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业大学200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简要解释下列名词(共计20分,每个名词解释2分)
1.缓和曲线
2.设计车速
3.横向力系数
4.停车视距
5.爬坡车道
6.山脊线
7.路基工作区 8.沥青混合料疲劳寿命
9.路面平整度 10.路基压实度
二.填空题(共计30分,每空1分)
1.按技术标准分类,我国公路共分为(1)、(2)、(3)、(4)、和(5)。
2.按照道路在城市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城市道路分为(6)、(7)、(8)、和(9)四类。
3.汽车在道路上行驶过程中需要克服的阻力有(10)、(11)、和(12)。
4.我国的道路路面分成四个等级,即(13)、(14)、(15)、和(16)。
5.路面使用品质主要指路面的(17)、(18)、(19)和抗滑性能四项指标。
6.用于表征土基承载能力的强度指标主要有(20)、(21)、和(22)。
7.我国《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对于不同等级的公路规定了(23)半径、(24)半径和(5)半径三种最小半径,分别在不同条件下采用。
8.路基稳定材料中的无机结合料主要指(26)、水泥和(27)。
9.我国道路结构主要包括面层、(28)、(29)、和(30)。
三.选择题(共计30分,每个小题3分)
1.当设计车速大于60公里/小时,反向曲线间最小长度以不小于设计车速的倍为宜,否则可以考虑在反向曲线间设置缓和曲线直接相联,从面构成形曲线。
(A):3倍、S形:(B):6倍、C形;
(C):2倍、S形;(D):6倍、S形。
2.各种成因的土都可以用石灰来稳定,但实验表明,用石灰稳定的效果显著,强度也高。
(A):砂性土;(B):粘性土;(C):砂砾土。
3.某双车道公路转弯路段需加宽,若其上行驶汽车后轴至前保险杠距离为5m,转弯半径R=250m则加宽值应为。
(A):0.1m;(B):0.5m;(C):1.0m。
4.我国柔性路面设计通常采用的路基强度指标为。
(A):CBR;(B):回弹模量;(C):地基反应模量;(D)抗剪强度。
5.我国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中,选择的临界荷位一般位于。
(A):板角部位;(B):横缝边缘中部;(C):纵缝边缘中部
6.假定路面混凝土板变形完全受阻,在中午时间段混凝土板产生翘曲应力,此时板底弯拉应力是荷载应力温度翘曲应力。
(A):减;(B):加;(C):不考虑。
7.微丘地形是指起伏不大的丘陵,地面自然坡度在以下,相对高差在以下。
(A):3°、100米;(B):20°、200米;(C):20°、100米。
8.我国《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除可不设缓和曲线外,其余各级公路都应设置缓和曲线。
(A):三和四级公路;(B):四级公路;(C):二级公路。
9.相同车辆荷载作用下,弯沉盆半径较大的路面结构较弯沉盆半径较小的路面结构的刚度是。
(A)小;(B)大;(C)相同;(D)与弯沉盆半径无关。
10.从土的路用性能讲,粘性土砂性土,粉性土。
(A):优于、劣于;(B):劣于、优于;
(C):优于、优干;(D):劣于、劣于。
四.简要回答下列问题(共计30分,每个问答题6分)
1.简要叙述在道路路线设计中直线和缓和曲线的优缺点。
2.城市道路横断面有哪几种形式,各有什么特点?
3.设置道路路肩目的和主要作用是什么?
4.简述沥青路面的面层、基层和垫层的主要作用和通常使用的建筑材料。
5.何为路面结构性破坏和功能性破坏?并举例说明。
五.计算题(共计40分)
1.某计算行车速度为60Km/h的一级公路有一变坡点,桩号K10+800,变坡点高
程为156.30m,两相邻路段的纵坡为i
1=3.0%和i
2
=+4.0%。
在K10+820处有一构
造物,要求其设计标高不低于157.90m,试计算竖曲线最小半径,并计算竖曲线起点、桩号K10+820和竖曲线终点的设计高程。
(15分)
2.某双车道公路,计算行车速度为60Km/h,路基宽度8.5m,路面宽度7.0m,弯道转角为a=48°49′50″。
弯道内侧中心附近的障碍物距路基边缘4.0m。
试设计该平曲线,确定曲线半径和缓和曲线长度,验算能否保证行车视距,如不能保证行车视距,清除障碍物的最小宽度是多少。
(行车视距S=150m)(25分)注: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提供以下数据:
1.视距验算公式:
(1)圆曲线长度L.′>视距S
(1cos )2
s h R γ=-,其中180=S S R γπ (2)平曲线长度L >视距S >圆曲线长度L ′
'2(1cos )sin()()22
s h R l l αβ
αδ-=-+-- 式中:2''=arctan 16S
l l l R l l δ⎧⎫⎡⎤⎛⎫⎪⎪++⎢⎥⎨⎬ ⎪⎢⎥⎝⎭⎪⎪⎣⎦⎩⎭,其中'1()2S l L S =- (3)平曲线长度L <视距S
2(1cos )sin()sin 2222S
S S L h R l αβ
ααδ--=-+-+⋅,其中=arctan 6S l R δ 2.平曲线要素公式:
3
22240s S L L q R
=- (m) 243242384S S L L P R R =- (m) 028.6479S L R β=⋅
(°) ()2T R p tg q α=+⋅+ (m) 0(2)2180S L R L π
αβ=-+ (m) ()sec 2E R p R α
=+- (m)
2J T L =- (m)
3.竖曲线要素公式:
L R ω= 22L R T ω== 22x h R
= 2
2T E 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