A类药,对孕妇、胎儿都安全,多为维生素及矿物质类药,如B族维生素、叶酸、维生素E、钙片等。
但是如果过量使用,同样会对胎儿不利,如维生素A,若每日超过1.5万国际单位,可导致胎儿颅面发育异常、先天性心脏病及神经系统畸形;
B类药,对孕妇比较安全,对胎儿的危险证据不足或不能证实,如胃复安、青霉素、大部分头孢类等药物;
C 类药,仅动物实验显示,会造成胎儿畸形或死亡,但无怀孕妇女的研究数据,使用时仍须谨慎考虑对胎儿的潜在危险。
如阿司匹林、扑尔敏、地塞米松等;
D 类药,有确切证据表明,对人类胎儿存在危险,仅在孕妇生命受到威胁,或患有严重疾病非用不可时方可使用。
如四环素、一些孕激素以及抗癫痫药等;
X 类药,在动物或人类中的研究中已表明可致胎儿异常,明确规定已怀孕或可能怀孕的妇女禁用,如氯霉素、米非司酮、避孕药等。
用药避免多处方、大剂量
因此,妇女在孕期应尽量避免随意用药,即使非处方药也不一定都安全无害。
此外,正值育龄的已婚女性,服药前也应明确自己是否怀孕,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但妊娠中难免会生病,如感冒、腹泻、尿路感染等,此时,是为了胎儿强忍病痛,还是服用药物呢?孕妇可先选择对症的B类和C 类药,按常规剂量、常用疗程及常见方法去服用,一般对胎儿影响不大。
但应尽量避免多处方、大剂量用药。
如病情复杂、危重,危及孕妇的生命安全时,即使C 、D 类药,也要果断使用,以免贻误病情。
因为,不只药物会致畸,若治疗不及时,发生病毒感染或其他危险情况,也会导致胎儿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