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与重要作品介绍

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与重要作品介绍

正是这双重人格之间的激烈冲突,使主人公不断地动摇在对自己的“理 论”(即关于“平凡的人”与“不平凡的人”的观点)的肯定与否定之 间。对于拉斯柯尔尼科夫来说,如果甘愿做逆来顺受的“平凡的人”, 那么等待他的是马尔美拉陀夫的悲惨结局,如果去做一个不顾一切道德 准则的“人类主宰者”,那就会与为非作歹的卑鄙之徒卢仁和斯维德里 加伊洛夫同流合污。他的人格中的主导面终于在白热化的搏斗中占了优 势,并推动他最后否定自己的“理论”,向索尼娅靠拢。
列宁称《死屋手记》为“不可逾越的作品”。
罪 与 罚
《罪与罚》《Преступление и наказание》
主要人物:
—拉斯柯尔尼科夫 穷大学生,杀人犯; —杜尼娅 拉斯柯尔尼科夫的妹妹,为了 哥哥被迫嫁给卢仁; —马美拉多夫 城市贫民,失业,酗酒, 车祸而死; —索尼亚 马美拉多夫之女,为全家生计, 被迫卖身;
小说通过这一形象,深刻地揭露了资产阶级的“弱肉强食”原则对小资 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毒害,有力地批判了这一原则的反人道主义的实质, 并且从客观上否定了建立在“超人”哲学基础上的无政府主义式的反抗, 因为这种反抗决不可能给被压迫者带来新生活的转机。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第二次婚姻
小说《罪与罚》和《赌徒》完成以后,陀氏遇到第二个 妻子安娜·格里戈里耶夫娜,她比陀氏小25岁,善良,温 柔,贤惠。1866年10月,安娜经老师推荐,到陀氏家当 速记员,帮助陀氏速记小说,整理和誊写《赌徒》的速 记稿。他们配合得很好,在20多天中便完成了《赌徒》, 他们也相爱了。陀氏十分渴望有一个正常生活的家庭, 过普通人的生活,而不想当什么天才、癫痫病患者、圣 人、苦役犯、荒淫之徒和理想主义者。他们很快结婚。
华尔戈夫斯基一手制造了两个家庭的悲剧,一是他侵吞了贫 穷、没落的伊赫德曼耶夫贵族家庭的仅有的一座田庄,并且为了 娶拥有百万家产的卡佳做儿媳而破坏了伊赫德曼耶夫的女儿娜达 莎同自己的儿子阿辽沙的婚事。另一个是斯密司老人一家,他的 女儿被华尔戈夫斯基始乱终弃,骗走了财产,死于贫病交迫之中, 斯密司也最终死于贫困。斯密司的外孙女不能宽恕她的父亲——华 尔戈夫斯基,她的倔强、带有疯狂的反抗精神引起人们对“被侮 辱与被损害”者的同情,对黑暗社会的憎恨,显示了小说的现实 主义力量。而小说当中这些不幸的人往往是逆来顺受,流露出毫 无出路的绝望情绪。
《死屋手记》《Записки из Мёртвого дома》
死屋手记是一部描写沙俄时代监狱
生活的纪实长篇小说,是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 斯基在俄国农奴制改革时期发表的一部最重要、 最有影响的作品。作者以亲身经历为基础,用 客观、冷静的笔调记述了他在苦役期间的见闻, 勾画出各种人物的独特个性。
托尔斯泰说它“我不知道在全部新文学中还有 比这部作品更好的书了,包括普希金在内。”、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幸福婚姻
他们婚姻成功在于安娜从不介入他的心理,不干预他 的内心生活,不想影响和纠正他。正是“不干预”原则取 得了他的信任,加强了他的自由感。
由于安娜的天真,无经验,在生活方面,她分辨不出丈 夫的爱有什么病态反常和古怪之处,全都当正常的爱来接 受。结果这使陀氏卸下了负罪感的包袱,他不再感到自己 是个罪人和淫荡之徒。他把他的情欲和理想情感结合在一 起,对安娜保持了经久不衰的热情,直到老年,还像年青 人一样热情冲动,给她写了很多充满激情、嫉妒的信,他 感到自己离开她就没法活。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最后结局
1881年,经安娜的努力,他终于还清了背负一生的债务,贫困略 有减轻,但他的健康却日益恶化,1881年2月他因肺部血管破裂而死。
陀氏的一生是苦难的一生,他遍尝人间的种种不幸:贫穷,疾 病,坐牢,苦役,充军乃至行刑前的恐怖。他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对 穷苦人们的深切关注和同情,对于罪恶社会的揭露和控诉,他的杰 出之处在于他对人心的洞察和深刻、细致地再现。他的局限性在于 宣扬对苦难的忍受和顺从,并以此指点人们。
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 Фёдор Михайлович Достоевский
1821-1881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 重要作品
陀思妥耶夫斯基肖像
一半俄罗斯农民的面庞,一半罪犯的面容, 扁平的鼻子,神经质地抖动着的眼脸,以 及埋藏其下的小而锐利的双眼,还有那高 贵、漂亮的前额,以及讲述着无际的苦难、 深不可测的忧郁、不良的癖好、无限的怜 悯和不可遏制的嫉妒的富于表情的嘴巴! 这是一位患有癫痫病的天才,单是他的外 表就足以昭示许许多多的东西:有袭击着 他的大脑、奔腾激越而近乎疯狂的浪涛, 还有他的抱负、他的巨大的努力,以及由 于灵魂的偏狭而生发出的病态的意志。
葬礼
安娜之死
他们共同生活了14年,有一儿一女。安娜在丈夫 死后一直守节,当时她35岁,但她认为自己的女人 生活已经结束了,便献身于维护他的声望的工作。 她所有的时间都用来整理他的文学遗产,在这项事 业中创立了丰功伟绩,作出巨大贡献。在这项工作 中,她唯一的倾向就是对有损作家光辉形象的东西 只字不提,用墨水划掉了他的信中出格的字句。对 她来说,陀氏永远是个可爱、完美、朴素、热情的 丈夫。1918年6月1日,她买到两磅冒着热气的面包, 全吃下去了,当晚腹痛剧烈,诊断为急性肠炎。6 月9日去世,终年73岁。死时身边既无儿女,也无 亲眷,孤苦伶仃,穷愁潦倒,凄凄惨惨地死去了。
《被侮辱与被损害的》《Униженные и оскорблённые》
《被侮辱与被损害的》是俄国伟大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 作,长篇小说创作于1861年。全书由四个部分和一个结尾组成。 故事发生在50年代末的彼得堡,正值农奴制崩溃和资本主义兴起 的时期。资产阶级冒险家和骗子华尔戈夫斯基亲王同被他侮辱和 损害的人们之间的冲突组成了小说的主要内容。
最初,安娜对丈夫的赌博感到惊奇,一个那么坚毅地 承受生活中各种苦难的人,竟没有毅力克制自己。她很快 明白了,这不是意志薄弱,而是某种本能的东西,是一种 疾病。 她发现,丈夫天生不能过长久有秩序的生活,他需 要混乱激发灵感。于是一当她丈夫萎靡不振,工作不顺利 的时候,她就建议他去赌博,以激发他的热忱。这样,赢 钱,输钱,当东西,饥寒交迫,泪流满面地向妻子忏悔的 赌博全过程又重演一遍。在这种刺激之后,他写出了新的 小说。
青年陀思妥耶夫斯基 信仰空想社会主义,于 1847年加入了进步的彼得 拉谢夫斯基小组。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
由于参加彼得拉谢夫 斯基小组的活动,陀思 妥耶夫斯基被判处死刑。
在临刑前的一刻,陀思妥耶夫斯 基被改判苦役。
1850-1859年,陀思妥耶夫斯基 在西伯利亚的鄂木斯克服苦役四年, 又在边防服兵役五年。
经典名著
《Белые ночи》故事情节:
一位靠幻想度日的孤独的幻想家与自幼父母双亡、与奶奶 相依为命、与房客私订终身的姑娘纳斯金卡四个夜晚进行心 与心的交流:第一夜他们相遇;第二夜他们互相对对方袒露 心迹,讲述各自的人生经历;第三夜,幻想家安慰女主并帮 纳斯金卡传信给她的迟迟没有露面的心上人;第四夜,纳斯 金卡依旧没有等来心上人,痛苦失望之余决心和幻想家在一 起,给了幻想家以极大的希望,可是在回家的途中,纳斯金 卡的心上人出现并把她带走了!最后,他们各归其位,前者 仍活在幻想之中,后者则与心爱之人步入结婚殿堂。好不容 易碰到一个可以敞开心扉、准备与之度过一生的姑娘,在快 要美满之际,现实却把它活生生的击碎了。
分析拉斯柯尼科夫形象
拉斯柯尔尼科夫是小说中的中心人物,这是一个典型的具有双重人格的 形象:他是一个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穷大学生,一个有天赋、有正义 感的青年,但同时他的性格阴郁、孤僻,“有时甚至冷漠无情、麻木不 仁到了毫无人性的地步”,为了证明自己是个“不平凡的人”,竟然去 行凶杀人,“在他身上似乎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在交替变化”。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疯狂的赌博
陀氏一生有两大激情,爱情和赌博。他常常为自己不能 自制而悔恨,为自己的堕落而自责,但他又无法克制狂赌 的激情。 和安娜结婚后,他仍然疯狂地赌博。婚后他说服 安娜,到轮盘赌中去赢钱,是摆脱穷困的唯一希望。安娜 不知厉害,同意他一人去巴特洪堡,那里有个大赌坊。陀 氏在赌场输得精光,写信给妻子,说他回家的路费和宿费 都没有了。安娜把家里所有的钱都寄给他。他收到钱后, 直奔赌场,又全部输光。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学创作
陀思妥耶夫斯基主要作品
前期 (1844-1859)
1845 《穷人》《Бедные люди》 1846《双重人格》《Двойник》 1847 《女房东》《Хозяйка》 1848《白夜》《Белые ночи》
陀思妥耶夫斯基主要作品
1861 《被侮辱与被损害的》《Униженные и
后期
оскорблённые》1861-1862 《死屋手记》《Записки
(185 из Мёртвого дома》
91881)
1864
《地下室手记》《Записки
из
подполья》
1866 《罪与罚》《Преступление и наказание》
1868 《白痴》《Идиот》
1871-1880 《群魔》或《鬼》《Бесы》
他从小随父亲去偏远的医 院,经常见到疯子、精神病患 者和病人,目睹了不同的 “人”。
少年的两次打击
15岁时,他的母亲因肺结核去 世,他沉浸在丧母的哀痛之中。
16岁时,他最崇拜的诗人普希 金在决斗中死去。每次随哥哥和叔 母从教堂朝拜回来,他总是不断痴 痴地朗诵普希金的诗句。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
1838-1843年,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彼 得堡军事工程学校学 习。
《穷人》继承了普希金的《驿 站长》和果戈理的《外套》描写 “小人物”的传统,但比以往写 “小人物”的作品有新的突破。 他不但把19世纪40年代俄国社 会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时 期深受双重压迫的平民阶层的苦 难充分展示了出来,而且把主人 公的内心世界描写得更为丰富, 更为复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