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开辟新的发展道路单元测试卷1. 1919年6月《新闻报》载:“此次沪(上海)上风潮始由学生罢课,继由商人罢市,近日将有劳动工人同盟罢工。
初因青岛外交……后即以释放京师被捕学生,并罢斥曹汝霖等三人为要求条件。
”上述新闻中透露该风潮的信息有()①已扩展到上海②爆发的导火线③学生是运动的先锋④运动具有反帝爱国性质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2. 识读地图是历史学习应掌握的技能,与图反映的历史信息相符合的是()A. 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B. 中国工农红军实行战略转移C. 八路军主动出击给日寇以沉重打击D. 人民解放军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3. 达州某中学九年级同学在复习中国历史时,整理了如下资料:“中共一大的召开”、“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遵义会议”、“四渡赤水”等。
据此判断,他们复习的学习主题是()A.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B. 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C. 近代化的进步D.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4. 为迎接中国共产党的生日,某校学生决定编排历史情境剧《红旗飘扬》。
其中有一场景与历史史实不符,请帮忙找出来()A. 南昌起义--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B. 井冈山会师--成立中国工农红军,巩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C. 遵义会议--毛泽东思想写进中国共产党党章,成为指导思想D. 红军长征--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5.兄弟齐心其利断金,望两岸共圆“中国梦”.历史上体现国共合作的事件有()①黄埔军校的创建②北伐战争③南昌起义④革命统一战线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6. 1921---1949年,中国共产党整整奋斗了28年。
“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这五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不朽业绩。
其中与“星火燎原”相对的重大历史事件是()A. 中共一大召开B. 遵义会议C. 工农武装割据D. 七届二中全会7. “这是一群激情荡漾的文人,这是一所海纳百川的学校,正是这群人和这所学校,在20世纪初的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一次思想解放的狂澜。
”这次“思想解放的狂澜”是指()A. 洋务运动B. 维新变法C. 新文化运动D. 北伐战争8.黄埔军校的校门上有“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的对联,在发生了一个事件之后,有人将对联中的“请”和“勿”进行了调换,你认为这一事件应是()A. 誓师北伐B. 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往武汉C. 北伐军攻克武昌D. 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9. 某次音乐会的节目单如下:《告别》《突破封锁线》《四渡赤水出奇兵》《飞越大渡河》《过雪山草地》《到吴起镇》《祝捷》《报喜》和《大会师》。
该次音乐会的主题最可能是()A. 建党伟业B. 长征精神C. 抗日烽火D. 解放岁月10.以“中国革命”为主题的红色资源,是发展红色旅游的宝贵财富。
以下红色旅游胜地的解说词中,正确的是()A. 南昌——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以此为中心诞生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B. 瑞金——有“共和国摇篮”之称,在这里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C. 井冈山——是一块红色的土地,在这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D. 会宁——红军三方会师,长征顺利结束11.学习历史可以用想象的方法来重建历史场景。
假如你生活在1917年的中国,可能看到的情形有()①有人在阅读《新青年》②青年学生热议巴黎和会③报纸上刊登倡导婚姻自由的进步文章④听到打土豪分田地的歌谣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12. 1920年2月陈望道在义乌翻译《共产党宣言》,完成后回上海交给指导长江以南建党活动的领导人审阅。
这一领导人是()A. 李大钊B. 陈独秀C. 毛泽东D. 周恩来13.重要历史人物在人类社会重大变革事件中起着重要作用。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历程中被誉为“人民领袖”,以下可以佐证的史实有()①发动南昌起义,创建人民军队②进军井冈山,开辟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③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①④14. 近代中国人民一直在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以下斗争没有促使中国政权更替的是()A. 辛亥革命B. 五四运动C. 北伐战争D. 解放战争15.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在北京召开。
下列关于党的会议叙述不正确...的是()A. 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B. 中共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C. 中共一大——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D. 八七会议——枪杆子里出政权16.朱德曾称赞某段历史“首义诞新军,喜庆工农始有兵”。
与此诗相符合的史实是()A. 武昌起义——吹响中国革命的号角B. 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广泛传播革命思想C. 南昌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D. 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中国特色革命道路17.明确时序是理解历史的基础。
以下是《历史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一书的部分目录,按历史发展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应是()①红旗飘扬井冈山②为全民族抗战而斗争③南湖红船风雨中起航④新中国的曙光A. ①②③④B. ②①③④C. ③①②④D. ④③②①18. 下图是1927年到193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图。
下列对图中A,B两时期党员人数变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①A时期黄埔军校的创办为我党输送了众多优秀的军事人才②B时期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给我党带来了重大的人员伤亡③A时期党员人数激增主要得益于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④B时期党员人数骤减主要是因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和长征带来的损耗A. ①③B. ②③C. ③④D. ②④19.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中,天安门是一个特殊的“见证者”在它见证的1919年5月4日的游行示威中,青年学生喊出的口号是()A.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B.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C.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D.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20. 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A. 清政府镇压的力度不同B. 农民阶级的麻木不仁C. 人民群众的参与程度不同D. 后者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1.下图是民国时期的一份报纸(局部),作为直接史料,可以用于研究()A. 戊戌变法B. 辛亥革命C. 五四运动D. 抗日战争22. “五四运动是个分水岭,从此军阀要过时,国会的花要谢,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幕府以来的士,从袁世凯训练下来的兵,都要让给新的知识分子与北伐革命军了。
”这表明五四运动()A. 改变了国家性质B. 社会领导力量发生了变化C. 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D.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23. 017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6周年纪念日。
某班同学要设计“中国共产党成立背景”的主题黑板报,下列作为板报内容不恰当...的是()A.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B. 十月革命的影响C. 中国工人阶级队伍发展壮大D. 国民党一大召开24. “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
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注:君指王尽美)。
”这是董必武同志于1961年写的一首诗。
诗中“南湖泛舟”有可能是在()A. 商讨党的纲领和工作计划B. 躲避国内敌对势力的屠杀C. 谋划建立南湖革命根据地D. 纪念中国共产党周年诞辰25.胡适先生曾说:“《新青年》杂志代表和创造了一个新时代。
”这个“新时代”指的()A.君主立宪时代B.民主共和时代C.民主科学时代D.社会主义时代二、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50分)26. ( 14分) 2018年是建党97周年,某校开展“知党史,报党恩”系列活动。
收集了下列资料:(1)【读资料,知党史】资料一中新知识分子认为需要的“更基本的东西”是什么?他们在资料二中的活动说明了什么?(4分)【唱歌谣,报党恩】(2)歌谣唱出了共产党诞生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4分)(3)为使“革命从此有方向”,共产党人在理论(或思想)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前行,试用大革命失败至抗战爆发前的两例史实说明。
(6分)27.( 16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80年,是中国半殖民地社会逐渐形成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历史,更是一部中国人民在艰苦的环境中,不断探索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历史。
(1)依据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进程,请分别写出材料一中图片C,D所反映的重大探索活动的名称(4分)。
它们的探索内容有何不同?(4分)材料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见下图)(2)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的理解? (4分)(3)综合两则材料和所学知识,在中国探索历程中你获得哪些宝贵的认识?(4分)28.( 18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盖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为本志之天职。
……”——摘自1915年陈独秀《警告青年》材料二:“我曾宣言志在辅导青年,不议时政……这些话说错了……我现在所谈的政治,乃是关系国家民族根本存亡的根本问题。
……”——摘自1919年3月陈独秀《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1)毛泽东曾说“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对比可以看出陈独秀的革命主张出现怎样的变化?(4分)请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说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2分)材料三:它不仅是近代中国政治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还推动了近代新文化运动更加深入健康发展……给新文化运动注入了新的、更加强大、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
——摘自冯天瑜、何晓明《中华文化史》(2)材料三中“它”是指什么历史事件?(2分)依据材料指出它“给新文化运动注入新的、更为强大、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的理由。
(4分)材料四: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12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我们却开动了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
……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
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
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
——摘自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12个月光阴”开始于哪一年?(2分)被誉为长征从此“走向黎明”是指哪一次会议?(2分)为什么?(2分)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开辟新的发展道路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共25题,共50分)二、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50分)26.(1)指“民主”“科学”的思想。
(2分)说明了五四运动后,他们接受并传播马克思主义。
(2分)(2)意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2分)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展了土地革命,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给农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