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按摩PPT课件
• 用双手作相反方向或同一方向扳动肢体的方法, 是关节被动运动的一种手法。 一手(或一人)扶 握固定关节近端,另一手(或另一人)扳动关节 远端肢体,作适当幅度的单一屈曲、伸展、旋转 、内收或外展等活动,并常在关节活动到一定程 度后,施加一个短促的相同运动方向的有力快速 的继续运动。
-
19
• 扳法是关节被动运动的一种手法,其操作方法随 部位而异。关节错位或关节功能障碍等症常用本
-
3
按摩的作用
• 一、调节神经功能 • 二、改善血液循环 • 三、解痉止痛,促进损伤组织修复 • 四、松解软组织粘连,改善关节功能 • 五、消除疲劳,预防损伤 • 六、心理效应
-
4
第二节 常用手法
• 中医手法的流派较多,形成了各种手法 特点,但总体上来看,不外乎肌肉放松 按摩手法、活动关节手法和指针腧穴手 法三类。
-
7
(三)搓
• 两手夹住肢体对称部位,快速来回搓动肌肉或肢体 。动作轻快、协调,双手力量均匀、连贯,始终保 持一定的对向压力。双手对向移动距离短,频率快 。(演示)
-
8
(四)推法
• 手掌或拇指紧贴皮肤 作直线向前的单向推 压动作。操作时有节 奏地作间断性的一推 一压,或连续缓慢向 前推动,动作沉稳有 力,不宜过快过猛。 推法也常沿经络循行 方向进行。(演示)
-
14
(二)捏
• 对合用力挤按肢体肌肉或其它组织,间断或不间断用力。可循肢体纵 轴方向运动或固定在一处操作。肌腱、韧带用指尖捏,肌肉用指腹捏 (图5-10)。
• 促进萎缩肌肉张力的恢复。同时也可消除气血凝滞、组织肿胀和肌肉 酸胀的疲劳感,缓解肌肉痉挛及肌腱挛缩等。
-
15
-
16
(三)掐法
• 用拇指指端或指尖在损伤部位或腧穴部 向深部用力。在掐的同时根据需要可辅 以推、拨、揉的动作。力量贯注于手指 端,强度以酸胀为宜。掐后应轻揉该部 缓解掐的刺激强度(图5-11)
-
22
第三节、手法实施要领
一、操作技巧
• 手法操作要遵循有力、柔和、持久、深透的 基本要求。强调力的运用与手法技巧结合。 手法的选择应根据损伤病变的轻重程度、部 位、性质、阶段、以及患者的健康状况、伤 后局部反应进行取舍。
• 为减少按摩时的阻力,避免皮肤受伤和增强 按摩的效果,在按摩时可选用适当的滑润剂 或药剂作介质。一些药用介质在按摩手法的 作用下,能充分浸透入肌肤中,提高治疗效 果。
• 按操作特点分类磨擦类、摆动类、振动 类、挤压类和摇转类五类手法
-
5
一、摩擦类
(一)摩动
• 用手掌或手指在皮肤上 轻轻地作来回直线或圆 形或螺旋形的轻缓抚摸 运动(图5-1)。操作时 手不离开皮肤,动作轻 缓、柔和、用力均匀, 使被抚摩者有舒适感。 抚摩力量轻,只作用于 皮肤。
-
6
(二)擦法
• 用拇指或手掌在皮肤 上作直线或回旋形的 快速摩擦。摩擦力大 而均匀,动作快而灵 活,连续不断,使肌 肉皮肤有舒热感(图 5-2)
-
17
(四)拨法
• 以拇指或四指指端按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再对肌束作横 向拨动,称为拨法。指端用力,手法移动范围较小,动作 轻巧,用力以患者能忍受为度。常用在肌腹和关节韧带部 位。在腰背等肌肉丰满处,可双手重叠用力操作。若手下 肌肉有筋结感可加大力量操作(图5-12)。
-
18
五、运动关节类 (一)扳法
第五章 按 摩
massage
-
1
按摩起源
• 按摩是祖国医学的一 项宝贵遗产,经过几 千年的医疗实践,显 示出其奇特的治疗效 果。按摩是中国运动 创伤的主要治疗手段 之一。
-
2
第一节 按摩的应用与研究
按摩是通过手或器械,以力的形式作用于人体,达到防治疾病、消 除疲劳的一种治疗方法。
• 按摩有疏通经络,滑利关节,调整脏腑气血功能,增强人体抗病 能力等作用。按摩简单易行,既能治病,又能防病;既可单独运 用,又可与其它疗法并用,
法治疗。扳法必须在其它手法使肌肉痉挛缓解后 进行(图5-13)。
-
20
(二)牵拉
• 固定肢体或关节的 近端,牵拉肢体远 端,又称拔伸。操 作时用力均匀而持 久,动作缓和,不 可用猛力牵拉,力 量应逐渐加大。
• 对扭伤的肌腱、移 位的关节有整复作 用,对痉挛肌肉有 解痉作用。
-
21
(三)摇晃
• 一手握关节近端,另一 手握关节远端肢体,使 关节远端作被动的回旋 转动或外展内收或(和 )屈伸运动。摇晃是关 节被动运动的一种手法 ,其操作方法随部位而 异(图5-14)。
-
9
二、摆动类
(一)滚法
• 用手背近小指侧或小指 、无名指、中指的掌指 关节突起部和小鱼际, 贴于治疗部位上,掌指 关节略为屈曲,通过腕 关节屈伸及前臂旋转的 协同动作,产生轻重交 替、持续不断的力作用 于治疗部位。手法操作 时,压力须均匀,动作 协调而有节律。
-
10
(二)揉法
• 以手掌或手指紧贴于皮 肤上或穴位,作直线来 回或圆形回旋的揉动, 分为掌揉法和指揉法。 用力均匀,动作协调, 速度不宜过快。用力较 大时,作用力直达深部 肌肉,手法操作后皮肤 表面不应发红(演示) 。
-
11
三、振动类 (一)叩击
• 用手指指腹、指尖或握 空拳,双手交替或单手 击打身体。根据手形的 不同,可分为空拳盖击 、空拳竖击、指尖叩击 、掌侧击和拍打五种。 空拳盖击、竖击和掌侧 击,多以双手交替进行 ,动作快而迅速。指尖 叩击和拍击则常用单手 操作,动作稳准,速度 适中。拍打可用单手或 双手交替操作(演示) 。-12(二)抖动
• 用手握住患者肢体远端 ,在向远端拉伸的基础 上,将肢体用力作连续 的小幅度的上下或左右 的颤动。抖动时幅度小 ,频率快(图5-8)。
-
13
四、挤压类 (一)按压
• 单手或双手重叠向下按 压,或用拇指按压穴位 。可在按的基础上施加 其它手法,如拨,揉等 ,以增强按摩效果。用 力由轻而重,逐渐增加 ,需要时可借助操作者 的体重施压于患部,慢 速间断按压或快速连续 按压。此外,还可用双 手重叠紧紧贴按腰部, 作较大幅度的来回压晃 (演示)。
-
23
二、治疗时间、次数和强度
• 按摩时间的长短、次数的多少和强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按摩的治疗 效果。因此,只有恰如其分地、灵活地掌握按摩的时间、次数和强度 ,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和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