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按比例分配(2).ppt

按比例分配(2).ppt


四、巩固应用,拓展思路
3. 学校把栽70棵树的任务,按照六年级三个班的人数分配给 各班。一班46人,二班44人,三班50人。三个班各应栽树 多少棵?
方法一: 46︰44︰50= 23︰22︰25 23+22+25=70 70÷70=1(棵) 一班:1×23=23(棵) 二班:1×22=22(棵) 三班:1×25=25(棵)
方法四: 46+44+50=140(人) 140÷70=2(人) 一班:46÷2=23(棵) 二班:44÷2=22(棵) 三班:50÷2=25(棵)
四、布置作业
作业:第55页练习十二,第1~4题。
方法二:
① 总份数:4+1=5
② ③
浓水缩有液:有10:0×50054×=1450=0(10m0(L)mL)
问题:如何检验解答是否正确呢?
需要检验: (1)浓缩液+水=500mL (2)浓缩液︰水=1︰4
二、设置情境,引起质疑
几个同学凑钱批发文具,我们来看看他们拿出了 多少钱,买了哪些物品,这些物品怎么分配才公平?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

例2 按比例分配
一、知识铺垫
数学兴趣小组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是5︰4。
问题:1. 从这个信息中你能想到什么?
提 (示4男:)可生份以人。把数这男个是生兴女人趣生数小看人组作数共(的有((5)份54 ,)9)女份,生。人数有 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4 ),
5
男生人数是全班总人数的( 5 ),
② ③
浓水缩有液:有10:0×50054×=1450=0(10m0(L)mL)
问题:3. 反馈与交流: (1)你知道方法一中每一步求的是什么吗?
(2)你知道方法二中每一步求的是什么吗?
4. 沟通与比较: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三、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4. 回顾与反思
方法一:
① 总份数:4+1=5 ② 每份是:4÷1=5(mL) ③ 浓缩液有:100×1=100(mL) ④ 水有:100×4=400(mL)
你们认为怎么分配比较合理,为什么?
按凑钱多少来分配笔记本……
三、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 创设情景
这是某种清洁剂浓缩液 的稀释瓶,瓶子上标明的比 表示浓缩液和水的体积之比。 按照这些比,可以配制出不 同浓度的稀释液。
问题:1. 什么是稀释液?什么是浓缩液?
2. 1︰2的稀释液怎么配制呢?
浓水 缩 液
(2)陈虹拿出6元,赵林玉拿出4,一共买了 15本同样的笔记本。
按凑钱多少来分配笔记本……
方法一: 6+4=10 15÷10=1.5(本) 1.5×6=9(本) 1.5×4=6(本)
方法二:
6+4=10 15× 6 =9(本) 10 15× 4 =6(本) 10
问题:1. 观察上面两道题,说一说按比例分配问题有什么特点。 2. 解决此类问题时要注意什么?
三、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2. 阅读与理解
问题:1. 题目中要分配什么?是按什么进行分配的? 2. 500mL是配好的稀释液的体积,1︰4表示什么? 3. 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三、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3. 分析与解答
500毫升稀释液
浓缩液

1份
4份
问题:1. 根据信息画出线段图;说一说线段图所表示的意思。
?ml
1: 4
?ml
500ml
问题:2. 独立尝试解决问题。
把稀释液体积500ml拿来分配;
按照浓缩液:水=1:4来分,即按 浓缩液1份,水4份来分。
三、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3. 分析与解答
方法一:
方法二:
① 总份数:4+1=5
② 每份是:4÷1=5(mL)
① 总份数:4+1=5
③ 浓缩液有:100×1=100(mL) ④ 水有:100×4=400(mL)
四、巩固应用,拓展思路
几个同学凑钱批发文具,我们来看看他们拿出了 多少钱,买了哪些物品,这些物品怎么分配才公平?
(2)陈虹拿出4元,赵林玉拿出4,李兰拿出 2元,一共买了15本同样的笔记本。
四、巩固应用,拓展思路
2. 有一个长方形的花坛,周长200米,长与宽的比是3∶2。 这个花坛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米?
9
女生人数是全班总人数的( 4 )。
9
二、设置情境,引起质疑
几个同学凑钱批发文具,我们来看看他们拿出了 多少钱,买了哪些物品,这些物品怎么分配才公平?
(1)李兰和张清各拿出8元,一共买了10支 水彩笔。
把10支水彩笔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10÷2=5
(2)支陈。虹拿出6元,赵林玉拿出4,一共买了 15本同样的笔记本。
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 常常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 的比来分配。这种分配的方法 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小结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征: 已知总数和各部分数的比,求各部分数。
方法与步骤:
1、根据比先求出总份数。 2、求出各部分数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3、运用分数乘法列式计算,求出各部分数。 4、答题并检验。
方法三:
一班:70× 46+4464+50 =23(棵) 44
二班:70× 46+44+50=22(棵) 25
三班:70× 46+44+50 =25(棵)
方法二:
46︰44︰50= 23︰22︰25 23
一班:70× 23+22+25 =23(棵) 二班:70× 23+2222+25=22(棵)
25 三班:Hale Waihona Puke 0× 23+22+25 =25(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