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解决问题(1)2.解决问题(2)今天要学习的除乘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二、合作交流,学习新知。
课件出示第71页例8。
1.认真读题说说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2.引导分析:要求买8个需要多少钱,必须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3.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老师板书:列成综合算式:18÷3×8=48(元)只要学生讲解合理就要给予肯定表扬鼓励。
4.究竟算得对不对呢?你会检验吗?老师:对!我们一定要记住解答完之后要进行检验,才能有效提高我们解题的正确率。
5.扩展思维:18元可以买3个碗,30元可以买几个同样的碗?(1)说说思路并独立列式。
(2)检验正确性。
1.学生交流说说信息和问题。
2.必须知道先算1个碗多少钱,再算8个碗多少钱?3.小组讨论:学生1:我们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来帮助理解问题。
学生2:求买8个同样的碗用多少钱,就需要先算一个碗多少钱,再算8个同样的碗多少钱。
学生3:一个碗的价钱就是18÷3=6(元),8个同样的碗的价钱就是6×8=48(元)。
学生4:也可以列成综合算式18÷3×8,结果仍然是8个碗48元钱。
……4.学生:可以这样检验,买8个碗48元,说明一个碗的价钱是48÷8=6(元),这样3个碗的钱数就是6×3=18(元),说明我们的解答是正确的。
5.(1)学生说思路:先算一个碗的价钱18÷3=6(元),再算30元里面有几个6元就可以买几个碗,列式为30÷6=5(个),所以说30元钱可1.一个转笔刀3元,买7个要用多少钱?答案:3×7=21(元)2.小兰买了4个同样的本子8元钱,买一个本子多少钱?答案:8÷4=2(个)3.看图列综合算式计算。
答案:12÷4×6=18(千克)4.乐福超市感恩节促销,2盒巧克力18元,明明买7盒这样的巧克力需要多少钱?分析:先算买1盒巧克力需要多少钱。
再算买7盒巧克力需要多少钱。
答案:18÷2=9(元)9×7=63(元)以买5个碗。
(2)学生检验。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71页“做一做”。
认真读题,仔细分析题意。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布置作业。
1.交流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2.独立完成作业。
五、教学板书解决问题(2)列综合算式18÷3×8=48(元)六、教学反思本节课是用乘法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使学生读懂图中的信息,理解信息的转化,能根据信息列式,并能运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从实际生活入手,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课伊始,让学生解决小红画画的问题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讲授新课时让学生解决求“买8个同样的碗用多少钱?”引导学生充分讨论,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即买一个碗多少钱?通过画图理解先求一个碗多少钱,再求8个碗多少钱。
展示自己的思考过程,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进而使学生掌握用乘除法混合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师点评和总结:2.解决问题(3)课题解决问题(3)乘除两步混合运算解决问题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学会运用乘除混合运算解决生活中关于单价、数量和总价的问题,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为了将教学目的落到实处,本节课力争做到以下几点:1.从实际生活入手,创设情境,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学生对生活中的购物情境比较熟悉,具有初步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经验,上课伊始,让学生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再用画图的方法帮助学生分析例题中的数量关系,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讨论,能比较清晰地展示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而使学生掌握用乘除混合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2.巧设问题,层层深入。
本节课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材内容出发,分层次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通过讨论、合作交流等方式层层深入,经历画图表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回顾反思等过程,不但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活动中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有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学习目标1.能够正确地掌握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2.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重点能正确进行乘除混合运算,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课件展示笔记本,有的5元一个,有的2元一个,算一算买2个5元的笔记本要用多少钱?2.导入新课。
如果用这些钱买2元一个的,可以买几个?学习本节课后,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1.认真读题,仔细思考,根据乘法的意义计算出买2个5元笔记本的总价钱。
列式为2×5=10(元)。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探究新知。
妈妈在买碗的过程中又遇到问题了,你能帮忙解决吗?试一试。
(出示教材第72页例9)1.学生读题找出信息和问题。
2.学生尝试画示意图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3.同学交流意见。
学生可能会说:……老师:同学们,讲得有理有据,真棒!继续努力!分析:根据6元一个碗可以买61.学生同桌之间说一说。
2.学生独立完成。
3.同学交流意见:学生1:我首先是画线段图来表示题意的,这样就能比较直观地分析题意了。
学生2:根据6元一个碗可以买6个,可以算出总价是6×6=36(元),那么36是9的几倍就可以1.小兵每天写7个大字,一个星期可以写几个大字?答案:7×7=49(个)2.李阿姨买了4双同样的袜子,用了20元钱,一双袜子多少钱?答案:20÷4=5(元)3.同学们参加跳绳比赛,每组3人,可以分成4组,如果每组4人,那么可以分成几组?答案:3×4÷4=3(组)个,可以算出总价是6×6=36(元),那么36是9的几倍就可以买几个9元的碗,列式为36÷9=4(个)老师板书:6×6=36(元)36÷9=4(个)综合算式6×6÷9=4(个)答:可以买4个。
4.独立思考:怎么检验解答的正确性?5.老师总结:已知总数和份数,需要先求出一份数是多少,再通过一份数求出几份数,这样的问题属于归一问题。
买几个9元的碗,列式为36÷9=4(个)。
学生3:可以列成综合算式6×6÷9,结果也是4个。
4.代表发言:我检验过了买4个9元的碗和买6个6元的碗,总价是相同的,都是36元,说明解答是正确的。
5.明确归一问题的特点。
4.张老师有6包果冻,每包6个。
如果把这些果冻平均分给4个小组,那么每个小组可以分多少个?答案:6×6÷4=9(个)5.茶杯5元钱一个,买8个茶杯的钱正好可以买4个茶壶,每个茶壶多少钱?答案:5×8÷4=10(元)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72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73页第4题。
1.独立完成,集体纠正。
2.独立完成并说说你的理由。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布置作业。
1.交流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2.独立完成作业。
五、教学板书解决问题(3)分步列式为:6×6=36(元)36÷9=4(个)综合算式:6×6÷9=4(个)答:可以买4个。
已知总数和份数,需要先求出一份数是多少,再通过一份数求出几份数,这样的问题属于归一问题。
六、教学反思上节课学习的两步解决问题是先求单价再求总价,今天学习的是先算总价再算数量。
本节课的设计注重展示思考过程,利用线段图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
课前的情境引入采用学生们都很熟悉并且喜欢的商店购物,先设置一步计算的问题,接着就是两步计算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重点引导学生分析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计算过程中我发现:混合运算顺序掌握较好,不过书写格式不规范,这个在课堂上纠正过,不过课后依然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