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品类管理案例分析(七)

品类管理案例分析(七)

品类管理案例分析(七)
1. 有些商店对品类管理非常感兴趣,但是出于保护自己的商业机密考虑,不愿意同宝洁分享生意数据,只希望我们能够提供软件,教他们自己作品类管理。

[分析]
这样的商店往往对品类管理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还不了解。

成功的品类管理很重要的一点便是需要零售商及供应商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参与品类的管理。

一个零售商往往需要面对上百个品类,他不可能对所有品类的市场现状,发展趋势及消费者喜好等都了如指掌。

而那些有雄厚实力的在市场上处于领导者地位的生产商却是这些品类的专家,可以给零售商提供专业的建议,从而推动品类生意的发展。

此外,任何数据只有经过分析,并帮助作出生意决定时才是有意义的,否则毫无价值。

零售商应相信宝洁销售人员的职业道德,同宝洁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致力于追求双赢的生意结果。

2. 许多连锁超市有上百家门店,如何在连锁超市中开展EA及货架管理呢?
[分析]
在连锁商店中进行EA及货架管理工作,目前有两种可行的方法,一种是抽取总店的数据分析,再将所有门店按照生意规模分成A,B,C类三种,在每一类商店中选择一家作为样板确定具体的经营品种,及货架图拷贝到同类的其他商店中。

第二种是抽取门店的数据,再根据该门店的数据来确定门店的经营品种及货架图。

两种方法各有利弊,第一种方法的优点是省时间,并可覆盖更多的门店,但有时不够准确,各门店需要作一些微调。

第二种方法正好相反,优点是比较准确,但缺点是费时间,因此可覆盖的门店也少。

采用哪种方法,需要销售人员平衡利弊,并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

3. 一些厂商以支付高额费用的方式"买断"货架的前端或固定的面位,商店因为货架费为纯利润,所以在做货架调整时不愿移动或缩减该厂家的产品货架。

[分析]
首先,品类管理是以为消费者创造更高的价值为导向的。

货架费用只是单纯地为商场带来利益,对于消费者并没有价值,更不能帮助商场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第二,货架担负着刺激消费,留住购物者的职责。

平均而言,商场76%的产品是经"冲动式"的购物方式售出的,而80%的产品是经货架出售的!而知名度好,品质优良,购买频率高,忠实度高的产品才能有效地刺激顾客冲动消费并吸引他们走完整排货架。

所以,如果把消费者不感兴趣的产品放在货架前端,商场很可能会失去一些生意机会,对于整个品类乃至整个商场的生意都是个不小的损失;
第三,货架还担负着储存商品的任务,货架的库存管理水平直接影响销售及成本。

只有参考产品销量、销额、利润等重要指标的表现公平地安排货架才能最有效地利用商场的资源,减少脱销,增加销售。

无视销量、销额的表现,却根据厂家的陈列费用多少来安排货架的做法,只会导致脱销机会增多、库存加大、周转减慢,这些代价是陈列费用所无法补偿的。

从长远的生意来看,"买断"货架对商场是有害无益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