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微粒案例分析
事例综述:
203床病人甲,正在输液中,突然发现输液瓶底有一黑点,恰巧实习小王正在巡视病房,就向实习护士小王询问输液瓶内的黑点问题。
护士小王听后看了一下输液瓶,就说好像是有黑的东西。
病人听后很不满意,并扬言要投诉。
这时护士小王赶紧对病人说,我找老师问问吧?责任护士立即向病人道歉,并与其沟通,給予解释,告知黑点为何物质,及其产生的原因及后果。
最后,病人较满意未投诉。
主观问题:
1、护士在配完药后及更换液体时未仔细查对液体。
2、实习护士业务知识缺乏。
3、实习护士缺乏法律意识,不懂装懂。
客观问题:
1、在配药溶解过程中,加药针尖反复穿刺瓶塞,会导致塞屑微粒
进入液体内。
2、加药用的针尖为16#且针尖头部为斜面状,易产生碎胶屑。
3、大输液为瓶装,封口为橡胶塞。
应对及改进措施、方案:
1、改进输液加药针头,将斜面针尖更换为侧孔配药针尖,在加药
注射器和输液瓶上各插入针头,防止反复插穿针头使碎胶屑进
入液体。
2、护士操作时加强责任心,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在溶解药物和抽
药时,注意选择锐利不带钩的针尖,并尽量减少对瓶塞的穿刺
数和避免加药针反复多次使用。
有研究证明,用16号针头穿
刺2枚次胶塞脱屑率可达42.3%,6枚次可达100%)。
3、瓶装大输液可更换为软袋大输液,因软袋大输液瓶口没有胶
塞,减少胶屑的产生。
4、加强实习生的带教工作。
5、实习生在实习中要主动学习,不能不懂装懂,不知道的问题不
能随便回答病人的问题,及时向带教老师汇报和请教。
6、培养和加强护士的法律意识。
7、加强护患沟通,及时給予道歉,向患者解释问题时,及时給予
病人安慰,使他们紧张的心里状态得以放松,从而减轻心里压
力。
总结:
在临床静脉给药治疗中,常需要多种药物联合应用,尤其是抗生素的广泛、大量应用,在溶解加药过程中反复穿刺瓶塞,会导致塞屑微粒进入药液。
由输液带入人体的微粒所造成的危害已众所周知。
所以,人们采用了多种方法控制进入人体的微粒数量,特别是输液管末端的终端滤器的使用有效地阻止了进入人体的微粒数。
近年来,终端滤器对各种大小微粒滤过的差异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这些终端滤器对微粒的滤过不安全,提示人们在输液的制备、使用过程中,仍应尽量避免微粒的污染。
为此,我们对护士配药的穿刺方法进行了调查,
证实了不同次数与不同粗细的注射针头穿刺与微粒污染程度有相关性,提示在配药时,应尽量避免人为的输液液体微粒污染,以减少对人体的危害。
木渎瑞兴卞廷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