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四章学前教育课程的目标、内容。
第四章学前教育课程的目标、内容。
智育: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
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其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 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
德育: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
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 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 困难、讲礼貌、守纪 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 性格。
实现的,属长远目标。
2、年龄阶段目标:即幼儿园小、中、大三个 年龄段的目标。各年龄段目标是课程总目标 依据幼儿年龄特征的分步实施,彼此之间承 上启下,属中长期目标。 3、学期目标:即各年龄段目标在第一、第二 学期的分步实施。属中期目标。 4、月(或几周)计划(主题活动)的教育目 标:它表述的是在较短时间内所期望达到的 成果,是学期目标得以实现的保证。属近期 阶段目标。
(二)目标表述的性质
• 1、行为目标:一种用可观察到的或可测量的 儿童的行为来表述的课程目标。它具体、明确、 具有客观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它又可以分为 三个要素:
• a.核心行为:是期待孩子能够做到的某种行为, 往往要用一个操作性动词表示。如:说出、比 较、指认、区分等
• b.行为产生的条件:是核心行为发生的条件或 背景。
容、课程组织方式和教学策略的依据,也是课程评价的标
准。一般来说,幼儿园课程目标可分为五个层次:
• 1、幼儿园课程总目标:即《规程》中阐述的幼儿园教育目 标。新《纲要》是从幼儿学习的范畴按学习领域提出五大 领域的目标,强调各领域“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 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同 样以实现体、智、德、美全面和谐发展为目的。这类目标 比较宏观、表述抽象、概括。它是通过幼儿园三年的教育
5、某一教育活动目标:它表述的是一个具体的 教学活动所期望达到的成果,是月(或几周) 目标在每日教学过程的具体反映,可以说是实 现课程总目标的最小单位。属近期具体目标。
五个层次的课程目标,每一级目标都是上位 级目标的具体化,同时又是下位级目标的抽象 与概括。老师在于认识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的 区别,并能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班级幼儿的 实际发展状况把长期目标恰当地分解为可达到 的具体短期目标,将目标逐层落实到幼儿的发 展上。
动作和技能的全面发展,不宜只就某一方 面提出目标。 • (二)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体
(三)目标的表述要清晰 1、认知、情感和态度、动作和技能三方 面的内容分别阐述,避免交叉重复。 2、表述的角度要统一 (四)目标的水平要符合儿童的实际 (五)上、下位目标之间要保持一致 (六)要根据儿童的反馈情况,及时调整 目标。
(二)学前教育课程目标的结构
• 1、儿童心理结构的维度
• 美国教育家布鲁姆以人的身心发展的整体结构 为框架,将教育目标分成认知、情感、动作技 能三个领域,被广泛采纳。
• 认知领域的目标:由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及智力 发展诸目标组成。
• 情感领域的目标:由兴趣、态度、价值观与正 确的判断力、适应性的发展诸目标组成。
• 技能领域的目标:由感知动作、运动协调和运 动技能诸目标组成。
• 三个方面互相渗透、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
2、教育范畴或内容的维度 (1)从教育范畴的角度提出课程目标 《规程》中规定的保教目标、基本是按体育、智育、 德育、美育等四个方面提出的。
体育:促进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
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 活动的兴趣。源自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doc
“小松鼠摘松果”活动目标 大班主题系列活动“我和松树做朋友”之一 “小松鼠摘松果”的目标: 1.学会在间隔的纸板上跨跳走,双脚起跳摘松果。 2.培养爱护小松鼠的情感
评价:这些目标具体明确,容易落实。在教师制定的教育
目标中,我们常常见到这种现象:教师不能就具体的活动, 清晰而明确的陈述儿童应获得的某方面、某层次认知策略 及某种能力的发展而是笼统提出“鼓励儿童大胆作画,发 展想象力”、“发展口语表达能力”、“发展动手能力”、 “培养儿童合作精神”、“培养儿童活泼开朗的性格”等 等。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的教育与 影响。因此上述描述只适合于长期教育目标,而不适合于 具体教育活动目标。
• c.行为表现的标准:指核行为表现可接受的程 度。
2、表现性目标:与行为目标相对,表现性目 标描述的是幼儿身心的一般变化,而非某种 特定行为。如:能避开危险、学会保护自己
两种目标的优缺点:
行为目标在教学活动中运用得十分普遍,但是易 使教师把视线仅放在儿童具体的行为上,而忽略内 在品质的培养;在教学中,知识技能的传授、行为 习惯的训练可使用此目标。
美育:培养幼儿初步感受美和表现的情趣和能力。
(2)从教育内容领域的角度提出课程目标 《纲要》采用的就是这种目标分类方法。把幼儿 园教育划分为健康、科学、社会、语言、艺术五 个领域,规定了每个领域的教育目标。
二、学前教育课程目标的表述
• (一)目标表述的角度 • 1、从教师的角度表述,指明教师应该做的工作或
第四章 学前教育课程的目标、 内容与组织
第一节 学前教育课程目标的制定 第二节 学前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 第三节 学前教育课程的组织
第一节 学前教育课程目标的制定
• 一、学前教育课程目标的层次与结构
• (一)学前教育课程目标的层次
•
在幼儿园课程设计中,目标起导向的作用,它既是课
程设计的起点,也是课程设计的归宿。它既是选择课程内
表现性目标比较适合表述中远期目标,比较适合 难以用具体行为来表述的那些情感态度类目标。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吸收二者的优点,合理编 课程。
三、学前教育课程目标制定的基本要求
• (一)目标的内容要有机整合 • 1、目标尽量涵盖儿童在五大领域获得的发
展,不宜只就某一领域提出目标。 • 2、目标要能够促进儿童认知、情感和态度、
应该努力达到的教育效果。 常用“培养……” “教育……” “引导……”
“要求……”等方式表述 • 2、从儿童的角度表述,指明儿童通过学习应达到
的发展。 常用“感受……” “理解……” “喜欢……” “参与……” “能够……”等方式表述
大多数人倾向于使用后者。因为关注点放在儿 童的“学”、儿童的发展上。