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三篇】

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三篇】

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三篇】【第一单元】一、文艺复兴运动(“对人的发现”)——性质: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

1.时间:14—17世纪;开始于意大利。

2.核心思想:人文主义(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精神:人文主义精神。

人文主义特点:以人性发对神性,以人权发对神权,以自由平等反对封建特权和等级制度。

人文主义精神内涵:追求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强调和发挥人的作用与价值。

)3.实质:不是复古而是创新,是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4.主要代表人物及作品:(1)但丁(意):文艺复兴的先驱。

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代表作《神曲》:是欧洲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

(2)达•芬奇(意):是世界历罕见的、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

代表作:《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

(3)莎士比亚(英):文学巨匠。

“四大悲剧”:《奥赛罗》、《李尔王》、《哈姆雷特》、《麦克白》。

5.影响:(1)冲破了封建教会的精神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2)强调和发挥人的作用与价值;(3)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

二、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的发现”;欧洲人的海外探险):标志着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1.时间:15—17世纪。

最早殖民探险的国家是:西班牙、葡萄牙。

2.根本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

根本动机:获取黄金追求财富。

3.主要航海家:(1)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地理大发现)。

1492年从西班牙(欧洲)出发,横渡大西洋,到达巴哈马群岛、古巴、海地等地(加勒比海的西印度群岛)。

称当地居民为“印第安人”(自认为到达的是印度)。

(2)迪亚士:到达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

(3)达•伽马:到达印度。

(4)麦哲伦:完成首次环球航行。

经过的大洋依次是: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4.影响:(1)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2)使欧洲资本主义触角伸向世界各地。

5.对哥伦布的评价:他发现美洲新大陆,是世界历一位杰出的航海家。

但给美洲人民带来灾难,因此他又是殖民强盗。

精神:勇于创新敢于拼搏探险。

6.哥伦布等航行家给我们的启示:要使一件事情做成功,必须要有知识技术,更需要勇气决心和团结合作、创新精神。

三、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一)“三资革命”的相同与不同:1.相同点:①性质:都是资产阶级革命;②领导阶级:都是资产阶级领导;③方式:都以暴力革命形式进行;④结果: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⑤原因: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⑥都颁布法律文件。

(这三部法律文件的共同作用:都是本国革命的纲领性文件,都推动了本国革命的发展。

共同主张:都体现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思想。

)2.不同点:(1)革命任务不同:①英、法:*封建专制统治,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②美: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2)革命成果不同:①英:颁布《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

②美:颁布《独立宣言》,结束英国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

③法:颁布《人权宣言》,彻底摧毁封建专制制度。

3.英、美、法革命对世界发展产生的共同影响:确立资本主义制度(资产阶级统治),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历史开始迈入近代社会。

(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年):(剥夺王权保留王位的革命。

)1.开始标志:1640年新国会的重新召开。

结束标志:1688年“光荣革命”。

2.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领导人:克伦威尔。

3.被送上断头台的国王:查理一世(斯图亚特王朝)。

4.颁布法律文件:《权利法案》(1689年)。

颁布机构:英国国会。

目的:限制王权。

内容:①限制王权;②确定国会拥有权力;③对公民的权利作了明确规定。

意义: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

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

(说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具有不彻底性)。

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①使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并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

②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是一场“欧洲范围的革命”(马克思)。

6.典故:“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

含义:王权受到限制;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但公民无权拒绝贫困,因为资本主义制度就是产生贫富不均的制度。

)7.《权利法案》颁布后,“国王靠议会生活”的新时代开始了。

这句话的含义是:王权受到了限制,英国实行了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统治开始了。

8、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性和反复性中,可以得出的启示是:新旧社会制度的更迭需要经过长期斗争。

(三)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年)(性质:既是资产阶级革命也是民族解放战争。

)1.开始标志: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

结束标志:1783年美英签署《巴黎和约》英承认美独立。

2.转折点: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

3.胜利:1781年英军司令康华利在约克镇向华盛顿投降。

4.颁布文件:《独立宣言》(1776年7月4日);颁布机构:大陆会议。

内容:①人人生而平等;②宣布北美13殖民地独立;③建立政府,主权在民,民主自由。

意义:①宣告北美13殖民地的独立;②标志着美国的诞生。

因为《独立宣言》体现“自由、平等”的民主原则,所以被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

5.领导人:华盛顿(战中为大陆军总司令,战后成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评价:领导美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开创民主政治先河(这是华盛顿的两大贡献)。

是美国历伟大的政治家和开国元勋。

被誉为“合众国之父”。

学习他哪些品质(精神):热爱祖国,不畏强暴,勇于承担责任,淡泊名利等。

6.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实现了国家独立,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四)法国大革命(1789—1794年):1.导火线:三级会议的召开。

2.开始标志: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结束标志:1794.7“热月政变”。

3.处死国王:路易十六(波旁王朝)。

4.法国大革命达到高峰:雅各宾派上台执政。

(领导人:罗伯斯庇尔)5.颁布文献:《人权宣言》(颁布机构:制宪议会)。

内容:①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就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②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

③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

意义:是法国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纲领性文件,促进大革命的深入发展。

成为法国大革命彻底性和典型性的重要标志。

《人权宣言》的内容是针对法国封建等级制度而言的。

其作用是:鼓励法国人民*封建专制统治。

但后来法国1791年宪法规定,只有“有产者”(资产阶级)才有选举权,说明法国大革命所标榜的“自由”“平等”只是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广大人民则不可能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

(划线部分是对法国大革命标榜的“自由平等”的认识)6.法国大革命影响:①彻底摧毁了法国封建专制制度,动摇了整个欧洲封建制度的基础。

②“民主”“共和”思想广为传播。

③所争取的民主权利为少数人(资产阶级)所享有。

四、拿破仑(“科西嘉怪物”;其执政时期被称为“拿破仑时代”)1.上台标志:1799年“雾月政变”。

2.称帝:1804年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资产阶级性质的帝国)。

3.为维护资产阶级利益,为加强统治,他颁布《民法典》《商法典》《刑法典》等法律文献。

其中最的是《民法典》即《拿破仑法典》:是资产阶级国家的第一部民法典,为后来许多欧洲国家借鉴和效仿。

(也是拿破仑引以为自豪的东西。

)4.拿破仑对战争的作用:积极①多次打败欧洲的反法同盟,保卫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果实;②把革命成果通过暴力推广到欧洲大陆,加速了欧洲社会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

消极:后期对外战争威胁了欧洲所有国家的主权,侵犯了别国人民的利益。

(消极作用也是拿破仑失败的原因)。

5.彻底失败标志:1815年滑铁卢战役。

拿破仑从此退出法国政治舞台。

评价:纵观其一生,拿破仑仍不失是一位资产阶级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法国乃至欧洲历史都产生重大历史影响。

6.对拿破仑一生的认识(启示):勤奋、自信、勇敢、忍耐使拿破仑走向成功;骄傲自满,狂妄自大,迷信武力导致拿破仑的失败。

7.对拿破仑对外战争的评价:前期战争具有反干涉、反侵略的正义一面,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沉重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推动了欧洲近代化进程,传播了大革命的思想。

后期战争威胁了欧洲其它国家的主权,侵犯了别国人民利益,遭到各国的联合抵抗,具有侵略性。

【第二单元】★一、第一次工业革命(改变世界面貌的蒸汽革命):1.前提: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工业革命发生的根本原因(推动力):市场在扩大,需求在增加。

2.时间:18世纪60年代(或18世纪中期);首先发生在英国(棉纺织业)。

3.标志: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机器的发明和使用);开始标志:珍妮机的发明。

4.特点: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5.时代:“蒸汽时代”。

6.主要发明及成果:(1)珍妮机(哈格里夫斯):意义:第一台真正近代意义的机器;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2)瓦特改良蒸汽机: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3)史蒂芬孙发明火车(蒸汽机车):使人类在交通领域迈入“火车时代”。

(4)富尔顿发明汽船。

(5)蒸汽机发明后首先应有于棉纺织业。

蒸汽机为火车提供了动力。

7.工业革命的影响(后果):(1)创造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2)产生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对立的阶级,其斗争逐渐明显尖锐。

(社会关系)(3)现代工厂制度建立(从手工工场向大工厂时代过渡)。

(4)消极:带来环境污染。

8.工业革命的认识(启示):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推动社会的进步。

②同时带来环境污染,因此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9、学习发明家的品质精神:瓦特等人的成就使我们认识到勤奋钻研、勇于实践探索、抓住机遇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我们要学习发明家的勇于创新、大胆探索的精神。

10.火车等新式交通工具的积极影响:方便了人们出行;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密切了人们之间的联系;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土兵起义)——反英。

(18世纪中期):1.背景:英国的殖民统治导致民族矛盾激化。

2.导火线:“涂油子弹事件”。

3.领导人物:章西女王(在保卫瓜廖尔的战斗中壮烈牺牲)。

4.结果:失败。

5.意义:表现了印度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不屈精神,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三、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反西班牙葡萄牙(18世纪末19世纪初):1.背景:西班牙殖民统治引起人民的反抗。

2.领导人物:“解放者”玻利瓦尔(解放了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等地。

以他名字命名的国家是玻利维亚)。

3.结果:除古巴外,绝大多数拉美国家摆脱了西、葡的殖民统治。

四、英国的殖民扩张和“三角贸易”:(一)英国的殖民扩张:1.英国对印度进行殖民统治根本目的:攫取财富,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寻求市场、劳动力和生产资料。

★2.殖民机构是:东印度公司;代表人物:克莱武(侵吞孟加拉国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