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甲基化概述在哺乳动物基因组中,甲基化是一种表观遗传机制,包括将甲基转移到胞嘧啶的C5位置形成5-甲基胞嘧啶。
DNA甲基化通过招募参与基因抑制的蛋白或通过抑制转录因子与DNA的结合来调节基因表达。
在发育过程中,DNA甲基化的模式在基因组中发生变化,这是DNA从头甲基化和去甲基化的动态过程的结果。
DNA甲基化是被一个甲基转移酶家族所催化,转移S腺苷甲硫氨酸(SAM)的一个甲基到第五个碳胞嘧啶残基形成5mc , Dnmt3a和Dnmt3b可以建立一个新的DNA甲基化模式来去修饰DNA,被称为从头甲基化。
另一方面,Dnmt1在DNA复制过程中起作用,将亲代DNA链上的甲基化模式复制到新合成的子链上。
这三种DNA都广泛参与胚胎的发育。
这三种DNA都广泛参与胚胎的发育。
当细胞到达终末分化时,Dnmt的表达大大降低。
这似乎表明有丝分裂后细胞的DNA甲基化模式是稳定的。
大部分DNA的甲基化发生在鸟嘌呤核苷酸或CpG位点之前的胞嘧啶上。
总的来说,哺乳动物基因组中CpG位点的减少可能是由于5 - mc可脱氨成胸腺嘧啶的诱变潜力。
剩余的CpG位点分布在整个基因组中,除了CpG岛外,它们都被严重甲基化。
DNA甲基化对沉默逆转录病毒分子、调节组织特异性基因表达、基因印记和X染色体失活至关重要。
不同基因组区域的DNA甲基化可能根据潜在的遗传序列对基因活动产生不同的影响。
一、DNA甲基化的位置1.1 基因间区大约45%的哺乳动物基因组由转座因子和病毒因子组成,这些因子被大量甲基化而沉默。
这些元素中的绝大多数是通过DNA甲基化或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5mC的破坏而产生的突变而失活的。
如果表达,这些元素是潜在的有害的,因为它们的复制和插入可以导致基因损坏和DNA突变。
胞内颗粒(IAP)是小鼠基因组中最具侵袭性的逆转录病毒之一。
在整个生命过程中,IAP在配子形成、发育和成年阶段都被高度甲基化。
甚至在胚胎内部,当基因组其余部分相对低甲基化时,Dnmtl维持对IAP元件的抑制。
当Dnmtl被基因突变耗尽,导致广泛的低甲基化时,IAP元素被表达。
这表明,在基因间区,DNA甲基化的主要作用之一是抑制潜在有害基因元素的表达。
1.2 CpG岛CpG岛是大约1000个碱基对长度的DNA延伸,它们的CpG密度比基因组的其他部分高,但通常不会甲基化。
大多数基因启动子,大约70%,在CpG岛。
特别是,管家基因的启动子常常嵌入到CpG岛。
CpG岛,尤其是那些与启动子相关的基因在小鼠和人类之间高度保守。
在整个进化过程中,CpG岛屿的位置和保存意味着这些区域具有重要的功能。
CpG岛通过调控染色质结构和转录因子的结合来促进基因表达。
DNA有规律地包裹在组蛋白周围,形成被称为核小体的小段。
DNA与组蛋白的联系越紧密,对基因表达的宽容程度就越低。
CpG岛的一个共同特征是,它们比其他DNA片段包含更少的核团。
与CpG 岛相关的少数核小体常含有组蛋白,其修饰涉及增强基因表达。
尽管约50%的CpG岛包含已知的转录起始位点,但CpG岛往往缺乏常见的启动子元件,如TATA boxes 。
由于许多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富含GC, CpG岛可能会增强对转录起始位点的结合。
CpG岛虽然缺乏共同的启动子元件,但却能增强DNA的可达性,促进转录因子的结合。
CpG岛的甲基化导致了稳定的基因表达沉默。
在配子发生和胚胎早期发育期间,CpG 岛经历了差异甲基化。
通过CpG岛调控基因表达的甲基化能力对建立很重要。
印迹基因仅由两个遗传亲本染色体中的一个表达,它们的表达由遗传亲本决定。
除了印迹基因外,CpG岛的DNA甲基化还在发育和分化过程中调控基因表达。
就像CpG岛与基因表达的控制相联系,CpG岛可能表现出组织特异性的DNA甲基化模式。
虽然CpG群岛在基因内和基因体区域可能存在组织特异性甲基化模式,与转录起始位点相关的CpG岛很少出现组织特异性甲基化。
相反,距离CpG岛2 kb远的被称为CpG岛边界的区域,具有高度保守的组织特异性甲基化模式。
与CpG岛一样,CpG岛的甲基化与基因表达的减少高度相关。
1.3 基因本体由于哺乳动物基因组中的大多数CpG位点都是甲基化的,所以这些基因本身也必须含有甲基化。
基因体被认为是基因第一个外显子之后的区域,因为第一个外显子的甲基化,就像启动子甲基化一样,会导致基因沉默。
有证据表明,基因体的DNA甲基化与细胞分裂中更高水平的基因表达有关。
然而,在缓慢分裂和非分裂的细胞如大脑中,基因体甲基化与基因表达增加无关。
甲基结合蛋白是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之间最紧密的联系。
MBDs和UHRF蛋白均与甲基化DNA和组蛋白相互作用以增强基因抑制。
KRAB锌指蛋白通常通过与TRIM28的相互作用发挥表观遗传抑制因子的作用。
TRIM28是多功能抑制因子复合物的一个组成部分,至少在这种情况下,核小体重构和组蛋白去乙酰化(NuRD)复合物、h3k9me3催化组蛋白甲基转移酶SETDB1、异染色质蛋白1 (HP1)、DNA甲基转移酶DNMT1、DNMT3A和DNMT3B。
尽管合子型ZFP57突变体的DNA甲基化维持缺陷不太明显,而父系ZFP57的表达挽救了母系ZFP57的缺失,但母系Trim28的缺失本身就是胚胎致死的。
母系Trim28突变体的死亡时间和胚胎表型是高度可变的,在一些母系和父系icr中也发生低甲基化。
对单个囊胚的DNA甲基化分析证实,随机、随机的甲基化缺陷(和表型)是基于携带正常和异常印迹基因位点的早期Trim28母源缺失胚胎的镶嵌组成二、DNA甲基化的基本机制建立,识别和去除DNA甲基化的酶可以分为三类: writers, erasers和readers。
writers是一种催化将甲基加到胞嘧啶残基上的酶。
erasers修改并除去甲基。
readers识别并与甲基结合,最终影响基因表达。
2.1 DNA甲基化书写Dnmt家族的三个成员直接催化甲基加在DNA上: Dnmtl、Dnmt3a和Dnmt3a。
虽然这些酶具有类似的结构与一个大的n端调节域和一个c端催化域,它们有独特的功能和表达模式。
Dnmtl在包括大脑在内的哺乳动物组织中高度表达。
与其他Dnmts不同,Dnmtl优先甲基化半甲基化DNA 。
在DNA复制期间,Dnmtl定位于复制叉,在那里新合成的半甲基化DNA形成。
Dnmt1与新合成的DNA有关并且将其甲基化以精确模拟DNA复制前的原始甲基化模式。
此外,Dnmtl还具有修复DNA甲基化的能力。
因此,Dnmtl被称为主要维护的Dnmt,它在细胞谱系中维持了DNA甲基化的原始模式。
Dnmtl在细胞分化和分裂中起着关键作用。
Dnmt3a和Dnmt3b在结构和功能上极为相似。
与Dnmtl不同,Dnmt3a和Dnmt3b过表达时都能够甲基化天然和合成DNA,而不偏向于半甲基化DNA 。
因此,dnmt3a和Dnmt3b被称为从头合成Dnmt,因为它们可以将甲基化引入未休饰DNA。
Dnmt3a与Dnmt3b 的主要区别在于其基因表达模式。
虽然Dnmt3a相对广泛表达,但除了甲状腺、睾丸和骨髓外,Dnmt3b在大多数分化组织中表达较少。
Dnmt3b在早期发育中是必需的,而Dnmt3a在正常的细胞分化中是必需的。
Dnmt家族的最后一个成员是Dnmt3L,这是一种缺乏其他Dnmt酶催化结构域的蛋白质。
Dnmt3L主要在发育早期表达,成年后仅局限于生殖细胞和胸腺。
虽然Dnmt3L本身没有催化功能,但它与Dnmt3a和Dnmt3b结合,刺激它们的甲基转移酶活性。
2.2 DNA甲基化清除DNA脱甲基作用特点是被动或主动。
被动DNA去甲基化发生在细胞分裂过程中。
在细胞复制过程中,由于Dnmt1积极维持DNA甲基化,它的抑制或功能障碍使新掺入的胞嘧啶保持未甲基化状态,因此降低了每次加入后的总甲基化水平。
活跃的DNA去甲基化可以在分裂细胞和非分裂细胞中发生,但该过程需要酶反应处理5mc,以便将其还原为未修饰胞嘧啶。
脱甲基作用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发生,进一步修饰5 mc,通过脱氨基作用和/或氧化反应的产物认可基本切除修复(BER)途径用裸体替换修改的胞嘧啶。
尽管人们普遍同意,BER 通路是DNA脱甲基的最后一步,特定的酶和化学中间体在脱氧核糖核酸去甲基化过程中形成的。
5mC可以在两个位置被化学修饰,胺基和甲基。
通过AID/ APOBEC(激活诱导的胞苷脱氨酶/载脂蛋白B mRNA -剪接酶复合物)将胺基脱氨成羰基,有效地将5mC转化为胸腺嘧啶,从而产生G/T失配,诱导BER通路纠正碱基。
2.3 DNA甲基化阅读DNA甲基化本身可能通过破坏转录激活因子的结合而降低基因表达,而第二类对5mC 具有高亲和力的蛋白质则会抑制转录因子的结合。
DNA甲基化可由三个不同的蛋白质家族识别:MBD蛋白、UHRF蛋白和锌指蛋白。
在这些家族中,MBD是第一个被发现的。
MBD 蛋白包含一个保守的甲基-CpG结合域(MBD),它对单个甲基化CpG位点具有更高的亲和力(Nan et al, 1993)。
这个家族包括MeCP2,第一个识别的甲基结合蛋白,连同MBD1、MBD2、MBD3和MBD4 。
与其他组织相比,MBDs在大脑中的表达更高,许多MBDs对正常的神经元发育和功能非常重要。
在MBD家族中,MBD3和MBD4是不寻常的。
例如,由于MBD 区域的突变,MBD3不能直接与DNA结合。
虽然MBD4通常与DNA结合,但当鸟嘌呤与胸腺嘧啶、尿嘧啶或5-氟尿嘧啶不匹配时,MBD4会优先识别,并与参与DNA错配修复的蛋白结合。
三、哺乳动物发育过程中DNA甲基化重编程3.1 DNA甲基转移酶和调节剂3.1.1 DNMT 1和uhrf 1-维护甲基化机械的关键部件DNMT 1,一种DNA甲基转移酶基因,是从小鼠细胞中克隆出来的。
它有几个转录起始点,产生三个主要的异构体. Dnmt 1,在体细胞中表达,编码1620个氨基酸的全长DNMT 1蛋白。
Dnmt1o,在卵母细胞中特异表达,编码一种蛋白质产物,由于从下游起始密码子翻译而缺乏N-末端118个氨基酸。
与DNMT 1相比,DNMT1o具有相似的催化活性,但似乎更稳定。
Dnmt1p在粗线精母细胞中特异表达,不产生蛋白质产物。
DNMT 1包含一个C末端催化结构域,它包含所有DNA甲基转移酶的特异性结构域(I-X)和一个包含多个功能域的独特的N端调控域。
这些结构域包括:核定位信号(Nls),将dnt 1导入细胞核;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结合域(Pbd),与DNA复制机制相互作用;针对dnt 1到DNA复制灶的复制聚焦序列(Rfts);结合非甲基DNA的cxc锌指结构域(cxc锌指结构域);以及dnmt 1催化活性所需的两个溴邻同源区(Bah)和甘氨酸赖氨酸(Gk)重复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