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方程式概念和意义
3.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36 份 质量的水
或:在该反应中,氢气、氧气水的质量比为4:32:36
练一练
下图是某个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模拟图,请根据图示判
断参加反应的 和
是 2:1:2
。
与反应后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
反应前
反应后
用图示表示这一化学反应为: + →
4 课堂小结
定义
化学方 程式的 读法
读法:每一个碳原子恰好和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 1个二氧化碳分子(微观)
③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质量比。
读法:每12份质量的碳恰好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 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质量关系)
练一练
点燃
2H2 + O2 ==== 2H2O
4 32
36
1.表示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
2.每2个氢分子恰好和1个氧分子完全反应生成2个水 分子 在该反应中,氢分子、氧分子、水分子个数比为2:1:2
想一想: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我们可以用 哪些方法来表示?
①碳+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
②C + O O
O CO
③C+
O2
点燃
===
CO2
分析上述表示 方法的优点和 缺点,你认为 哪种表示方法 最好?
33 新课讲授
01 化学方程式 1.定义:像③这样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 式,又叫做反应方程式,简称反应式。
5.质量守恒定律中的规律总结
六个“不变” 两个“一定变” 三个“可能变”
宏观 微观
①元素的种类 ②元素的质量 ③物质的总质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①元素的化合价 物质的种类
②物质的状态
①原子的种类 ②原子的数目 ③原子的质量
分子的种类 分子的数目
6.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推断物质的组成元素
2 新课导入
【典型例题2】
对于化学方程式:2H2O
2H2↑+O2↑下列读法错误的是
(B )
A.通电条件下,水反应生成氧气和氢气 B.通电条件下,氢水等于气加氧气 C.通电条件下,每2个水分子反应生成2个氢气分子和1个 氧气分子
D.通电条件下,每36份质量的水反应生成4份质量的氢气 和32份质量的氧气
考点二: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包括:沉淀、气体、水 等
1 知识回顾 质量守恒定律
2.适用范围:所有的__化__学__变__化____。 3.化学变化的实质是:
分子 分解为 原子 重组 新分子
4.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 原子的_____种__类____没有改变,原子的__数__目____没 有增减,原子的____质__量______也没有变化。因此, 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化学方程式
意义
注意 的事 项
包含的 信息
5 典型例题
考点一:化学方程式及其含义
【典型例题1】
点燃
下列对化学反应2Na+Cl2 ==== 2NaCl,从微观角度的认识不 正确的是( D )
A.三种物质依次由原子、分子和离子构成 B.保持氯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氯分子 C.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D.在化学反应中钠原子易得电子形成相对稳定结构
滨河实验中学
中物理
人教版化学(初中)
第五章 第一节 化学方程式(第二课时)
1 知识回顾 2 课堂导入 3 新课讲授 4 课堂小结 5 典型例题
1 知识回顾
质量守恒定律
不包括:催化剂、杂质、未参与反应
1.定义:在化学反应里,_参__加__反__应_____的各物质的 _质__量__总__和_,等于反应后 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迁移训练2】
化学方程式4P+5O2
点燃
====
2P2O5的正确读法是
(D
)
A、磷加氧气等于五氧化二磷
B、磷和氧气混合后可生成五氧化二磷
C、点燃条件下,4个磷原子和10个氧原子,生成了2个五氧化
二磷分子
D、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了五氧化二磷
“ THANKS ”
2.化学方程式所包含的信息:
反应条件
和、与等
点燃
反应生成
C + O2 ==== CO2
反应物 生成物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总结
点燃 C + O2 ==== CO2 定性方面:①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读法: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宏观)
定量方面: ②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微粒个数比。 (化学计量数之比、系数比)
考点一:化学方程式及其含义
【迁移训练1】 点燃
下列关于H2+Cl2==== 2HCl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B )
A.表示氢气和氯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氯化氢 B.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氯气的质量比为1:1 C.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氯气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不变
考点二:化学方程式的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