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2012届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农村金融有效需求分析所在班级:08金融(4)班姓名:学号:指导老师:农村金融有效需求分析摘要“三农”问题是我国促进经济均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一个难题。
解决“三农“问题就要解决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问题,而农村经济发展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
但是,由于现阶段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明显,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农村生产率水平低下,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差距逐渐增大,加之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必须着眼于新农村建设,打牢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无论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民综合素质还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因此农村金融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加强农民生活保障都有重大的意义。
但是现阶段我国农村金融存在许多问题,包括农村金融的覆盖面低,农民贷款难,小额信贷发展不足,政策性金融不到位,农村金融有效需求不足等,这些问题已经成为了新农村建设的瓶颈。
本文在此背景下,以安徽省为例,分析了农村金融有效需求的现状和制约农村金融有效需求不足的因素,提出了增加农村金融有效需求的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的对策。
主要分为五个部分:(1):农村金融需求分析,主要介绍农村金融需求的定义及主体。
(2):农村金融需求的分类,主要是将农村金融需求按盈利性原则和安全性原则分为三类:有效需求、准有效需求、非有效需求。
(3):农村金融有效需求的实证分析。
(4):农村金融有效需求不足的影响因素。
(5):增加农村金融有效需求的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对策。
关键词:安徽省农村金融需求有效需求不足制约因素金融创新ABSTRACTKEY WORDS:目录声明 (Ⅱ)摘要 (Ⅲ)ABSTRACT (Ⅳ)目录 (1)1、...................................................1.1 ...................................................1.2 ...................................................2、...................................................2.1 ............................................2.2 ..............................2.3 ..............................................3、..............................................4、..............................4.1 ...................................4.2 ...................................4.3 ................4.4..............................4.5..........................4.6 ..............................5、..................................................5.1 ..............................5.2 ...................................5.3 ...................5.4 .......................................5.5 ....................................一. 农村金融需求分析1. 农村金融需求定义:根据经济学中需求的定义,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价格水平人们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单从定义来看,农村金融需求是指农村各经济主体的一切金融服务需求,包括资金的融出需求和融入需求。
资金融入需求主要是贷款,融出需求有存款需求、各种保险需求、证券融资需求等多种形式。
但从实际情况看,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农户,特别是收入水平较低和经济落后地区的农户,其金融需求主要是存款和贷款两个方面。
相对来说,在农村金融市场上存款需求基本得到满足,而贷款需求却存在着很大的缺口。
因此,本文所指的农村金融需求主要特指农村各经济主体的信贷需求,包括农户信贷需求、乡镇企业信贷需求和县乡政府信贷需求。
2.农村金融需求主体(1).农户的信贷需求分析农户作为农村经济中最大的一个主体,必然应作为农村金融主要的服务对象。
现阶段我国农民普遍存在着融入资金的需求,且融入资金的最主要形式是借款,具体渠道有两种:一种是从正规金融机构贷款;另一种是从正规金融机构以外的民间金融取得借款,包括农民之间的借贷、向民间金融组织借贷等。
(2).乡镇企业的信贷需求分析在资金融入方面,乡镇企业的发展历程决定了资金其发展的重要性以及资金来源的多元性,如乡村政府的积累投入、财政投入、政府向民间的集资、职工入股、个人积累、正规金融贷款和民间金融融资以及外资投入等。
但由于受到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特别是受来自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渠道双重缺损的制约,我国乡镇企业难以通过各种外部渠道获得低成本资金,尤其是难以获得国有商业银行贷款。
农村信用社对其贷款支持力度也因种种原因日趋减弱,资金要素日益成为乡镇企业发展的“瓶颈”,加剧了其经营难以为继的困难程度,这种状况的后果是相当一部分乡镇企业除通过民间渠道寻求高利贷融资外,只能靠缓慢的内部积累,进行内源融资型发展,这就必然导致乡镇企业融资成本上升,难以通过增加技术改造、引进新技术提升产业级次水平,进一步限制乡镇企业整体素质提高。
(3).县乡政府的金融需求县乡政府的金融需求主要包括:地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筹集、国库代理、政府采购支付、各类资金拨付等。
一般地说,除地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有点难解决外,其他金融需求基本上能得到解决。
二. 农村金融需求分类从农村金融需求主体角度来研究农村金融需求侧重的是主体有对信贷的需求这样一种意愿,但这样一种意愿得到能否满足,取决了金融组织机构是否愿意放贷。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平时我们对需求的考察也是基于一种市场行为,同样,对农村金融需求我们亦将从市场化角度来分析。
市场化要求自由竞争,在市场化的前提下。
只有按照商业性原则经营才有可能实现金融组织机构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商业银行经营的原则有安全性原则、盈利性原则和流性原则,贷款时主要考虑的是安全性原则和盈利性原则。
盈利性原则是首要条件,无盈利性则无安全性可言,故我称之为第一原则。
安全性可通过外部金融环境的改善来进行修补和加强,我称之为第二原则。
根据上述原则我将农村金融需求分为三类:①.有效性需求:同时满足赢利性原则和安全性原则的农村金融需求。
有效性需求主要来自发展相对较好的一般规模企业、龙头企业和部分市场型农户。
该类需求主体拥有一定的自有资产,能够满足金融机构的担保要求,尤其是一般规模企业和龙头企业,能够较好地利用融入资金,生产效率较高,盈利能力较强,且具备较强的市场掌控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其信贷需求主要通过商业银行满足。
②.准有效性需求:满足赢利性原则不满足安全性原则准有效性需求主要来自温饱型农户、部分市场型农户和小企业,这类需求主体从事的事业具有较强的非农化特点,其信贷需求主要用于投资,但由于其信用水平较低、担保物和自由资金有限,通常很难从商业银行获得信贷资金,其资金来源主要是合作性金融机构和政策性金融机。
③.非有效需求:不具备赢利性也不具备安全性非有效性需求主要包括农村基础政府需求和贫困户贷款需求,前者贷款需求虽然用于投资,但由于其投资具有典型的公共产品特性,收益极低,根本无法覆盖融资成本只能依靠政策性贷款和财政补贴。
后者主要用于生活消费开支,不具备盈利性,无法保证还款来源,这样一种非有效需求依赖政府扶贫等政策措施。
三.农村金融有效需求的实证分析中国是是农业大国,农民占我国人口的绝大多数,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收入差距逐渐扩大。
按2010年农村贫困标准1274元测算,年末农村贫困人口为2688万人,这部分农户在农业生产经营上,以家庭经营为主,规模小、风险程度高、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合二为一。
其收入来源呈现多样化趋势,如种植业收入、养殖业收入、外出务工收入、做一些小生意等,其中传统农作物收入占比逐渐下降。
目前我国农村企业从规模上看大多属于中小企业,资信等级低、抵押担保能力差,其信贷的目的是启动市场、扩大规模,由于市场供需变化莫测,信息不对称,其经营风险较大。
通常这部分需求很难从商业银行获得信贷资金,其资金来源主要是合作性金融机构和政策性金融机构。
这部分需求即为满足可盈利性而不满足安全性的准有效性需求,这部分需求为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主要需求。
而满足可盈利性和安全性的有效需求不足。
下面以安徽省的统计数据为基础来分析农村金融有效需求:2007—2011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及其增长速度(资料来源安徽省统计信息网)乡镇企业贷款单位:万元农业贷款单位:万元单位:万元(资料来源2005-2010年安徽省统计年鉴及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计量经济分析:以农村金融机构农业和乡镇企业贷款合计作为农村金融的有效需求,来分析农村金融有效需求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间的关系。
用Y代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D代表农村金融机构农业和乡镇企业贷款合计。
建立以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y+=v代表随机误差项,代表对农村金融有效需求有影响,而又未考虑的+vdc所有因素的综合影响。
结合以上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学中的Eeiews软件通过以上分析可知目前在我国农村准有效需求所占比例较大,而有效性需求不足,导致中国农村金融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主要有:1. 农村土地房屋等资产不能抵押:由于农民拥有的生产资料有限加上农村土地房屋等资产不能抵押直接造成农村金融有效需求大幅度下降。
2. 二是由于农户对金融机构的产品和服务适应程度不高。
亲友相互借贷和存折抵押贷款违约率低,而正规金融机构放贷的条件因为缺少信用保障而比相互借贷风险更高,这样在未开辟新信用担保方式或扩大抵押品范围的前提下有效需求是很难得到增加的。
4.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需求中存在问题5. 解决策略第三章促进农村金融供求均衡发展的政策建议从前面的金融发展理论中,我们不难发现,金融与经济发展存在着相关性,因此,我们有必要借鉴国外农村金融发展的经验,结合我国农村金融失衡产生的原因和实际国情来协调农村金融供求均衡,从而促进农村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